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信赖,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帮助了自己。很久以前,一个商人拉着一头驴和一匹马赶路。在半路上驴被身上的货物压得喘不上气来,于是对马恳求说:“马大哥,帮我驮点儿东西吧!”那匹马没有帮助驴,驴倒地死去了,这个商人又把所有的货物和一张驴皮放在了马的身上。马后悔极了,想:要是刚才帮驴驮一些,现在也不至于这样。那匹马之所以后悔,就是它没有帮助驴,最后不得不驮全部的东西。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许多时候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他一定会…  相似文献   

2.
快乐处方     
彭怀仁 《社区》2002,(18):1-1
曾有一位少年问一位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他的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 智者的四句箴言好比一帖快乐处方。  相似文献   

3.
贵生论     
贵生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 ,也就是把自己分为“生”(自己的生命 )和“物”(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 ,认为自己的生命贵于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生命是自己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 ,那么即使他失去身外名货 ,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 :健康长寿 ;反之 ,如果他重物轻生 ,那么即使他得到了身外名货 ,却失去了性命 ,岂非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 ?所以 ,贵生是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有学者把癌症易感行为特征称为C型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化过度,缺乏自我意识。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只知道应该干什么,别人、社会和家庭希望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所以这种人总是把满足别人的需要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为了跟别人合作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合作而合作。为了能和所有的人搞好关系,即使有人对他做了不可原谅的行为,他也能表示理解并原谅。他因为怕愤怒、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的表达会损害人际关系,就尽量把它藏在内心,甚至否定它的存在。无疑,这样的人是绝对的好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就现实的个人来说,当他开始考虑人生使命、确定人生理想、选择人生道路,即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作为思考的对象时,他便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并在后来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中自觉地展现人生意义。一人生,简言之,就是个人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人生涉及人的学习、工作、交往、婚姻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马亚伟 《山西老年》2012,(10):51-51
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人人群,开始新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充满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行行重行行     
路只能靠自己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永远长不出美丽的翅膀。——题记 一、磕绊 我毕业那一年,濮阳市刚刚开始建立,实验小学还是一所在摇篮中的学校,一个学生也没有,校长正在四处招兵。于是,我来到这里。一呆,就是近20年。融入到实验小学的教师群体中,突然间,我找不到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缺口     
《北方人》2006,(12)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9.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碎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听上去太可笑了。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身上,但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很多人,尤其是职场上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以致因小失大,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这难道不值得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高度重视吗?且看下边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0.
微博汇     
《人生与伴侣》2014,(2):53-53
微哲 @星探蓝叔叔 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他。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有的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于你的,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的,爱是人生中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人一生中也许会经历许多种爱,但千万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1.
素材卡片     
富翁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诗人贝恩斯在泰晤士河上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板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 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 价 值 。” 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轻视别人为自己所做的,即是轻视自己的价值。 被撞以后 有一次,一位急匆匆迎面而来的军官在作战部大楼的走廊上一头撞到林肯身上。当他看清了被撞的竟是总统先生的时候,立刻赔不是。 “一万个抱歉!”这位军官恭敬地说。 “一个…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生命即创作,创作即生命"言说着一个孤独而倔强的生命个体灵魂的自我求证。他以独特的"审查世界"的方式审视人类的真实生存境况,包括自我的存在、犹太人的存在乃至人类的存在;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自我及人类存在的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负罪感及无归宿感,言说着西方现代人"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道家的素朴之性是人原初、先天的存在,只要人存在着,他就不断地展开着这一素朴恬淡的本性,持续地敞开自身,肩负着它的生存,承载着它的本性,这一本性只能在冥默中显现,在玄同的境域中展开。海德格尔批驳了那种把人在世界中存在分为精神与肉体两个方面:即人具有精神特性;人的身体占据着空间,这两个方面都把精神和身体看作现成的东西。他认为寻根溯源返回到生存基础的过程是学习如何本真生存的过程,是去寻找与人擦身而过存在的过程,是重新持守存在、呵护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济萍 《南都学坛》2003,23(4):121-122
<正> 劳动一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首先对“劳动”进行如下分析:(1)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首先是人维持其肉体生存的必要的手段;(2)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使人在这种对象化的过程当中得以确证自己的力量。这是劳动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两个层次。也就是说人通过劳动,一方面满足了自身肉体的需要,维持他个人的存在,另一方面人实现了他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鞋匠在守了一整夜的店铺后,返回他那破旧的小屋。突然,街角那月儿眷顾不到的地方,仿佛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是一个人!凛冽的寒风中,他竟然一丝不挂!鞋匠走到他的面前,蹲下,那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这样下去,你会冻死的!”鞋匠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相似文献   

16.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①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记》②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欧阳修③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提高自己的修养。——柏拉图④美德有如宝石,最好用朴素的东西镶嵌。——培根⑤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罗斯夫⑥在自己身上寻找弊端,在别人身上寻找德行。——富兰克林以上名言,阐述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修德的途径,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触,你产生了哪些联想,请以“道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标题自拟。写作指导审题时首先要弄清“…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人的生存问题做了很多深刻且有意义的探索,关于人的依附、或是独立的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尤其值得反复思考与诠释。这段相关的论述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靠别人恩典为主的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从属的存在物。但是,如果我不仅靠别人维持我的生活,而且别人还创造了我的生活,别人还是我的生活的源泉,那么,我就完全靠别人的恩典为主;如果我的生活不是  相似文献   

18.
敖德嘉在他的《关于技术的思考》中,提出了"人的存在"之谜的主题.他以一个三段论式的人与技术关系来阐述人的生存问题.他认为,在创始期,人在技术中展开自己属"人"的东西,将人创造成为了他自己的主体.第二阶段,人从潜在地"无所不是",变得实际上"一无所是",堕入自己构造的虚假主体性.第三阶段的拯救之途,敖德嘉提出展开西方技术与东方文明的对话,找出"人与自己灵魂的奋争"的生存方向.敖德嘉最后的思想虽然并未明确,但他的思路引发我们思考和了解东方文明中的生存智慧,以及人作为主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烟花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或死去的)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形象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他是真实可信的形象,每个人都能够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又是立体多层面的形象,每个人也能够从他身上得出对生命的感悟。可是,对于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形象,却很难准确概括他的性格特征。仅从许三多的名字入手,解说"三多"的含义,就是真多、情多、拗多,这三点在人物形象中是交叉的,不分你我的,许三多的性格就是这样一个凝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