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银行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企业,经营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为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随着银行业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国际主流银行纷纷采用设定风险偏好的手段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险价值偏好的最优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金融理论中,用收益率与方差所构成的效用函数来指导投资者的最优投资决策,这一点在理论上存在一些的缺陷。本文根据行为金融理论中对风险偏好的描述,用风险价值来定量风险偏好,并用这种偏好来指导最优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量化是资产配置决策的关键步骤之一。常见的量化指标是风险厌恶系数,由于其取值较难确定,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也常用投资者最大可承受标准差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衡量。文章介绍了获取风险厌恶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产配置中风险厌恶系数取值难的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以最大可承受标准差作为风险约束的时变性问题,有助于资产配置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资产配置的投资期限通常较长,本文对长短期风险厌恶系数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偏好资产定价模型的公司特质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代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并基于模型实现了公司特质风险的分离,运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实证检验所得结论如下(:1)从研究样本区间来看,总的公司特质风险序列、市场风险序列和市场收益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且表现为下降趋势(。2)公司特质风险对截面收益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说明公司特质风险因子在资产定价中不能被忽略。(3)只有市场风险而非总的公司特质风险表现出对市场收益的预测能力,这与对美国股市研究的结论相反,与我国股市总的公司特质风险表现日趋减弱的结论相吻合,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提高,上市公司没有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5.
后悔和风险认知均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后悔区分为后悔倾向和后悔反应,编制了《后悔倾向问卷》,考察了被试在人格层面上的后悔倾向与风险偏好的关系,同时探讨了被试在行为层面上后悔反应与风险偏好的关系。结果发现,后悔倾向与风险偏好呈负相关.后悔反应程度在收益框架下与风险偏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条件风险值度量准则下,建立了考虑不同风险偏好的供应链创新投资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供应商单独投资和联合投资2种情况下供应链的创新投资水平。给出了联合投资时投资分担比例必须满足的区间,确定了供应商主导和制造商主导下的最优投资分担比例。研究表明:制造商喜好风险可以增加市场中的产品数量,提高供应商创新投资水平;供应商可以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抵消制造商因为风险规避带来的消极影响。当制造商分担供应商的部分创新投资时,供应商的创新投资水平和制造商的产量均得到了提高,并且供应商主导下确定的最优创新投资分担比例大于制造商主导下确定的最优创新投资分担比例。最后用数值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风险偏好组合的供应链协作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礼  郭琼 《管理科学》2005,18(5):7-10
研究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在不同的风险偏好组合下的供应链协作方式,建立了相应的供应链协作模型,并求得了其帕累托最优解,最后通过算例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最优投资组合是解决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交易策略使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如果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在风险中性概率或者鞅概率测度下存在最优交易策略。本文从投资者所拥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出发,分别推出其最优财富以及最优期望效用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权分离。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建立完善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方案,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现代企业中经营者薪酬现状与经营者薪酬激励的必要性,引入委托代理理论的一般模型,提出了对于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激励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变风险偏好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风险偏好与风险成本,分析了知识型员工风险偏好的特征,利用委托代理模型讨论了确定与不确定环境下员工风险偏好与企业激励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协调两者的冲突以及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间协调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随着员工风险规避度的增大,企业应减小激励强度与风险分担;一定条件下企业和员工可协调对方的行为,但企业的激励措施居于主导地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风险规避度较小且更具可变性,影响企业激励行为的能力更强,与企业间基于可变风险偏好的激励协调行为更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1.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absence of the consideration of risk attitudes of decisionmakers in the risk matrix establishment process has become a major limit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risk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manner, an approach to establish risk matrices that integrates risk attitudes based on utility theory is proposed. There are three main steps within this approach: (1) describing risk attitudes of decisionmakers by utility functions, (2)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utility functions and the risk matrix by utility indifference curves, and (3) discretizing utility indifference curves. A complete risk matrix establishment process based on practical investigations is introduced. This process utilizes decisionmakers’ answers to questionnaires to formulate required boundary values for risk matrix establishment and utility functions that effectively quantify their respective risk attitudes.  相似文献   

12.
