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分析其各自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采用我国1992至2013年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不同教育程度的职业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在地区间存在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对东中部地区城镇化影响程度最大,而中等职业教育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影响最大;初等职业教育对全国以及各地区的城镇化有抑制效应,但实证结果的显著性不强。最后,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新市民培训等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服务业也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但是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金融排斥的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排斥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排斥程度最小,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排斥程度与文盲率和女性人数呈正比,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以及金融机构数量呈反比,与政府支持、人口规模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在治理金融排斥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政策引导性作用,转变居民观念,结合各地区表现调整政策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代表经济开放因素的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和生产开放度这三个指标加权合成经济开放度 ,用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开放程度 ,通过计算看出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开放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作各地区的经济开放度与GDP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经济开放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其经济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分析其各自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采用我国1992至2013年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不同教育程度的职业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在地区间存在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对东中部地区城镇化影响程度最大,而中等职业教育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影响最大;初等职业教育对全国以及各地区的城镇化有抑制效应,但实证结果的显著性不强。最后,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新市民培训等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9-2020年我国31个地区(港澳台除外)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及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后,采用融入绿色金融因素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状况进行整体网络特征、网络个体特征、块模型以及QAP相关和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网络形态较稳定,不存在孤立的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水平及紧密程度均不高,网络结构有待优化;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陕西一直为网络中心;京津冀、东北部、东中部地区位于“双向溢出”板块,部分西部地区位于“净溢出”板块,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净受益”板块,东南与西南部分地区为“经纪人”板块;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越强,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越有利,且2015年后绿色金融对其影响不显著,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有待提升。除技术水平差异外,空间邻接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对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存在不同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利用空间关联关系,实现区域协同减排;提升各地区绿色金融水平,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知识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分析,有助于客观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进而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借助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综合得分和各主要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进而得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农民的年龄、农民的创业目的、政府的支持力度三个因素对东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的创业行业、农民的创业形式三个因素对中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创业培训对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农民的户主特征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农民的创业特征因素对中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程度要强于东部地区;性别和创业氛围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型农村不仅要靠农村的外部力量的牵引 ,更要突显农民自身的主体作用。本文提出职业教育对于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农村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较之普通教育也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作用 ,并指出我国现行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主张根据农村各地区特点 ,大力兴办重技能、重实效、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的职业教育机构 ,为农村发展培养造就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统计的城市设施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4年城市设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城市设施的水平进行排序,即综合排名;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区进行划分、归类,反映出各地区在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我国所处的大致水平以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这对把握我国各地区城市的设施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为各地区制定相应的城市设施建设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比例的大小是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个地区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投入公共资金的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这一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桎梏。而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会产生惯性效应,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一定基础,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的地区性集中不仅对其本身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经济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波及效应。根据江苏各地区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江苏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的静态和动态的实证分析,表明江苏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明显,且总体集中趋势五年来在苏南得到加强、苏中次之、苏北最弱,其中资源和技术含量等因素成为制造业地区集中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各地区应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制造业,确保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析比较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水平及其不同地区的差异,研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精准判识省际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现状及空间格局,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2013年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的数据,选取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八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综合得分进行排名,通过聚类分析法研究省际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可分为五类,呈“金字塔”型布局。最后结合分析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应重点考虑产业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该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疆产业布局状况,结果表明:新疆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较低,新疆四大产业带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新疆产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布局的积累水平和产业发展动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新疆各地区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而产业带动能力对产业布局优化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产业带动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新疆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权重日益加大,数据的生产要素性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论证。由于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的差异,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距较大。借助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分别测度2008年—2013年、2013年—2020年的数据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介入前后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阻碍因素变化较小;各地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敏锐性与经济发展基础呈现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城市群中心化格局正在取代四大区域板块分布格局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主导。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是影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要与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教育观念相适应 ,离开了这个前提 ,职业技术教育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也必须以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具体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产教依存影响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宏观教育政策;内部因素有:企业参与意愿、职业院校参与能力和学生的职业能力等方面。产教依存影响因素分析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在为职业教育产教依存良性发展找到正向驱动力,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全国性的大市场逐步形成,作为大市场的组成部分各地区的价格具有一定的联动性,但由于不同区域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的不同,我国各地价格总水平发展并不完全均衡。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CPI之间关系的差异,并结合我国实际,从把握好经济增长与控制物价的关系、价格总水平调控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为价格改革提供空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显示:(1)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均呈现正向推动效应。但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最强,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2)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息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最为显著,而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呈现区域分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特征,而中部地区的正向作用尚不显著;(3)经济干预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本地市场效应均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1992—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研究,聚类结果将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划分为7大类,而地理因素、政策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收入来源差异因素是各类别农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