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本文对薄透镜的近轴成象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总结出表示薄透镜成象规律的五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动态作图的概念,使对薄透镜成象规律的研究既直观迅速,又易于理触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如何确定光学系统成象地性质?现行的光学教材,对面的折射和反射、单球面的折射和反射、薄透镜等的近轴光学成象性质叙述较多、较全面。但对由多个共轴球面折射系统组成的光具组,教本中都略为带过,没有详述,因而容易使人产生不正确的推论。本文把光学系统折射成象的位置、虚实、大小、正倒等,列为光学系统成象性质的内容,作一归纳和阐明,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1引言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象公式,光具组的成象,是几何光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厚透镜高斯形式物象公式的推导和描述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教学内容。本文详细讨论了近轴光近似条件下的共轴双球面系统——厚透镜物象公式的高斯形式,並将结果推广到共轴多球面系统,得出物象公式的普遍形式。本文还对华东师大《光学》教材编写组改编的《光学教程》第二版(本文简称《教程》),对“在空气中厚透镜物象公式的高斯形式”内容的推演坦陈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阿贝在1873年研究显微镜成象理论时首次提出了空间频率与二次衍射成象的概念,波特(Poter)在1906年用实验证实了阿贝的理论.通常把阿贝的成象理论称之为二次衍射成象理论.阿贝与波特的工作对傅立叶光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正确理解阿贝理论,对于正确理解频谱与空间滤波等基本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光学课本中往往对二次衍射成象理论做了不够确切的表述.有的把二次衍射过程说成是二次夫琅和费衍射,有  相似文献   

5.
利用衍射理论,在高阶近似下计算了大尺度球形光学列阵和平面光学列阵的综合成像特性,给出了成像条件和成像公式,并与傍轴近似下的理论结果作了比较。最后用计算机绘制了列阵成像系统中各观察面上的场强分布。  相似文献   

6.
由非傍轴光线光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光学元件列阵的成像特性,得到了普适的成像特性变换矩阵,该结论自动地包含了傍轴近似的情形。进一步证明了平面列阵的成像特性具有近似的相位共轭特性,且只有在傍轴近似下,才是较完善的相位共轭成像。利用圆锥形角反射列阵作为准相位共轭器,进行了补偿位相畸变的实验,验证了非傍轴理论所导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发散球面波和会聚球面波分别照明同一光栅时产生的 Talbot 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两种照明下,同一级的 Talbot 象距之间存在类似薄透镜成象的类焦距现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制作折射型微透镜列阵的新方法,其主要思想参考了灰阶掩模法。所用掩模板用激光直写制作,通过一次曝光即可在光刻胶上形成折射型微透镜的轮廓,并给出了微透镜轮廓的测试图样。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衍射光学元件 (DOE)和透镜相结合的系统 ,利用Y -G算法的位相变换 ,使透镜前焦面的光束振幅分布为一径向调和函数 (RHF) ,从而实现基模高斯光束在透镜聚焦平面附近沿轴向较大范围内光束光强近似成均匀分布 .计算结果较好地实现了这一预定要求 .  相似文献   

10.
在几何光学中,除了用实验方法、作图方法来讨论球面镜和透镜成象的各种情况外,还可以通过数学公式1/U+1/V=1/f来计算成象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公式1/U+1/V=1/f定量地反应了U、V和f三者之间的关系,形式简单,容易记忆。但是,学生运用这个公式算题时,往往会把各个量的符号弄错,因而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为了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公式,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几点强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用干涉及滤波技术实现图象边缘增强的一种新方法。将同一物体的一张正确对焦的透明片与另一张离焦的透明片重叠放在透镜的前面,在单色平行光照射下,在透镜的后焦面上得到两图象的谱的干涉,通过对干涉条纹的适当滤波,可在输出面得到边缘增强的象。  相似文献   

12.
母语迁移说、中介语理论和监察模式只描述了二语习得的不同表现特征,标记理论和原型范畴则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和难点寻找理由。笔者在句法层面上论证了出现这些特征和错误的根本原因是类比思维在起作用,学习者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类比,类比思维既促进又制约着他们的习得;分析了二语习得中前期类比迁移特征,是在语际间(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的,而后期类比迁移特征,则是在语内(目的语间)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论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语言输入的频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们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本文在分析N.Ellis(2002a;2002b)所倡导的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的基础上,简要回顾语言输入在几个习得理论中的作用,探讨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及语言输入频率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强调通过借鉴N.Ellis的二语习得观,在英语学习中应重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聚焦、扩束、准直等需要改变光能量分布的场合,考证了高斯光束特征参数b、W0在传输变换中对选择物距、透镜焦距及光学系统的指导作用,考证了虚像存在的条件,并分析了b、W0对变换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位于菲涅耳衍射区的随机相位掩模板对光学图像的置乱.在系统中不需要透镜,完全利用菲涅耳衍射进行图像加密,并利用分别放置在输入平面和变换平面的两块与统计无关的随机相位模板,将原始图像加密成随机噪声.单色平面波的波长λ,传播距离z1、z2和两块相位板及其排列顺序都可作为加密的密钥,既简化了系统又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制约母语迁移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尽可能地让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综述国外语言学家在语言输入与关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关系,语言习得装置作用及互动的作用四个方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具体地评析;其次,从预先调整的输入与互动型调整输入方面综述了实证研究状况并具体分析了这二种输入形式对二语习得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使用小波分析的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分析实现SAR图像与光学图像的融合和互补性。这种图像融合方法是利用SAR图像小波分解后的近似部分和光学图像小波分解后的细节部分,组成一个新的小波分解系数,再进行逆小波变换(重构),即可得到复合的图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凸透镜光心位置偏差和清晰成像位置不确定对凸透镜焦距测量的影响 ,讨论减小凸透镜焦距测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言直觉的定义入手,旨在讨论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与传统学派的"语言意识"二者之关系。通过语言直觉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获得方式,指出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传统学派的"语言意识"体现出来。换言之,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传统学派的"语言直觉能力",即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