David J. Ball  John Watt 《Risk analysis》2013,33(11):2068-2078
Risk matrice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devices for rating hazards in numerous areas of risk management. Part of their popularity is predicated on their apparent simplicity and transparency. Recent research, however, has identified serious mathematical defects and inconsistencies. This article further examines the reliability and utility of risk matrices for ranking hazards, specifically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leisure activities including travel. We find that (1) different risk assessors may assign vastly different ratings to the same hazard, (2) even following lengthy reflection and learning scatter remains high, and (3) the underlying drivers of disparate ratings relate t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worldviews, beliefs, and a panoply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that are seldom explicitly acknowledged. It appears that risk matrices when used in this context may be creating no more than an artificial and even untrustworthy picture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azards, which may be of little or no benefit to those trying to manage risk effectively and rationally.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文献将风险下降比率作为风险对冲效率指标不同,本文引入期望效用理论来比较最小方差对冲策略、最小在险价值(VaR)对冲策略和最小条件在险价值(CVaR)对冲策略的对冲效率,从而将人们的风险态度同对冲策略选择联系起来,以实现不同风险态度的投资者选择不同风险对冲策略的目的。借用风险中性效用函数、二次效用函数和CARA效用函数,本文严格证明:在这三种对冲策略中,最小方差对冲策略过于保守,最小VaR对冲策略最为激进,风险厌恶程度大的投资者偏好最小方差对冲策略,风险中性投资者和风险厌恶程度小的投资者更偏好最小VaR对冲策略,最小CVaR对冲策略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公平偏好对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影响,引入公平偏好效用函数,构建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风险传递模型,并借助价格弹性系数引申出风险弹性系数,再利用公平偏好矩阵,解决由生产成本波动引起定价与收益风险传递问题。研究表明:制造商公平偏好对定价风险有正向效用,零售商独具公平偏好只对批发价格风险起负向效用却不影响销售价格风险,但制造商公平偏好能促进零售商公平偏好降低销售价格风险;市场规模会弱化公平偏好对定价风险的效用,而价格敏感性则强化该效用;对于收益风险传递提出并证明了一般性结论:收益风险传递与公平偏好无关,只与外部市场有关。数值仿真表明零售商需理性把握公平偏好度以便控制定价风险,而制造商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公平性,以便于减小定价风险。研究结果对理性权衡收益与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非理性特征下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条件下的资产配置问题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投资行为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选取广义范围上的现金、股票、债券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产品,在CRRA(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ion)和HARA(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两种偏好假设下,分别求出了投资者效用最大化时的最优财富以及最优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并比较分析了两种偏好假设下通货膨胀、风险偏好、投资期限三种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通货膨胀会影响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溢价,进而影响最优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股票的权重不会受投资期限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率和风险偏好不变时,其值始终为一常数,但债券和现金的权重则由投资期限、通货膨胀和风险偏好共同决定;此外,在CRRA和HARA偏好假设下,以上三种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HARA框架下存在买空行为。  相似文献   

16.
考虑努力水平和决策风险偏好的供应链期权销量担保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组成的简单两级供应链,在供应链参与企业的风险偏好影响其决策选择,以及在需求随机并受销售商营销努力水平影响的市场环境下,建立了基于销量担保期权的供应链契约模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期望损失的期权定价方法,分析了努力水平和决策风险偏好双重因素对参与企业的决策及其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考虑努力水平和决策风险偏好差异时,单纯的期权销量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协调。为此,引入收益共享和努力成本共担策略,对原契约模型加以修正。在修正契约中,当收益共享比例和努力成本共担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修正的期权销量担保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提供了一种模型优化分析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把概率解释为Ramsey的信念度,商品效用便可赋予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用性质从而得到测度;按二元价值结构的消费偏好特性建立新的需求模型,可导出在严格意义上用于产业分析的非线性需求函数,为解释现代产业组织及竞争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信用担保关系选择机制构建了内生性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以及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风险传染模型,仿真分析了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结构及其风险传染演化特征。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随着时间演化,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结构呈现“弱去中心化”特征,而且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增强;(2)企业资信水平不仅能够提高“担保圈”风险冲击概率,而且可以降低信用担保系统的不稳定性。随着企业影响力和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增大,有助于增强冲击后企业信用担保系统的稳定性。企业风险偏好较小时,保证了“担保圈”内有效的流动性供给,但当企业风险偏好不断增强时,加剧了信用担保需求方的经营困境。(3)企业风险偏好对企业影响力、企业资信水平、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发挥“强化效应”。企业资信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具有“互为强化效应”。企业风险认知水平的“风险制约能力”强于企业资信水平的“风险强化能力”。企业风险认知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对违约企业数量的影响发挥互为逆向效应且两者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the conjugacy property for members of the exponential family of distributions is commonplace within Bayesian statistical analysis, allowing for tractable and simple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inference. However, despite a shared motivation, there has been little previous development of a similar property for using utility functions within a Bayesian decision analysis. As such,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class of utility functions that appear to be reasonable for modeling the preferences of a decisionmaker in many real‐life situations, but that also permit a tractable and simple analysis within sequential decis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