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脱亚入欧”思想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福泽谕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全盘接受了近代西方的“文明史观”及“欧洲中心论”,形成了“文明=欧美”、“野蛮=亚洲”以及“脱儒=脱亚”的思维模式,为“脱亚入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福泽谕吉于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不仅标志着“脱亚入欧”思想的正式出台,而且把这种思想推向了对外侵略的方向,在客观上对甲午战争的爆发发挥了舆论先导的作用。探讨和分析福泽谕吉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根源、逻辑前提以及《脱亚论》发表的影响等问题,将有助于认识近代日本多次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孤悬海上的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其崛起始自明治维新,且与“脱亚入欧”理论不无关系。本文着重探讨“脱亚入欧”理论的缘起、形成,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制订的一整套“脱亚入欧”的内政外交路线──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层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欧美先进国家.割断与亚洲古老国家的联系。“脱亚入欧”路线执行的结果使日本最终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并开始侵略亚洲邻国.其深远影响甚至波及当今。  相似文献   

3.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自身定位意识。日本近代的‘"脱亚入欧",是确定日本跻身欧美列强的国家意识。为实现此目标,日本采取批判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东亚文明,丑化中华民族的方式。这种文化批判,虽然助推了日本“脱亚入欧”的进程,同时也在日本的国家意识中,植入了近代列强侵略、扩张的基因。二战后,日本虽受和平宪法对政治、军事诸方面的约束,但其文化、精神层面的国家意识,没有得到彻底清理。此乃是战后日本时时有重温旧梦诉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朝士视察团"考察报告中有关城市社会生活的记载,浓缩了1868-1881年间,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脱亚入欧"和"文明开化"的基本国策,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生活方式等领域推行的近代化运动和业已取得的斐然成绩,全面展现了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之后发生的巨变。此期的日本城市既是日本近代化的产物,又是日本近代化的见证者、亲历者,它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佐证了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起步、迅跑。该考察报告,实际上是一篇日本近代化的全记录。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是近代亚洲侵略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日本政府设计的"东洋政略"和"脱亚入欧"等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侵略扩张蓝图也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影响极大.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后,为了实现其"东洋战略",大肆制造侵略舆论,寻找战争借口,美化侵略战争,为战争摇旗呐喊,使其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从"脱亚入欧"说到"脱欧入亚"论,是我们考察近现代日本社会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解读广松哲学的一条重要通路."脱欧入亚"论是广松哲学最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广松涉的关系主义本体论,它的主题在于为他所谓的"建立以日中(关系)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提供哲学基础.本文拟从产生于近现代日本社会的"脱亚入欧"和"脱欧入亚"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着手,以期揭示广松哲学现实基础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7.
在内忧外患的接连冲击下,为挽救自身命运,清政府开启了以"师法"西方为中心的近代军事变革。德国以其先进的军事科技赢得清政府的青睐,在武器装备更新、编制体制调整、军事训练和教育上对中国近代军事变革施加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是继幼童赴美之后的又一次借异邦以育才的举动,其延续时间长,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深远,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留欧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行一些探寻和审视,以期能对我们当前的留学教育变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一、洋务派借异邦以育才的思想和留欧学生的派遣 19世纪7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主要目标的洋务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洋务派官僚们经常为新式人才匱乏问题所困扰,深深感受到人才缺乏的不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当时海军建设为契机,派遣留学生赴欧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拉开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文化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而且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并由此影响到日本民众的价值取向。日本浪漫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接收作为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的一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意义内涵,而且激活了日本文学发现个我、反抗封建传统、争取民权自由、参与现实、感化人生、创造自我的多种可能性,显示了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猎巫运动是发生在欧洲近代早期的一个历史事件.猎巫运动发端于教会对于巫术的迫害,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形势促其发展成为一场遍及欧洲,延续时间长达三个世纪的运动,它的实质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痛苦的"痉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欧洲近代化之艰难.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启了教育兴国战略,意在通过实施教育改革来实现“富国强兵”。早期的日本教育在完成工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进程中,对于推动日本经济、政治、社会和军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日本的教育制度逐渐成为服务于军国主义政治改革的一环。在“脱亚入欧”的口号下,日本效仿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发展道路,无可避免地沿着军国主义的方向前进。教育体系也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渗透和塑造,日本的教育目标迅速转变为培养顺从国家意志、服从军国主义的国民。学校教育强调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崇拜天皇的观念,将军国主义思想灌输给学生。随着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日本近代教育制度也随之终结。  相似文献   

12.
“均势”是近代欧洲外交思想的灵魂,贯穿于整个近代欧洲发展史,倍受近现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的推崇。维也纳体系是均势外交运用的典范,是欧洲均势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均势结构是复杂和脆弱的,维持均势是很困难的。而近代欧洲国家却能将均势演绎的如此完美,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本文仅就近代欧洲均势的发展等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代技术体系不仅要求人们认识、遵循它的自然属性,更要求人们认识、遵循它的社会属性。福泽谕吉在继承日本幕府末期佐久间象山"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脱亚入欧"的技术观呈现了技术的如下的社会属性:技术本质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技术伦理的功利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技术与社会关系上的技术多维主义倾向。日本在引进西方技术时,不仅吸收近代技术的自然属性,也接纳近代技术的社会属性,故能在制度上、体制上吸收近代技术的精华,这成为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欧洲政治哲学转向标志的政治自由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对于"自然权利"问题的关注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起点.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正是以自然权利为依据从人的角度来界说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及其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近代政治哲学发展中从理论上或观念上摆脱神学一政治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代日本国家意识是国内外环境造就的产物."黑船事件"催促近代日本国家意识萌生.欧洲文化的冲击,加快了幕末传统国家意识的崩溃.从国粹主义的泛滥到<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意识最终形成.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是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具有应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日本的亚洲政策经历了“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回归亚州”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日本的亚洲观表现为殖民主义亚洲观、依附主义亚洲观和新亚洲主义三种形态。日本亚洲观的历史嬗变与其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与日本向何处去这一日本民族的根本问题密切相关。它具有矛盾的两面性,既促进了日本的社会发展,也给日本及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在日本举国提倡“回归亚洲”的今天,日本能否对近代以来的亚洲观进行解剖与反省,将对日本的未来发展与亚太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法国是对欧洲联合思想贡献较大的民族之一.从近代至现代,法国在争取民族复兴和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欧洲联合思想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本文仅就国内学者较少提及的近代欧洲观念从酝酿产生、主要观点及其与当代欧洲联合的联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建国二百多年,在西方资本主义诸强中还是个年轻的国家,然这短暂历史中取得的成就却是令人瞩目的。若掘视近代美国由殖民地到独立到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原因,笔者认为欧洲危机对近代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欧洲每次重大的危机都能使近代时期的美国受益非浅,使它在弱肉强食且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稳步发展。可以说,欧洲危机的硝烟飘落在美国,不可思议地幻化为幸运的光环,“欧洲危机美国得益”这一历史现象伴随着近代美国的成长之路。本文试图对四次欧洲危机期间美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转型时期,西欧市民的人格力量对于欧洲社会发展方向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认为欧洲近代转型时期市民人格的建设,不仅是近代新经济、新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欧洲社会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人文主义思想、普世的宗教观,为近代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浓厚的文化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