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流计标定装置。在对被标热流传感器进行传热分析和数位计算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装置的结构原理。指明当控制室控制在要求温度时,可消除被标热流计的侧向热损,因而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ISO9300-1990标准中没有作出规定的一些重要内容,诸如用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标定气体流量计装置中的气源问题和总体布置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标定气体流量计装置中,采用高压离心式通风机作为气源以取代目前惯用的真空泵装置是切实可行的.所研制的标定装置精度高、总体布置合理,对今后该类标定装置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参数估计与误差补偿的标定方法是提高机器人末端位置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课题组建立UR3机器人DH参数运动学模型,基于机器人末端工作空间的出现频率概率分布确定机器人测量空间域;以激光跟踪仪测量空间域内的机器人末端位置,构造出机器人末端位置误差与几何参数集间最小二乘方程目标函数,利用自适应步长的LM(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对其进行迭代求解,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几何参数标定值,以此修正机器人系统理论运动学模型结构参数集。最后对标定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标定后最大误差降低了47.48%,平均误差降低了37.98%,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0.40%,证明了该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流体滑环旋转传输过程中的流道压损,对流体滑环旋转传输局部压损进行简化分析,提出流体滑环压损理论估算方法,并基于Comsol软件对流体滑环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流体出入口夹角及环形流道宽度对流道压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体压损理论计算相对数值仿真、试验测试结果误差在20%以内,所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可指导流体滑环压损快速评估;流体滑环压损随流体出入口夹角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逐步减小的趋势,当流体出入口夹角为30°时,流体滑环压损最大;流体滑环压损随流道宽度系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当宽度系数增加至一定值时,流道压损减损效果减弱,最佳流道宽度为等截面设计宽度的0.8~1.2倍。  相似文献   

5.
以Tsai两步法为摄像机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车辆速度视频测量方法,并对摄像机标定误差和车速检测误差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Tsai两步法得到摄像机的内部和外部参数,然后将图像空间提取出的运动车辆特征点位移转换到世界坐标系,最后利用帧差时间求得车辆的瞬时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摄像机标定的车辆速度视频测量方法,具有简单实用、鲁棒性强、精确度高等优点,满足车辆视频测速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神经网络的强自学习性、自适应能力及非线性变换特性,结合陀螺静态漂移误差模型,采用函数型神经网络对捷联陀螺静态漂移误差系数进行了非线性估计,解决了捷联陀螺重复启动时的静态漂移误差系数的在线动态标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理论基础,探讨由柴油机“p-ψ”示功图蔟热率的方法,并对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引起机床热变形误差的各种热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应用热变形临界点原理,对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 的机床机座热变形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确定机床机座的热变形临界点。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机床机座热变形临界 点对光栅在机床机座上的固定方式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光栅系统零点漂移量从0. 138 28 mm减小到0.065 50 mm, 而且机床机座的热变形将减小对整体光栅测量系统产生的影响,确定了固定方式的优化方向。同时应用形体热变形理 论,对优化固定方式后的光栅系统零点热误差和示值热误差位置进行精确建模,用于后续的数控机床综合误差补偿。文 中的研究为优化光栅在机床座上的固定方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别建立起各项分压损和一维可压缩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的面粉正压气力输送两相流压损计算模型。通过由意大利OCRIM公司引进的两条面粉正压气力输送线上的不同工况压损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压损计算模型的工程适用性。指出局部压损的确定是面粉正压气力输送两相流压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络病理论认为出血性中风(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病机关键在于脑络受损,神机失养。毒损脑络,络损神伤为ICH急性期的起始因素,络虚邪滞、神伤难复为ICH恢复期的核心环节。络脉损伤后会发生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的发生,气血营卫无以渗灌,造成神机运动失去物质基础,脏腑形骸信息无以联络。毒损脑络揭示了ICH的微观病理机制,络损神伤提示了毒邪发挥作用的最终途径,并启发了治疗ICH的根本治疗大法——解毒通络。总之,"毒损脑络"病机理论突破了中风病气血逆乱的宏观病机,揭开了毒、络等微观层次的病理机制,解答了传统中风理论中的误区,构建了ICH发病宏观病机与微观病机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研 究了尺寸为720 mm x250 mm x3.5 mm窄通道内离子水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加热热流密度; 调节恒温水箱温度,改变工质入口温度;以蠕动泵为动力,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工质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流 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流体的紊流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对流沸腾 换热阶段,核态沸腾受抑制,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在完全对流换热阶段,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 功率的增大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更好地设计板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造纸机烘缸大多采用虹吸管式冷凝水排出装置,由于受烘缸积水的影响,传统烘缸干燥效率下降,纸页受热 不均匀。基于此,对传统烘缸进行改造,设计出多通道烘缸的结构,文章应用FLUNET软件对不同高宽比的小通道进行 了传热模拟,得到优化后的小通道尺寸值,结果表明小通道尺寸高、宽均为10 mni时,平均冷凝传热系数值最大,传热效 率最高。对多通道烘缸进行尺寸优化有利于提高烘缸传热效率,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3.
以检定工业热流计的标准检定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检定装置原理和精度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其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等流量法在高温回热器试验台上的应用.用等流量法(修正的等雷诺数方法)对75kW回热器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并进行传热数据分析.从总传热系数K中分离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h,获得了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受飓风、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埋地管道可能局部处于半掩埋状态。目前半埋管道传热计算多采用“线性插值”模型。建立了半埋热油管道的流(空气水)—管—土耦合传热机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管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和土壤蓄热量与管道的相对埋入面积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线性模型与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在趋势与数值方面均具有较大偏差;管道刚好完全掩埋时与完全不掩埋时相比,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的差异较大,且管径越大,差异越显著;当环境流体的温度较低时,管道出口温度对相对埋入面积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来进行逆拉氏变换的方法解决导热逆问题。众所周知,内点温度的测量误差往往导致导热逆问题计算的不稳定。作者用频谱分析的概念解决了这一困难。文中提出了测量温度时固体内点不同位置、内点温度的测量误差以及数值计算可采用的时间步长之间的关系。计算实例表明,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对于瞬变现象的研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 7.6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充分利用压降优化设计软件。通过改变换热器结构,充分利用管壳程压降,提高传热系数,减少换热面积。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压降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1%,换热面积减小了20%,大大减少了换热器的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强化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压降特性,利用小型R32制冷系统,基于钎焊式板式换热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板式换热器出口制冷剂由过热到两相态时,制冷剂侧换热系数先急剧增大后缓慢降低,传热温差快速减小后缓慢降低,压降只有小幅度的变化;随着换热器的效能逐渐增大,平衡换热器效能和系统性能后,蒸发器出口干度接近1时,换热效果最好。研究可为强化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结果讨论、文献数据分析及实验关联式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证实了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中存在热进口效应.研究表明: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的热进口效应随q、X、G的变化而改变,并且热进口段长度要比单相液体在管内流动换热时长.最后,推荐Dembi.关系式作为目前计算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热进口段平均换热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