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同样也需要外界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出台,有利于改变监督权只属于国家专门机关的传统观念,强化人民参与监督的意识,使人民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自觉履行和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
人大的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之间的关系之争由来已久。我国宪法规定人大的法律监督权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监督权 ,同时亦规定检察机关是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 ,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在新时期 ,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亦必须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本是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机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调查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人民监督员制度受到冲击,亟待转型重塑。在法理层面,基于司法民主的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定位为检察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而非职务犯罪调查的外部监督机制;在观念层面,要理顺监察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关系,通过深化司法改革解决监察体制改革后的遗留问题;在操作层面,要因应“捕诉合一”制度改革,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重点放在检察机关的批捕与起诉行为上。在人民监督员制度内部改革方面,要确保监督评议过程的独立性,增强监督评议结果的约束力,并注重保障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人身权,从而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功能回归。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新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同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务委员会,它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社会中人大监督权行使不到位 ,妨碍了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为加大司法监督力度 ,人大进行了个案监督的尝试与探索。但个案监督缺乏法律依据 ,不利于国家机关职权的分工 ,且与司法独立原则相冲突 ,与司法公正的目标相背离。因此 ,必须在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寻求行之有效的方式 ,使人大的司法监督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有效地回答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追问,这项制度的成功推行,是因为它有四个方面坚实的理论依据:人民主权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政治基础,司法民主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前提,司法公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追求,权力监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和试点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试点工作情况看虽然开局顺利,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也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其深层次原因是在相对落后的民主氛围下,社会诚信缺乏和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公信力不强的现状,人民参与司法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为何竞争? 在司法民主层面,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都是司法机关引入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司法活动的具体形式,均属司法民主化之制度性体现;在法律技术运作层面言,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都一定程度上强调将普通民众及其质朴的社会正义观导人司法活动中,以避免司法人员因职业化而可能导致机械化、官僚化等司法异质现象,以寻求司法活动的顺利展开。可以说,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的两项重要的民主权利:立法权与监督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人大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监督出现了新的局面.舆论监督应置于人大监督之下.为此,发表四点思考:1.应建立舆论监督的人民监察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人民掌握舆论监督权的问题;2.应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舆论监督与监察必须在法制的规范下运作、以民主政治建设为旨归的原则和制订相应的舆论监督监察法规;3.应建立监察机构与组建专门的监察队伍;4.应制订舆论监督工作职责及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秋推出的一项民主监督制度,为的是确保其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起诉权的正确行使。这项旨在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的改革尝试,被载人了《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在实务界和理论界,人民监督员制度引起了相当激烈的争论。无论是关注制度试点与司法改革,还是衡量司法与民主的关系,甚至移情于宪政之路,人们普遍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寄予厚望,当然也不乏批评。这五年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肯定与批评的交织声中逐渐成长,并且在全国检察院系统推广。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人大对个案监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进行个案监督具有必要性,它是在我国现行司法体系和司法状况下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的有效手段。在个案监督过程中应遵循监督不办案原则、补充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事后监督原则以及坚持监督质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央决定在全国部分农村地区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试点.安徽省芜湖市被国家确定为试点市,同年,定远县也被安徽省确定为试点县.2005年,试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广,惠及安徽省的各个县市.本课题组对部分试点县进行实地调研,综合其他材料对安徽省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喻红粉 《南都学坛》2002,22(6):110-111
在我国立法与实践中 ,权力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的关系均不同于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法院被确定为独立的审判机关 ,但法院及其组成人员的产生 ,又受制于人大。人大行使对审判的监督的同时 ,既要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权 ,又要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但目前在有的地方 ,这种监督要么变成了干涉审判权 ,要么只徒有虚名。因此 ,必须加强监督立法 ,提高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 ,进而实现人大对审判工作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完善在美国,清末传入我国,新中国的两次民事立法都予以认可。但陪审制在实践中却屡遭冷遇,现今的人民陪审员制更是受到众多批评。2004年8月全国人大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并在很多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人民陪审制发展和适用的问题,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即人民陪审员的准入门槛太低;审判中专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司法成本的增加,浪费已有的司法资源;陪审员的任职年限规定模糊以及陪审员的执法活动缺乏监督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规定了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宪法监督,《立法法》制定了违宪审查条款,目的是运用政治程序或是准法律程序进行宪法监督。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制度缺乏程序性保障,不能有效地制裁违宪行为,使得宪法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诉讼即无宪政”,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的司法化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司法改革应预先设定目标,以统领其全局.其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其中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支柱,其价值应在司法改革中彰显.而实现司法独立务须正确处理好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及行政机关的关系,协调好法院内部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层人民法院专门设立审判监督庭已有十多年,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其职能定位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目前,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在职能定位上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重审判轻监督,职能定位错位;权力分配和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发挥不充分;重实体公正,轻程序公正,价值取向被扭曲。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应将职能定位为以下几方面:弱化审判职能,扩展监督职能;成为法院内部审判流程同步跟踪、审判活动全方位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成为法院外部监督的协调与反馈联系机构;成为法院内部审判指导、审判研究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8.
人民陪审员制度对贯彻落实人民民主、实现司法公开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司法监督和法治宣传、解决法院案多人少问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受制于法律法规对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的要求过高,对人民陪审员的职权行使、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规定不明确,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需要从选任机制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实质性参审职能的发挥、奖惩手段的运用、培训和退出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入手,逐步推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和加快司法文明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人大作为本行政区内的权力机关 ,其通过立法监督、人事监督、审议监督等途径对司法进行抽象制约 ,因此 ,人大的个案监督 ,不仅有违人大性质 ,还会产生诸多弊病  相似文献   

20.
监督法的颁布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行使人大监督权需要决定权作支撑,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在监督法框架内,监督权与决定权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和规范人大监督权与决定权的配合行使,切实提高人大职权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