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职工内部提前离岗退养(简称"内退"),近一两年来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内退现象在企业和社会上产生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请先看一组来自企业改革前沿的镜头:A、皖中一家10万多人的特大企业,1993年上半年内退人员猛增20%以上,个别处级干部也写报告要求提前退休;B、某市一家与意大利合资的绢纺企业,职工3000多人,从1988年实行劳动力优化组合以来,企业内已形成了3次内退高潮,内退的年龄条件一宽再宽,到目前的45岁,仍有一些工人纷纷要求再放宽,要求内退的职工达8、900人之多,该企业已批准内退180人,远远超过了该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正式退休130人的退休职工队伍。中外合资后如按外方管理要求,将有近千号人走入"富余"之列,企业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内退热只好顺水推舟;  相似文献   

2.
如今一些企业因人员过剩,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在内部实行了"企业内提前退养制度"。而这种"内退"大都以年龄划线,搞"一刀切",如女职工为40或45岁,男职工为45岁或50岁。"内退"搞"一刀切"弊病不少。因为"退"下来的职工中文化条件、技术业务、身体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有的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工作效率较高的一刀切下来岂不可惜?可是,为了防止攀比,企业又不得不忍痛割爱。这些人"退"了后,企业的工作上又需要,于是又不得不将那些职工"反聘"回来。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我单位的内退政策规定,在企业连续工作10年以上,且距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在职工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办理内退手续。内退待遇由企业每月支付800元的生活费,各项社会保险费由单位统一支付,个人缴纳部分不从其生活费中扣除。随着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内退职工要求企业也相应提高内退待遇。请问,  相似文献   

4.
达川地区劳动局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为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对地属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职工安置、用工分配和社会保险问题提出21条处理意见。对职工安置5条办法是:改制企业应采取划转、外调、自谋职业、退休或内退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职工;实行出售、兼并的企业。职工由购买方、兼并方按照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的原则,接收安置;企业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提前退养;原企业职工自愿离开的,企业应予以支持,按政策规  相似文献   

5.
问:我是国有企业职工,最近单位职代会审议,制定了一个内退规定:男职工年满56周岁、女职工年满46周岁,不论工种和岗位,一律办理内退手续,享受退休待遇。我身体较好,不愿办内退手续,但不知企业这一规定有何法律依据?很多同志也不想办内退,应怎样处理这件事?读者答:关于职工内部退养问题,国务院1993年4月20日发布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中明确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劳动部关于《严格掌握企业职工退休条  相似文献   

6.
分流富余人员是企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不少企业在分流富余人员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些经验要因自身实际而定,如有的企业不根据实际,减员"内退"以压缩多少多少人为目的。而忽视了其中"隐患"。何谓"内退",即职工不符合正常退休和"病退"条件,而在企业内部参照退休待遇先行离岗退养,待职工到了退休年龄,方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从编制上讲,在册不在编。企业"内退",作为消化、分流富余人员的经验,从面上看,解决了企业人浮于事的问题,起到了"消肿"的目的,还腾出了岗位,让青年人上,有的因此还精简机构,合并岗位,起到了"精兵简政"的作用。但实际上若认真分析,不难看出个中弊端。从根本上说"内退"没有真正减轻企业负担。其理由:1."内退"职工仍属在  相似文献   

7.
最近省劳动厅刘继邦厅长在对部分市、地调研期间,对绵阳市丝绸印染厂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做法予以肯定,指出该厂坚持企业内部消化为主,采取稳妥措施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绵阳市丝绸印染厂是我省三项制度改革105户试点企业之一,1992年率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目前由于"蚕茧大战",生产原料缺乏,企业开工不足,生产不饱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企业管理层根据工厂生产实际,从去年10月起开始做减人的工作。具体措施:一是辞退109名临时合同工;二是提前内退114人。为此企业制定用厂长3%的增资权为愿内退职工晋升一大档工资的鼓励措施;三是停薪留职270人,为鼓励停薪留职,企业规定凡停薪留职者只须向企业交纳2%的个人养老保险金;四  相似文献   

