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是创作主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与文艺创作客体交互作用,双向建构的主观世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渗透有主体因素的客观世界,其客观实在性实质上是经过主体意识过滤和改造,再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显示出来的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说文艺创作直接对象是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并不等于说文艺创作家可以凭空臆造,而是说他以自己的心造世界为中介,间接地反映作为文艺创作客体(或间接对象)的客观世界,其中主要是人及其社会生活。在这个审美反映和艺术(语言符号性)创造过程中,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具有表象性和想象性。它以三种表象为感性存在形式,想象是它的本质,并且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2.
文艺创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它既包括主体(作家)的脑力劳动过程,也包括客体(社会生活)对主体影响的过程。两个过程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各自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环节。文艺创作诸因素中,很难说究竟哪一种因素起着决定的、关键的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对生活的艺术感受,乃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3.
1 毛泽东同志关于作家主体性的论述,是美学史上关于文艺创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的最科学、最精辟的概括。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运用于文艺创作实践,《讲话》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艺术的同源性是自不待言的。作为一种宗教形式,道教也必将以其独有的宗教魅力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道教修炼与中国文艺创作思想的关系:一、道教清修与古代文艺创作心态;二、道教存思修炼与古代文艺创作想象;三、道教“性命双修”与古代文艺创作理想。一、 道教清修与文艺创作心态研究道教修炼心理与文艺创作心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道教清修承续老庄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以及养生家的养生理论,主张清静无为、清虚静谧、寡欲不争、淡泊名利。如葛洪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  相似文献   

5.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理,有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有益于化解当前社会的矛盾冲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理,主要在于培养社会民众的心理包容性、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心理平和感。社会心理培育的基本方略在于:发展生产,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完善体制,建立社会生存公平机制;创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体文化意识;立足现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道德活动,在道德主体身性表现为: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并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由道德主体特殊的心理机制来维系的.  相似文献   

7.
公有制的价值意义使其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质量上,而不是在数量上。从社会结构来看,公有制有与其它社会构成要素协调的必要性。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文艺批评可以是多角度的.从文艺创作的外部层次看,它可以联系某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时代风貌;可以联系某一社会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社会心理、民族的独特性以及多种社会意识等.从文艺创作的内部联系说,它可以联系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这个或那个时期的文艺现象;它和前一时期创作的关系;它对后代创作的影响等.从作品本身着眼,它可以考虑作家的道路经历、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特定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他的处境等,这里有所谓社会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历史学角度、哲学角度、风俗学角度、伦理  相似文献   

9.
道德冷漠的生成机制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又具有道德系统本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性.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政治架构和文化建设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宏观因素;政府公信力、经济组织(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团体的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中观因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微观因素.道德冷漠实质上是道德主体对受助者缺乏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从而在道德实践上不作为,其微观生成机制主要有个体道德抑制机制的受损、个体道德奖惩机制的失衡和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是在认同主体通过一定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活动。就静态层面而言,利益引导、权力规训、公众相符行为是政治认同得以生成的基本条件。就动态层面而言,政治成员的政治心理经由被动的、功利的依从发展为主动的、自愿的赞同,最终形成对政治系统坚定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人的心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心理生成机制上看,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心理凝炼和升华的产物.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心理接受机制上看,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要经过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阶段.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机制的运行过程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心理个体化和个体心理社会化双向互动的无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裴桂清 《理论界》2005,(7):132-13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主体创新心理机制的构成及创新主体心理机制的强化问题,以促进主体创新心理研究的深入进展,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消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相对剥夺感的普遍增强、社会焦虑蔓延、自我保障心理过度以及个人生活满意度滞后等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已构成了社会向纵深发展的心理阻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平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是消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腐败者主体心理发展及预防张跃彬所谓腐败是指由党或国家机构的某一级组织、党员或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由国家机构任命的其它人员,即在社会中掌握一定经济与社会生活权力的某级组织或公职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党纪政纪,违犯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已成严重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四个主要原因:社会分化与相对剥夺心理加剧、社会失范与价值多元心理迷惘困境、社会变革与冷漠无助心理现象凸现、传统社会支持弱化与心理疏通渠道瓦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建立以情绪宣泄机制、心理支持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机制.最后文章分析了心理疏导机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完善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阳 《理论界》2022,(8):81-86
从中国古代文化在哲学萌芽阶段的“象”思维,到“意象”一词被引入文艺创作、审美领域,“意象”一词都同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严谨的学科划分规范,外加研究范式不同,文艺学与心理科学的研究互相分离,学科间壁垒形成,研究成果难以整合。长期以来,意象研究仅停留在人文学科的思辨范畴里,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认知特点和原理,却被文艺研究领域所忽略。本文尝试整合文艺与心理学科对意象研究的成果,重在揭示意象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关系,从认知维度和心理分析角度探讨意象产生的心理机制和活动规律,为理解文艺现象背后深刻的心理动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剖析了 2 0世纪 4 0 - 70年代中国作家的革命英雄情结的心理生成机制 :由于外在的文化压抑 ,导致了创作主体内在的文化心理焦虑 ,由此产生了文化认同和人格认同的心理需求 ,从而在创作主体的文化人格心理结构中形成了一种集体化的理想自我———革命英雄人格。其次 ,进一步分析了这种革命英雄情结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得以外化的主要文本策略———理想化运作 :在叙事文学中表现为创作主体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对人物形象展开理想化塑造 ,在抒情文学中表现为创作主体的个体身份感的丧失和群体身份感的膨胀。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已成严重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四个主要原因:社会分化与相对剥夺心理加剧、社会失范与价值多元心理迷惘困境、社会变革与冷漠无助心理现象凸现、传统社会支持弱化与心理疏通渠道瓦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建立以情绪宣泄机制、心理支持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机制。最后文章分析了心理疏导机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完善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美感的心理机制,也就是科学美感触发和诱生的心理机制,它是科学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功能,或者说是科学审美主体心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由于科学创造是”审美的创造”,科学鉴赏是”审美的再造”,科学鉴赏中所特有的理解活动同时也是对鉴赏对象的再创造,科学鉴赏中的美感体验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科学创造中的美感的再体验.因此,无论是科学创造中的美感还是科学鉴赏中的美感.其审美心理机制都是相同的.科学美感触发和诱生的过程,始于不和谐感的出现,终于和谐感的满足.从心理机制上看,这一过程大体上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就是移情、同构和直觉.  相似文献   

20.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广东文艺创作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一些分析。这表明作者对广东文艺创作的关心和期待。文艺创作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如何进一步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广大的读者所关心的。我们希望就广东文艺创作的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我省文艺创作的繁荣和提高,拿出更多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拳头产品”,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