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本文介绍L齿型螺旋肋片管表面放热系数沿试验管周向的变化规律。作者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试验中仅在肋片管肋肩的一个角度埋设热电偶,在保持试验工况不变的情况下旋转试验管,从而测得不同角度上的肋肩温度。然后列出二维有限差分方程,通过计算求得该种肋片管表面放热系数在不同R_c下沿周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求焊接L齿型螺旋肋片管表面平均放热系数和焊接接触热阻的“二次回归双参数迭代法”和试验装置。用此方法分别求出在一定的管束布置方式下内部管排中的两种焊接L齿型螺旋肋片管的平均放热系数无因次关系式和焊接接触热阻的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当换热面试件中带有封条或其他必须考虑横向导热效应的材料时,这部分材料的质量是否要计入换热面介质的质量,计入多少,将对现有的瞬变传热试验配比结果产生较显著的影响。本文求得了封条质量修正系数的近似分析解,并给出了修正系数图,可以准确、方便地得到参与换热、需要计入换热面质量的那部分封条质量的份额。对封条质量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封条质量修正的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本文即介绍了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在某些应用场合,套片式换热器排列成顺排是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LNG绕管式换热器在设计时存在管内低温传热的不确定性,采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大螺距螺旋管
在湍流状态下管内的压降和冷却传热特征。研究中分别采用4.8 MPa的气态甲烷和液态甲烷为介质,探讨了螺旋管结
构、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对压降和努塞尔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径、缠绕直径、Re及Pr对压降和/VM的影响较
大;螺距对传热和压降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并将模拟值与Jayakumar等半经验值做对比,结果趋势一致。最后拟合出
适用于LNG低温冷却状态下的Nu公式,为LNG绕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冷凝温度和管径对3种内螺纹管内制冷剂R134a流动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对3根不同管径的内螺纹管(6.35,7.00和8.00 mm)在不同冷凝温度下(35,40和45 ℃)进行了冷凝实验。探究了冷凝温度、螺纹管直径和质流密度对换热特性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侧传热系数越高,压降也越大。6.35 mm管的制冷剂侧传热系数最大,压降也最大,但单位压降冷凝传热系数μ(μ=hr/ΔP)最高,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主要以腔体辐射理论为基础,计算鳍片管表面的视在发射率,并用电功率加热法测定后加以验证,而后计算出不同尺寸的鳍片管相邻两鳍片间的视在发射率εe,并给出线算图,得出结论,εe与无因次鳍片高h/γ1成正比,而与无因次片隙a/γ1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分别施加流量、进口温度的阶跃变化,获得其出口温度动态的响应曲线;用理论方法研究了其传染函数的系数,从而得到了四股流换热器的传递函数,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所得的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传递函数系数炎其自动控制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TLAB 7.6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充分利用压降优化设计软件。通过改变换热器结构,充分利用管壳程压降,提高传热系数,减少换热面积。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压降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1%,换热面积减小了20%,大大减少了换热器的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非常规换热器在现代工业使用中存在振动损坏的问题,本文结合某厂的一台冷凝器,对单根换热管进行了
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同时还对其管束进行了全面的模态分析。结合GB151-1999和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
换热管数量对换热管束固有频率的影响,并对壁厚、最大跨距、管径和节径比4个因素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此算
例中的冷凝器是合格的,对于实际使用中出现振动损坏的问题,在以后的模态分析计算中应当考虑到实际流体作用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变分法求解定解形式不便用初等函数表达的导热微分方程简单易行。本文应用变分法求解矩形等截面螺旋肋片传热方程,得到了能满足一般工程应用要求的计算矩形等截面螺旋肋片效率的渐近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程应用中换热器由于振动而产生破坏的情况,采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模拟了单根换热管共振特性,并结合GB/T
151—2014《热交换器》中的计算公式对ANSYS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此外,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进一步分析了换热管数量对换热器管束共振频率的影响。仿真
结果表明:随着换热管数目的增加,管束频率带宽将增大,其下限逐渐减小,上限将逐渐增大。该研究对换热器的防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战辉, 马向荣, 范针对换热器管板受力情况复杂,传统的理论方法难以计算其内部应力分布的现象。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管程、壳程同时开的瞬间工况和正常操作的稳态工况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等效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应力评定。结果表明:远离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区域,等效应力呈均匀分布,为薄膜应力;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换热管外表面和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处;温度变化明显的地方,热应力也相对较大;对7种工况进行应力评定,针对危险工况,进行改进,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对于管板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螺旋扭曲扁管管外强化换热性能,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对螺旋扭曲扁管管外层流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
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并且与圆管进行比较。通过建立不同规格的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几何模型,得出螺旋扭曲扁管
的长短轴比a/b越大、螺距s越小,其管外传热性能就越好,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就越大,与此同时,其流动阻力
也会增大。随着Re数的增大,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增强,但趋势变缓。该研究结果对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的设计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种新型晶闸管散热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三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研究了换热器冷却芯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17.
在双管程烟一水介质的列管式换热器中,针对烟气在管程中流量分布不均匀对换热效果的不利影响,利用
FLUENT软件对管程结构进行模拟与优化。考虑折返通道高度h、两管程间距L、换热管列数r、管内径d和管节距S 5个
主要特征尺寸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烟气流动均
匀性的显著因素是d,其次是r和h,而不显著因素是L和.。在模拟参数范围内,得到管程结构的最优组合参数:h为60
mm,L为20 mm,r为4,d为7 mm,S为11.6 mm[l. 45(d+1)]。优化后的各管程中流动均匀性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