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个测量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简易方法。此方法用一个小型加热器局部加热试件表面,根据注入的热流及表面局部温升便可求得试件的导热系数。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对试件不需特殊加工、便于现场测量。本文还介绍了小型加热器的结构,给出了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边界摄动的方法求解了偏心圆柱及圆球的稳态导热问题,获得了该问题的二级近似解。讨论了当外壁温不均匀及偏心同时存在时对导热系数测量所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紧凑换热面放热性能的测定,一般难以用常规的测量壁温的方法进行。“瞬变法”是一种有效的不需要测量壁温的非稳态试验方法。本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既考虑固体纵向导热效应,流体进口温度又为实测指数函数的数值解,作为瞬变法配比时的理论基准。计算结果表明,当NTU>1,λ_lNTU>0.1时,须要考虑固体纵向导热的影响;否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将随NTU数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当NTU≤1时,不考虑固体纵向导热影响,不会使结果产生可见的误差。本文还对这种瞬变法进行了误差分析,给出了由于测温误差而引起的NTU相对误差的放大因子。作者用这种瞬变法测定了三种换热面的放热性能。实验结果与现有的数据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体求解法对常物性的冷、热流体在三通道同心套管中层流逆流流动时的导热与对流耦合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个通道除各自的入口段局部努塞尔数Nu沿通道变化外,其后均为充分发展段,局部Nu保持不变,且通道内侧的换热比外侧好.固体与流体的导热系数之比λsf对耦合换热产生影响,耦合情况下的Nu比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的Nu要小,随λsf的减小,固壁内的导热对Nu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来进行逆拉氏变换的方法解决导热逆问题。众所周知,内点温度的测量误差往往导致导热逆问题计算的不稳定。作者用频谱分析的概念解决了这一困难。文中提出了测量温度时固体内点不同位置、内点温度的测量误差以及数值计算可采用的时间步长之间的关系。计算实例表明,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对于瞬变现象的研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验观察到的多孔材料内的非傅里叶导热现象,采用双元相滞后(Dual-phaseLag)模型来描述多孔材料内的非傅里叶导热过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求解结果表明,若τT和τq取值恰当,双元相滞后模性地预测实验型可以定后观察到的非傅里叶导热现象;变化τT和τq的相对数值,介质中的非傅里叶导热将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据此,文中对非傅里叶导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义,指出了非傅里叶导热与传统意义上的热波并非等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底面加热的微矩形通道组内充分发展区层流对流换热与导的耦全换热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沿通道周边的局部努塞尔特数和总体平均塞尔九与固体基材的导纱数、液体的导热系数及微矩形通道的高宽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的实验,对常温下生物质材料在秒量级脉冲加热下的导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本实验的条件分别进行了抛物线型和双曲线型两种导热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傅里叶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双曲线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差很大,这说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在所用的生物质材料中没有发现非傅里叶现象,同时也说明某些文献所述各种生物质材料的热松弛时间为秒量级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可变导热系数的复合介质的传热性质。当介质的导热系数是温度的函数时,热传导方程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作者采用基尔霍夫变换把它变成拉普拉斯方程,于是可以找到原问题的近似解析解。文中考虑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由圆柱形的杂质构成的二维系统,杂质浓度很低,可以忽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杂质具有可变导热系数,基质的导热性质不随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用朗道方法导出计算可变导热系数的复合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
在复合平壁瞬态导热传递函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热平衡原理建立了围护结构瞬态导热的传递函数模型。围护结构的传递函数由组成围护结构的各壁面的传递函数合成,为了保证全盛过程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优势特征根法,实例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识别材料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采用观测温度同时识别材料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在建立同时确定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肯态温度场逆分析数值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混沌优化方法求解该优化模型。以克服阻尼牛屯等方法求解该模型所遇到的困难,在瞬态温度场正问题求解中采用了精细积分方法以提高计算精度,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用线性摄动法给出了铸件在表面形状呈正弦变化的有限厚度铸型上凝固的三维热传导问题的数学模型,结合自变量变换法与有限差分法求解了热传导方程的数值解,给出了相变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铸件的温度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一维物体非稳态加热或冷却的表面温度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在增加一个参数的基础上,采用积分求解的方法,获得了一个近似解,此解不仅表达式简单,便于应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该表达式还可方便地应用于变异热系数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评价埋地热油管道的的热工状况,首要的问题是计算管道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针对埋地热油管道的一般形式,以二维非稳定传热方程来描述输油管道的传热过程,建立了计算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了地面温度的变化以及管径等参数对管路温降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数值理论对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并由此求得了热油管道的有关热工参数。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X波段T/R组件中的功率放大器芯片,建立芯片热模型,给出了获取器件热阻的公式和方法,并对功放芯片的等效热路进行了分析计算.文中给出了常用材料的热导率,对不同壳底材料,求出了在确保功放可靠工作下的系统最大热沉温度,从而为组件设计师优化组件成本提供了依据.最后提出了提高功率芯片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了坩埚热导率对晶体生长温度场的影响,指出当坩埚热导率大于晶体材料的热导率时,生长区域的纵向温梯会有大幅度减小,反之,温梯变化较小。并且认为当坩埚侧面与环境的热交换系数很大时,坩埚热导率的影响作用变小。并指出坩埚热导率可以通过热处理及其他手段予以调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用磷酸盐作粘结剂,粘土熟料、矾土熟料为骨料,用适量添加剂,经低温处理得到的托板材料。该材料耐压强度>50 MPa,导热系数<0.6 W/m·k,抗热震性>150次,成本约为目前窑具材料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L齿型螺旋肋片管表面放热系数沿试验管周向的变化规律。作者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试验中仅在肋片管肋肩的一个角度埋设热电偶,在保持试验工况不变的情况下旋转试验管,从而测得不同角度上的肋肩温度。然后列出二维有限差分方程,通过计算求得该种肋片管表面放热系数在不同R_c下沿周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种食品砖包材料的超声波热封强度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法对3种砖包材料(纯塑材料、铝塑材料和纸铝塑材料)进行超声波热封试验并对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每种材料的热封失效形式及最大拉断力。结果表明在同等工艺参数下,3种砖包材料的超声波热封强度大小依次为:纯塑材料>铝塑材料>纸铝塑材料。热封失效形式有2种:热封边缘处断裂和热封处材料剥离。3个焊接因素对3种砖包材料热封强度的影响主次关系和影响程度均不同。最后得出结论:3种试验材料中纯塑材料的超声波热封强度最高,但其热封边缘处易发生断裂而不适用于超声波热封;铝箔和纸的加入改变了3个焊接因素在超声波热封中的影响主次关系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大空间建筑室内壁面导热、辐射和对流耦合换热热平衡方程,结合Gephart吸收系数,利用预测室内空气垂直温度分布简易模型,提出了室内各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对国外模型实验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计算所得表面温度与实验值吻合,表明了这是一种预测大空间建筑表面温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