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汪莉丽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1-13
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国内外有人开始大肆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但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年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之所以始终不渝地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乃是因为她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
龚永爱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7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实践,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胡华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9-1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的形势,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念体系的过程。本文论述了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必然性、重要向度的合理性和基本路径的现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阐述了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本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薛金慧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89-9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之间相互结合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面向中国实际,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用实践不断验证理论和创新理论。要保持这个过程连续不中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另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本质关系内在要求二者不仅要结合,更要开拓。 相似文献
5.
彭飞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崭新的实践过程,它是具体的和历史的。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这一命题的正确解读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思想武器,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双向整合、双向建构中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6.
窦书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21-2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坚持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核心,强调社会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思想和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容,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尹杰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2):49-52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内容完整的思想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实践向度。从唯物论的角度讲,实践是客观的、具体的;从辩证法的角度讲,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价值观的角度讲,实践又是人民群众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体现出其客观性、创新性和人本性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9.
林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18-2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诸多要素,有变量和不变量。其中,理论前提、文化环境是不变量;国情条件、实践基础、逻辑主题、实现主体等要素均为变量。这些变量与不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要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进入更加自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阶段,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这种自觉探索的理论结晶的广泛认同。在新时期突出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强烈的自觉意识,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关注,同时这种表述也有利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归纳。 相似文献
11.
王怀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路径,积极构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良固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7):7-9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遭受过多次严峻考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以及20世纪末21世纪初东欧亚洲国家的社会主义演变,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向警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英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6):47-51
向警予是杰出的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求学和革命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升华,她较早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关工农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理论的奠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机和活力,也才能不断取得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优良学风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当前,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其次,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再次,还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沈江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69-74
实践标准大讨论已然三十年,重提实践之真理标杆,是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学术和实践问题,在中国80多年的革命和实践的历史境况中,中国化问题无法回避,亟需对其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和诠释。在哲学视阈中,用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摈弃形形色色的干扰,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唐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2):7-11,46
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各自国家的政治革命运动,在同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驳中形成了独具主体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实践的主体定位于现实的能动的人;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归结为主体(意识)对现实的把握。其实践观恢复了马克思以实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的理论传统,开拓了重新认识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隐含着"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冲动"。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林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48-54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丰碑.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朱荣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64-70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问题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融通,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路径,在实践基础上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思入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通道,从改革开放的当代视野出发重演基本原理体系的真实思想,使其本真精神和科学价值全面介于并活跃于当代实践之中;还必须确立一种中国化、大众化的根本立场并向着未来的实践积极筹划,确保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成为革新时代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考虑,在其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中获得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拓展。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 80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 ,马克思主义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就坚持不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本本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实事求是精髓论 ,从对马克思主义迷信和崇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从错误和对立面中学习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