8.
企业为了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在内部实行一种有别于正式退休和“下岗”的行为——让富余人员退出岗位休养,又称“内退”。实际上能真正实行“内退”的企业,大都是经营独特,效益尚好的企业。例如某电信企业规定,“内退”职工可以一次性获得补贴1—2万元,此后每月按时足额领取其内退前月工资90%的内退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用企业仍然为他们缴纳和发放。显然能达到达种效果的企业,没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作后盾是难以办到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退休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职工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几年来,除按法定条件正常退休外,一些职工想方设法提前退休,一些企业也鼓励职工提前退休,有的提前3年或5年一刀切,有的对退休者晋级加薪,有的实行"买断工龄"。上述作法从任何角度看,对国家、对企业、对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对再就业工程的实施都不利,应当疾呼:提前退休的"绿灯"不能开!笔者认为,提前退休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提前退休,促使企业技术断层加大。我国现有工人2亿多,技术工人7000多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其中高级技术工人占3.5%,中级技术工人占35%,其余大部分为初级工。在8000多万青年职工中,高级工仅占1%,初级工占70%以上,绝大多数初级工平均技术水平大大低于50、60年代。从文化结构上看,据1992年统计我国2493万工程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5%,中专学历达37%以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各种经济类企业7720户,职工总数866200人,其中女职工345700人,占职上总数40%。据初步调查与统计分析,1994年至1995年初,全市各类企业共有富余职工25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30%左右,其中富余女职工11万余人,约占富余职工总数的45%。近年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的要求,把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企业安置、社会调剂安置和个人自谋职业,已分流安置16.3万余人,占富余职工总数60%。具体作法和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青年职工已占职工总数的80%,他们是企业跨世纪的一代,是实现经济腾飞国家富强的希望所在。青年职工大都是"七五"、"八五"时期进入企业的。一般说来,他们思想敏捷,精力充沛,富有朝气,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变化体会较深。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青工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青工的文化、政治素质不高。据典型调查,青工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占59%、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39%、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北京市调查,在160多万工人中,只有3%是高级工、17%是中级工、初级工占了80%。可见青工的文化、业务技术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前,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开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绵阳市劳动局王华建局长带领有关同志分三个组前往"托管"职工较集中的市丝绸印染厂、市针织厂及五洲电源厂进行再就业工作专题调查,了解下岗职工目前的思想状况。绵阳市截止今年2月19日,市属22户国有破产企业的13485名失业职工,通过各种渠道已分流10848人,占市属国有破产企业全部职工人数的80.45%,尚需分流2637人,占市属国有破产企业全部职工人数的19.55%。在尚需分流的人员中,有自谋职业要求的约500人,占18.96%,如果安置费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芦山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了一起因企业内退协议引发的集体争议案,该案反映了企业内部改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在今后工作中企业应避免的问题。案情:申诉人乐某、孙某等8人系芦山县某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申诉人诉称,他们于1998年12月依据公司《关于职工内部退休事宜暂行规定》和2002年制定的《职工内部退养办法》分别办理了内部退养手续签订了内部退养协议,按月领取内退生活费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止。2004年12月,企业由于改制要终止内退协议,申诉人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协议未果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请求仲裁委确定《职工内部退休…  相似文献   

14.
最近,对部分国有企业职工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使人忧虑,问题亟待解决。调变数据使人忧虑调查的都是国有工交企业,职工总数为12042人。职工的年龄结构是:35岁以下青工占66.2%,35-45岁占28.4%,50岁以上占5.4%。职工的技术等级结构是:初级工占65.9%,中级工占26.6%,高级工占6.9%,技师占0.5%。35岁以下青工中达到高级工的占1.8%,获得技师证书的仅3人。职工的文化结构是:初中毕业以下占43.7%,普高毕业占23.1%,技校毕业占12.7%,职中毕业占6.8%,中专毕业占7.6%,大专毕业占7%。职工教育机构情况是:设有专门的职工教育科(处)的占33.3%;由企业劳资科(处)兼管占50%;由企业工会、科教科(处)等兼管的占16.6%。从事职工教育工作的少员情况是:1981年中  相似文献   

15.
南充棉纺织厂在实施《劳动法》中,与全厂5440名职工分别签订了劳动合同,在此基础上,全厂扎扎实实抓了劳动合同配套完善工作,现全厂劳务输出的(即自谋职业、停薪留职的富余职工,下同)、借调出的、内退的、长病休的共365人,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都与厂方法人代表分别签订了专项协议,较详细地约定他们与企业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内容。经过10多个月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们的具体作法是:一是加强富余职工的管理。对全厂自谋职业或外出打工的  相似文献   

16.
咨询台: 我是一名粮站的老职工,因健康原因于1997年3月"内退"在家休养,今年7月将满法定退休年龄60岁。今年4月起粮站进行"国企改制"工作,职工都要置换或了断"国有身份"。但其他职工与粮站解除劳动关系后都按规定标准领取了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是我省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接收失业职工最多的一年。全年累计接收失业职工66426人,是1994年的1.5倍,其中当年新增36686人,占全年接收失业职工总数的55.2%,在66426名失业职工中,有女姓29421人,占44.3%。享受失业救济的失业职工构成是: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13121人,占失业职工总数(下同)的19.7%;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11530人,占总数的17.4%;被辞退、除名或开除的职工10811人,占总数的16.3%;濒临破产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4244人,占总数的6.4%;依法被撤销、解散单位的职工1218人,占总数的1.8%;依法关闭、停产整顿企业被精简的职工1123人,占总数的1.7%;依照法规、规章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的其他职工24379人,占总数的36.7%。  相似文献   

18.
启萌 《新劳动》2002,(24):50-50
您好,我们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不太好,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厂里决定让一批老职工办理了内退手续,工资全额照发。但是现在一些老职工怕企业发工资没有保证,想让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保机构发,他们说既然让他们退休了.就应该由社会来管,这才是社会保险。启萌,您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样才能把道理讲清楚呢?  相似文献   

19.
张英华 《劳动世界》2013,(9):211-212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规定,企业年金是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具有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性,更多的则体现在对职工工作的激励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