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3年4月,俄国共产党正式制定了(用本地居民代表组织地方机关的)本地化(Ko-renizatsiia)政策,以期缓和内战时期在广大非俄罗斯苏联人口中引起的敌对情绪。俄共运用在全苏范围内促使非俄罗斯人获得党、政和工会的领导职务,资助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手段,以图使俄罗斯人占主导地位、以城市为根据地的革命在一个多民族的农业国内合法化。推行本地化之后不久,俄共即正式提出了全面工业化的纲领。归根结底,共产党的领导人期望工业化将成功地把苏联不同的民族统一到社会主义的秩序中去。然而,实际上,快速的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变化加强了民族的信念,甚至在党员中亦如是。20年代后期在各非俄罗斯共和国和地区种种民族共产主义的出现,威胁到苏俄对非俄罗斯地区控制的合法性,并产生了使全联盟工业化的努力归于失败的危险。于是,斯大林在全苏范围内赋予俄罗斯人以优先权,强调秩序高于合法性,重申了他对合法性的定义权——此举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同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战线上都飞跃的向前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亘大成就。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空前加强,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欢乐景象。1958年反封建斗争的民主改革运动,使甘南地区起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废除了封建剥削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欧洲地区北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居住着26个小民族,人口总数为15.8万人(据1979年人口普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些民族开发了辽阔的土地,创造了独特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证明了人类能够在北方极端异常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在革命前的俄国,这些民族是最落后最受压制的民族。革命胜利以后,他们依靠苏联国内俄罗斯民族和其他民族工人阶级的帮助,在短期间内就从上古时期发展到现今的时代,直接从父权氏族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最近统计,有大小民族100多个。大的民族如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等人口都超过100万;而象涅吉达尔、尤卡吉尔等小民族人口还不到1,000人。根据民族自治的原则,苏联有半数以上的民族在自己的居住区建立了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和10个自治区。 相似文献
5.
苏联民族问题及其理论和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启迪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苏联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研究>一书,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视角看苏联的民族问题,从正反两分法的视角总结了苏联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与民族宗教问题密切相关。在苏联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重视东正教,忽视伊斯兰教,厚此薄彼的做法激活了穆斯林民族对于伊斯兰宗教与文化的向往,导致宗教和民族热情高涨,民族间流血冲突不断,东正教徒和穆斯林矛盾加剧。苏联穆斯林的行为表明,伊斯兰教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希望国家保护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并非要反对国家政权和谋求分离。因此,重新认识苏维埃国家和穆斯林民族的互动关系,对于多民族国家处理好穆斯林民族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958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沧桑巨变。抚今追昔,一个“一穷二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已经发展成为繁荣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宁夏,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50年,是宁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50年,是宁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50年;这50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实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光辉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光辉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光辉实践。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二十五年里,苏联的“民族战线”一直是相对平静的。那里确实没有发生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那种武装起义或者大规模的骚动。现今的领导层里也没有一个象苏尔丹·加里耶夫、尼古拉·斯克雷普尼克、法伊祖拉·霍贾耶夫那样在思想和政治上令人生畏的“民族共产主义者”反对派。除此之外,民族之间以及中央和边远地区之间紧张关系的这种表面上的缓和,既有别于世界的整个趋势,也不同于其他几乎每一个多民族政体的情况;在那些地方都有过民族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的高潮。虽然这种对照可以使人聊以自慰,但是勃列日涅夫在庆祝苏联成立五十周年时宣告他的国家已经最终解决了历史性的民族问题,这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执行民族政策的光辉典范──解放初期王震同志在青海活动纪事张博从1949年8月26日向青海进军开始,到9月20日前后离开西宁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在青海工作虽然不满一年,但他忠实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模范事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各民族来看,它既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已经在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同时,也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延续到现在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55个少数民族。从民族关系来看,它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藏族与蒙古族的关系、满族与蒙古族的关系、维吾尔族与回族的关系等等。在这众多内容中,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其基本的内容。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涉及到以上相关部分的很多内容,要将民族政策弄清楚,首先就要去研究相关内容。民族政策本身又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政策的评估和民族政策的调整与终结等。民族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民族政策的决策者与决策对象、民族政策的决策信息、民族政策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和民族政策的决策结果等四个部分。本文主要运用民族政策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制定进行介绍,进而从一个侧面说明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艰辛的探索光辉的实践──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青海实践述略孔祥录,索端智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国内的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国土辽阔、族群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大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下被动地走上从传统的帝国体制向现代民族国家体制的转型之路.清朝治下的中原地区与边疆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外各种矛盾交织作用下经历了无数冲击,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才得以重新建立统一的行政体制并迈入经济现代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直至70年代,在政治斗争和“土改红利”的基础上,阶级情谊和对共产主义幸福生活的共同追求克服了传统的族源、语言和宗教藩篱,中国各族精英人士与基层民众之间一度建立起情感相通的阶级认同,“祖国山河一片红”,各族人民热情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 相似文献
13.
对苏联民族政策实践效果的反思——读萨尼教授(Ronald G.Suny)的《历史的报复:民族主义、革命和苏联的崩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两年后,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萨尼教授(Ronald G.Suny)出版了<历史的报复:民族主义、革命和苏联的崩溃>(The Revenge of the Past:Nationalism,Revolution,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Stanford Universitv Press,1993).在这本书中,这位美国学者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苏联的民族理论、民族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了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并试图把民族问题的宏观理论和具体政策实践效果结合起来,反思苏联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理论思路和社会实践能够对人们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提供哪些重要的启示,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本文原刊载于<领导者>(香港)2010年8月刊和10月刊,本刊转载得到授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变迁与政策转型——以城市化背景下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是民族政策的根基与前提,民族政策应随民族社会问题的演进而发展.立足现实民族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加快政策转型,是目前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根本出路.只有牢固树立、认真贯彻发展型民族政策理念,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民族... 相似文献
15.
1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加上制定民族政策的内在运行机制和民族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民族政策从制定到贯彻落实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当前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文章还论述了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时期对民族政策的宣传动员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从理论走向具体实践,而如布依族红军歌谣这样的族群口头传统则是其中重要的地方渠道,与红军自身的宣传动员形成互联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在这些红军歌谣的文本与红军宣传的革命话语中都强调凸显了“同一与同体”这一核心概念结构,从而实现了意义的共通;另一方面,“同一与同体”的意义框架,会深化布依族群众对红军的身份认同、促成其革命意识的觉醒并发展为对红军革命理念的认同,进而在情感、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动员作用,指引着广大布依族群众积极投身于红军的革命斗争中。长征时期红军民族政策的宣传动员中所彰显的人民性、群众性的时代意蕴,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统战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之纲指明我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内涵。鉴于以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中,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刻认识,逐渐与新时代民族工作新要求相脱节,因而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常人学研究方法,以民族干部为研究对象,深入解剖民族干部的日常活动,从行动的权宜性、场景性、索引性和反身性及可说明性出发,说明民族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发作用,以此分析我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基本规律,并在“一般”和“特殊”的双向理解中,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