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我是东乡人。我们东乡人自称“撒尔塔”,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人口约279500多人。历史上,一般叫我们“东乡回回”。东乡族的族源问题一直受到一些民族学和民族研究者的重视,进行过多次考察研究。近几年来,一些关注东乡民族的研究工作者经过多种学科的综合考证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东乡族族源以回回色目人为主  相似文献   

2.
东乡族的口碑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山麓地带的东乡族,有人口23万多人,信奉伊斯兰教。东乡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而没有见诸文字的历史典籍。但是,东乡族人民世代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广泛流传着丰富的口碑文献,其中包括生动感人的民间叙事长诗,五彩缤纷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还有颇具民族特色的“花儿”。这些口碑文献是东乡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东乡族  相似文献   

3.
东乡族教育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各项教育指标长期处于国内各民族之末。在当代中国,针对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提升,东乡族以东乡语辅助汉语教学,最终达到完全汉语教学的实践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工作,对东乡地区历史和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群体遗传的DNA线索看东乡族族源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NA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进行民族识别和分析民族起源、迁徙、流动、融合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在国内外首次应用D13S317基因座第 11号等位基因频率指标 ,计算了东乡族群体遗传动态数据。结果发现 ,东乡族和回族遗传距离很近 ,且东乡族中具有白种人血缘混杂。结合其他有关资料 ,我们认为东乡族的起源与元代蒙古军带来的中亚工匠、签军有关 ,亦与当地蒙古族、回族、藏族人群的融合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民族研究提供群体遗传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东乡族的故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政府所在地是锁南坝(封二图1),族名“东乡”一词即来源于原故居地临夏(河州)之“东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总人口数近28万人。现在除甘肃省外,新疆,宁夏、青海也有居住,但一般认为东乡人是甘肃省的特有民族之一。关于其族源,一主蒙古为主说;一主中亚穆斯林之说。本族一些知识分子目前倾向后说。 东乡族与四周的回、汉族有长期的经济联系和往来。关于其风俗、往日描述者常有“近似回族”之说,但如从民俗学的视角作科学观察,则有明显的传统特征和心理素质。举族不仅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对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有过一定影响。其中张门门宦(封三图7中坐者即为其教主张明义)、胡门门宦、白庄门宦等派系即为东乡人首传或创立。所以宗教对东乡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乡族宗法文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杨 《民族研究》2002,(4):37-46
本文分析了东乡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宗教性宗法文化的概念。作者认为 ,东乡族的宗法文化既受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 ,又具有中国传统宗法伦理思想的一些基本特征 ,因此它实际上是二者交互作用形成的复合型的宗教性宗法文化。虽然这种文化也存在于西北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 ,但它在东乡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并与汉族的宗法文化形成对照。本文的研究为西北少数民族的宗族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宗族研究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中旬,我受大型民族风情电视专题片《中华风韵》摄制组的委托,以民族顾问的身份,随摄制组赴甘肃,对该省独有的裕固、东乡、保安3个民族的生活现状进行实地拍摄,遇到许多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们拍摄的第一个民族是东乡族。东乡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  相似文献   

8.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建立十五年。东乡族共十六万多人,有一半左右居住在自治县內,占全县人口百分之七十多。东乡族自治县是个干旱高寒山区,山高水低、土质不好,再加上解放前蒋马匪帮的残酷压迫,广大东乡族人民长期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许多人被逼得离乡背井,外出求生。解放后,特别是自治县成立后,东乡族  相似文献   

9.
在这篇文章的上部分中,我们探讨了Sart一词和中亚撒尔塔人的有关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谈谈中亚撒尔塔民族与我国甘肃东乡族的关系。对此,我们试从两个方面探讨。 第一个方面,中亚撒尔塔人怎样到了甘肃? 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和东乡族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与蒙古军西征中亚后在今临夏、临洮、东乡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屯兵有关,二是与安西王阿难答驻守唐兀之地的军队有关:三是与撒尔塔人来东乡地区传教有关。对前二个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充分,这里只补充有关的资料和新的分析。对传教这个途径,尽管有研究,但不充分、不深入,这里拟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东乡族是全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伊斯兰宗教文学尤其是口传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流传过程中,无论语言表现形式的变化或作品内容的变化,都是比较显著的。伊斯兰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长期流传中,自然有它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首先表现在原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吟诵讲述变动为东乡语的吟诵讲述,这就为伊斯兰宗教文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性标记。清代以后,伊斯兰宗教文学,特别是苏非文学,在东乡族中广为流行。苏非文学是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教派领袖及传人运用诗歌、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表达其信仰,哲学思想,内心修养过程与体验的文学。阿拉伯半岛是其产生的摇篮,它从阿拉伯文学脱胎而出,进而发展为具有独立品格的一种文学。苏非派诗歌不仅给文学注入了伊斯兰的精神和信仰,并带上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随着苏非派的发展壮大,苏非文学也逐渐兴旺发达。苏非文学在东乡族中盛行流传,也是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十八世纪,苏非派各支派从中亚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一个村落的形成发展是反映多样的异质性文化的基础,而追溯村落中的姓氏源流及其发展变迁乃是研究族群问题和现代村落形成的切入点。本文以华南的一个单姓客家继嗣群派系的发展为案例来揭示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的关系,并由此分析现代村落中都市化问题、宗族发展新趋势及其对地方权力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萨满”一词的词源和词义问题,是萨满教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多有歧义。本文在批判地借鉴各种说法的基础上,对“萨满”词源和词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王母神话文化内涵的分析,对青海环湖地区先民的原始审美现加以探讨,旨在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昆仑神话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西部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应突出民族大团结,奋发图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特色,并提出了若干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中期人类学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一直将原始民族(或部落、或社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建立了一整套研究原始民族的理论、方法和视角,形成了相应的价值取向,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种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下对非西方民族的贬低、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肯定非西方文化的合理性、以高贵的野蛮人反思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6.
信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是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和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社会基础。中国与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证明,信任对于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当今各民族基本上形成一种信任关系,但影响民族间不信任的因素仍然存在。要在各民族中形成一种信任关系的互动,必须坚持在各民族平等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同时需要各民族在沟通中加强相互理解、尊重与宽容,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以诚相待、彼此取信。  相似文献   

17.
姚贱苟  石周波 《民族学刊》2023,14(2):8-15, 151
少数民族影视是生产、培育、传播并塑造各个民族共同心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要素,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并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两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来说,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逻辑上的紧密相连与结构逻辑上的相辅相成;实践上主要表现其传播、创新在功能逻辑上的相得益彰与选择逻辑上的殊途同归。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层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逻辑,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随着各项社会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初期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内涵、政策制定的历史条件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研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设计了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研究方案,包括问题的提出、基本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理论依据、分析框架等,这为如何衡量和实现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的中国民俗学自“五四”时期兴起以来 ,在开始阶段曾对口头语言问题非常重视 ,并开展了不少相关的活动与研究 ,在当时有着特殊的作用与重大的影响。但后来很长的一段时期 ,民俗学领域的语言研究开展得很少。黄涛所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是民俗学领域内对语言民俗进行专业研究的开拓之作 ,在语言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了有益而且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