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应界定为个人信息安全,以契合该罪的规范保护目的、尊重信息数据规范系统的整体秩序、保护个人信息所蕴含的多元价值,以及指明信息犯罪的治理方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模式不应采取源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二阶分级保护模式,因其制度原型不适合作为刑事标准,且其规定对象难以同位阶保护;应采取刑事司法解释规定的三阶分级保护模式,坚持人身、财产安全的单一分类标准,涉人身、财产安全信息的再分类与内容信息,源头信息双重保护策略。在这种模式下,对生物识别信息应采取“阶段规制论”策略,将在样本输入、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阶段检索、生成的个人信息分级认定、合并计算犯罪数量,以遏制不断萌发的信息风险。  相似文献   

2.
郑勇 《社科纵横》2013,(1):140-142
非独创性数据库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应该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非独创性数据库,欧盟在世界上率先设立了特别权利制度。欧盟特别权利制度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存在一些缺陷。我国应在克服欧盟特别权利制度不足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应的非独创性数据库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乃至重叠,对其实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此外,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但是,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面临着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限制、专利权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制度障碍,同时还存在着保护不全面、保护范围受限制等局限性。我国应当采用综合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在知识产权法中对其做出防御性保护规定,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特性,制定专门法律制度进行积极保护,规定其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利益分享机制,并赋予专门部门以行政职权,对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秋雁 《求是学刊》2005,32(3):79-82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中,网络隐私权保护应当秉承何种原则,选择何种保护模式,成为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实现网络隐私权市场———用户权益、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为契入点,探讨了我国网络隐私权综合保护模式的构建,即三道防线的构建(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与政府管理的基础保护和司法最终解决) ,以期对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创新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5.
王坤 《探求》2013,(5):71-78
在现代社会,传统知识分为现代传统知识和社区传统知识两种,前者具有开放性而属于公共知识领域,后者则因其封闭性而成为一种外围知识.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看,传统知识保护的本质就是传统社区与现代社会均衡发展问题,应当根据传统知识的类型采取拟制授权、抵制授权、规制使用、管制保存等不同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非原创性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英龙 《浙江学刊》2008,(2):157-162
数据库不仅是计算机领域研究的对象,其法律保护问题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原创性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各国立法及实践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于非原创性数据库是否应予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所在.笔者从非原创性数据库的自身特点出发,对国际社会保护非原创性数据库的主导立法及司法判例进行评述,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应该通过有限制的"特殊权利"立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合同法,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对非原创性数据库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沈玮玮 《探求》2014,(3):31-38
在虐童案中需要有效地区分虐待罪中“情节恶劣”的适用标准,具体应当将未成年被害人的虐待情节加以特殊对待.而对未成年人的精神虐待也应纳入到定罪范围.在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等竞合的问题上,要坚持适用数罪并罚原则,重视虐待罪的宣告意义.在程序法上,对儿童被害人的虐待罪可以取消适用自诉程序,并且赋予相关人一定的代为诉讼和举证权利.坚持在既有的刑法规定模式下对虐童案进行处理能够更好地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刑罚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6,(6)
随着越来越多自然人选择家族信托作为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家族信托中的受益人利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一般信托,家族信托有委托期限长、受益人"不确定"、信托目的明确之特征,在受益人保护方面也有所不同。我国家族信托受益人的保护存在解任权规定不明确、缺乏受托人谨慎义务判断标准、信托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应当参考各国关于受益人保护的规定,从解任权、受托人谨慎义务、监管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家族信托受益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司法裁判视野中的祭奠权:性质、行使与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奠权属于法定权利之外的新型权利,其在性质上属于具有身份特征的人格权而非身份权。祭奠权主体不限于死者的近亲属,近亲属之外与死者生前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人,死者的直系非近亲属,以及死者子女的配偶或死者配偶的父母都属于祭奠权的主体。祭奠权中对身份性要求较高的权益的行使具有顺位上的要求,其顺位应该以亲等为依据进行构建。现行民事立法实质上确立了对法定权利与非法定权利不同的保护模式,法律对法定权利的保护侧重的是力度,而对非法定权利的保护则侧重其密度。祭奠权在被上升为法定权利之前,不能够获得与法定权利同等的保护,只能够诉诸基本原则、一般条款等不确定概念,并借助自由裁量权和类型化的思维获得法律最低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从信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看,信托源于英国历史上的用益方式。为保护受益人的权益,法官在衡平法上承认了受益人的权利,使信托法律关系形成对同一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但从学理上看,这种双重所有权与传统民法系的完全物权存在冲突,这也使像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信托制度。信托受益人有获得信托财产利益的权利,而中国法律规定受益人的权利具有债权性质,与英美法上的"衡平法的所有权"不同,债权性质的受益请求权不能完全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赋予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产的权利以物权性质。为保持现有立法统一并符合民事权利理论的一般原理,还应当通过完善信托登记制度来实现受益人请求权的排他性以保障受益人的权益,且这也符合信托制度的原本含义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宋保振 《求是学刊》2023,(1):129-139
