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古英国王权的性质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财政是透视中古英国王权性质的重要视角。中古英国财政经历了一个由王室财政向国家财政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赋税形态及财政机构的演变方面。它从法理上揭示了中古英国王权由私权性质较强向公权性质不断扩大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权在英国是国家认同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实。英国王权从性质上是一种个人权利,这一点使得英国政制构成所要处理的问题从根本上不同于其它国家。王权在政制结构中要想行动,就必须嵌入到其他政治权力中去。王权的这种嵌入式结构,在英国均衡政制模式中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英国的政制发展和政制转型,是由作为政制秩序现状的保守者贵族院、发动政制变化的行政首脑以及代表政制构成中最终权威的新选平民院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3.
于民 《文史哲》2012,(4):159-168
从1690年英国财政解决所建立的财政权规制的作用和结果看,其宪政性质和意义相当明确。通过关税财政权规制和短绌财政权规制,君主政体的财政基础几乎消失殆尽,王权及其政府形成了对议会的根本性财政依赖。议会利用财政权规制产生的财政依赖,在渐趋经常化、制度化召开的议会会议上,通过自己的财政权力影响行政政策,逐渐控制了中央行政权力机构,实现了权力向议会的重大转移,把王权及其政府拉入了其划定的宪政轨道,使英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英两国中央和地方关系之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梅 《理论界》2006,(11):152-153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如何妥善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和英国也不例外。中国和英国同是单一制国家,两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既有共性的一面,更有不同的一面。其不同存在于两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路径、权力分配方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机制和关系形态等方面。这在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中英两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两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为我国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以巩固王权为目的而进行的,它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宗教改革。国家要实现王权至尊,就必须摆脱罗马教皇的统治。而英国宗教改革具有的重要意义就是消除了代表封建势力之一的教皇的统治。资产阶级需要利用王权来发展自己。都铎王朝宗教改革的曲折史不但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而且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促使英国政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故而言之,英国宗教改革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15-17世纪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以王权为核心的世俗政治体系逐渐发展起来.15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增强,英国国王开始在国内推行宗教改革、经济改革,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也成为其整合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15-17世纪英国王权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转型时期的英国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改朝换代、王权更替是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跳出这个历史怪圈,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严肃指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再次给我党敲响了警钟,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摆脱其束缚的决心和信心。回顾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轨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十五大精神,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都铎王朝是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王权至尊的形成则是英国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政治表现。王权至尊是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来逐步实现的。国王突破中世纪的二元权力体系,成了英国教俗两界的至高权威。亨利八世一方面大力复兴罗马法,宣扬罗马法中加强君主权力的精神和原则。同时利用王在议会的立法权,向通过议会制定的法律寻求至尊王权的法律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王权与议会共同发展起来,王在议会取得了英国最高立法权。  相似文献   

9.
吴晓秋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62-165
中国是世界上邮驿起源最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古代邮驿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王权政治的四处扩张和建立互为条件.王权在何处建立,邮驿就延伸何处,反之,邮驿所到之处,也意味着王权的进一步巩固.邮驿的发展以道路交通为第一物质基础和条件,因而经常成为历代王朝开辟道路、发展交通的主要动力.先秦到两汉时期统治者出于对西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目的,曾派官员试图打通夜郎道.汉元光六年夜郎地区置邮,该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统一的行政建置,标志着王权的进一步确立.  相似文献   

10.
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直接促成了英国民族国家的确立。民族主义是都铎王朝首位君主亨利七世用以维护王位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此后由亨利八世出于个人私利而发起的宗教改革则进一步激发了英格兰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民族统一、社会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与都铎君主强化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的诉求不谋而合,由此而展开的地方离心势力治理、政府机构改革、军事力量强化、法律体系完善以及海外扩张对内巩固了国王权力和中央政府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外则提升了英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韩翔 《学术研究》2012,(2):120-128,160
在法老时代的埃及,国王通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官僚系统对整个国家实行统治.以诺姆长为最高管理者的地方政府,既是王权维持专制统治的重要支柱,又是统一王国的潜在威胁.通过对诺姆长职权的变化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从古王国时代至新王国时代,诺姆长在古埃及的官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力.但是就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而言,诺姆长在与中央王权此消彼长的博弈中,力量逐渐削弱,并成为法老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工具.随着王权对国家和官僚系统控制力的不断增强,诺姆长最终成为了专制王权驯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王权强大,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民族经济得到发展;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增强。这推动了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步入近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王栋 《天府新论》2022,(4):60-78
孟广林教授是我国知名学者,他厘清了中世纪英国王权的概念与理论模式,并以“封建王权”和“宪政王权”书写了中世纪英国政治史。孟广林洞察了王权与议会、法律、贵族以及中下层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申明了王权在中世纪英国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破除了国内学界对辉格史学的迷思。这些进步的取得得益于唯物史观的指导、学术对话以及中西比较。中国学界既要总结学界整体研究之发展,亦应凝练学者个人之探索,才能建设具有主体性的中国学术。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巴拉丁伯爵领是指伯爵在领地内拥有王权的地方自治单位.它形成于13世纪,并于14世纪形成了三大巴拉丁伯爵领.尽管巴拉丁伯爵领通过封建方式逐渐复归于国王,但直到16世纪才全面丧失其独立性,并迅速走向衰落.英国巴拉丁伯爵领的兴衰是英国国家形态转变过程的体现,也是英国国家结构整合过程的内容,更是我们理解16世纪"生产关系革命"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一、消费者组织的含义以及与政府部门的区别我们这里讲的消费者组织,是指除开从行政意义上讲的消费者机构以外的其它一切消费者的社会团体。也就是说,政府部门中设立的消费者保护机构组织不包括在内。消费者组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组织。从静态意义上说,消费者组织是指消费者为维护自身利益,按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社会、民间团体,它不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行政组织则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它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6.
省级文化行政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是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对省级文化行政机构改革的研究很有必要.论文在总结省级文化行政机构改革历史经验和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省级文化行政机构改革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并对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英国,叛逆罪是指臣民严重侵害王权和危害王国安全的犯罪行为,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常进行叛逆罪立法.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为了维护统治,推出多项叛逆罪立法,以应对经济、政治和外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这些叛逆罪立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体现出英国从中世纪国家向近代国家过渡的时代特点.借助这些叛逆法,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达到了强化王权、维护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金熙宗朝以后,除户部(三司)外,与财政事务相关的中央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尚书省、工部、礼部、吏部、太府监、少府监、太常寺、宣徽院等。尚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统筹国家财政大局,具有财政事务的审理、裁决和发起动议之权。尚书省之下,工部是重要的财物管理机构,礼部和吏部所掌部务也多与财政密切相关。太府监、少府监、太常寺和宣徽院,则处理与财政相关的具体事务。上述金朝中央行政机构依托层次分明的分工模式与权能关系,与户部(三司)一道,共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运作。  相似文献   

19.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范的总称。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也存在区别。探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行政体制类型及其利弊,对于认识我国当前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很有帮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各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划分可能存在交叉之处,但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各国教育行政体制特点。一、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这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所享有的行政权力的大小来划分的。所…  相似文献   

20.
郑红 《兰州学刊》2006,(7):96-99
“国家权力”思想是近代西方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个人权利,国家权力既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同时必须也是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的绝对权力。国家权力的这种内在张力是它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国家的这种权力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西欧的封建二维王权思想。本文试图以封建王权思想的内在机理为起点,考察政治权力思想从国王的权力到国家主权的演变过程,并揭示国家权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国家理论体系中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