数字经济时代,不同公民之间面临的信息公平失衡不仅源于主体的技术获取和运用能力不足,而且和社会信息分化、算法参差赋权以及信息监管缺位直接相关,需要我们在技术性保障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制度性法律保障。在此法律保障中“,数字人权”可构成重要的理论基础依据“。数字人权”以数字人格与利益为依托,反映“数字弱势群体”对信息公平的诉求,并针对当下法律保障之不足,提供可操作的问题化解逻辑。具体实施中“,数字人权”一方面确立了公民信息公平权益保障的“设权保护模式”;另一方面借助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现实权利样态,建构和完善保障该权益实现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饶冠俊 《学术交流》2012,(Z1):52-54
生活安宁是现代公民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现实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基于当前和谐稳定发展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政治要求,生活安宁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规定"自然人的生活安宁受法律保护",但体例上仍将其作为隐私权的人格利益来对待。实际上无论通过法理分析,还是司法实践显示,生活安宁权都应成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而区别于其他权利,并在立法中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所普遍采用的软件版权法保护模式 ,从法理方面分析了选择版权法保护的原因 ,以及软件的发展对版权法的突破。介绍了专利法保护软件的可能与实践。分析了版权法与专利法保护的各自利弊 ,设想了对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另一条途径———版权法与专利法的混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属性和特质性等特点,决定了需要为其设置特殊的法律保护体系。现阶段,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非遗"的法律保护还存在许多不足,加上商业化和政策执行的负面影响,使得保护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有必要从民族平等理论、保障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权利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入手,论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而在探究法律保护之依据的基础上,考察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1989年7月颁布了《女职工动保护规定》,上海市在早些时候也发布了类似的暂行规定,这对于女性健康和安全的特殊保护、对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推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实践证明这些法规也存在着保护幅度不当、保护措施不力的缺陷,其中较明显的是对妇女“四期”保护的过度及对妇女就业保护的不足。从“四期”保护来看,现行法规与五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驰名商标一直是跨国公司关注的问题 ,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定。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有不少行业会有一个逐渐开放的过渡阶段 ,然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却无过渡可言。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不仅关乎一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声誉 ,而且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网络环境突破了地域界限 ,这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现行驰名商标保护的有关条款进行分析 ,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债权优先权——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权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解决权利冲突及其实现顺序的问题.我国虽没有规定统一的优先权制度,但特别法上的优先权已有规定.劳动债权优先权的理论基础在于优先权制度,从法哲学基础范畴看,劳动债权优先权的合理性在于生存权高于财产权.劳动债权优先权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属于生命权的范畴.从法经济学角度,劳动债权的优先实现符合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债权的先天弱势地位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其个人防范风险途径的缺失,决定了其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在立法价值的博弈中,劳动债权是否优先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的反思,进一步揭示了劳动债权的特殊性和劳动债权优先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通过建立优先权制度,合理保护劳动债权.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是法学理论和部门法学中的重要问题,在宪法学中亦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公民权利的概念、界限、保障和实现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公民权利的概念 在法学界,对一项法定权利在何种意义上才是公民的权利理解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法有明文,因而对公民来说有实现的可能,那么,这项权利即是公民权利。因为权利就是法律规定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有权能、权益、资格、能力筹不同表述)。我们将其概括为“可能性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对公民来说,并不都是权利。因为法定权利有真假之分。虽然假权利也有法律规…  相似文献   

20.
作品的独创性是著作权法的核心问题,依据国内外重要理论对独创性鉴衡有着重要意义.独创性本无固定之标准,不同法域、不同时空中不同个案对独创性都有不同的诠释,故鉴衡独创性的重点之一在于缩小专有领域边缘上的“模糊区”,而在实务中用“复制性”来反证独创性的证明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章拟在分析国内外对独创性的理论研究、立法规范以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立法及司法现状,充分考虑法律的时空属性,基于法律符号学的视角诠释我国著作权独创性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