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是官学登峰造极的时代,清代官学的实质是帝王之学。作为清代重大国家文化工程的《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修纂,是清王朝建构帝王之学的重要举措。清代帝王难以拥有绝对话语权,因为受到两种压迫:一种压迫来自身份相同的前代帝王;另一种压迫来自儒者群体,儒者群体已经抢先一步占据着思想和文化的优越地位。故尔,尊今贬古、尊清贬明以凌厉前代,尊王贬儒以压服儒者群体,这种“言而世为天下则”的帝王之学就成为统摄百家的最高轨范。清代帝王之学有两个根本点,将帝王的文化心态和牧民方法悉数纳入,一是“圣人之道大,兼收并蓄”,二是“群言淆乱而折诸圣”。帝王之学的建构是清王朝达到思想一统的政治手段,也是理解《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及清代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的总纲。  相似文献   

2.
荫子制度就是封建统治者根据官员的品阶高低而授与其子孙或亲属以读书或做官等特权的一种制度。清建国之后,为了使本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将原在关外实行的以奖励军功为核心的功臣袭职制,同明代荫子旧制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以恩荫、难荫、特荫为主要内容的荫子制度。一、清代荫子制度之沿革满洲  相似文献   

3.
清代女子上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女装是我国古代女装发展的巅峰之作,其华美的服饰在我国民族服饰中也独树一帜,清代女子上装更是对现代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女装款式和清代女装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阐述了清代服饰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的经济、政治、满汉文化的融合对清代女子上装的变革所起的作用,以及清代服饰对我国现代服饰的影响,指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清代服饰对于现代服饰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 ,强行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 ,在中国服装演变史中是变化较大的一种 ,清代官服在此基础上产生。清代官服制度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是在坚守本民族旧制度基础上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的。清朝政府在制定服装制度时 ,既保留了汉族服装制度中的某些特点 ,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 ,是中国历史上服装制度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 ,其条文规章多于以前任何一代。考察清代官服对了解其时民俗与社会 ,以及衣、食、住、行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念中,服饰不仅是华夏礼仪的重要载体,更是礼制的重要表现。清代的皇帝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中最繁缛复杂。以之为研究对象,在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清代皇帝服饰形式及其制度,不仅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程度,更代表了一种新的服饰艺术。  相似文献   

6.
清代谥法制度是继承历史上确立并在历史各个朝代发展中不断变化的谥法制度,文章探讨了谥法制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如何被清代继承和改变,其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怎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清史稿·舆服志》包括舆服一、舆服二、舆服三、舆服四卤薄附,详细记录着清代的车驾制度、服饰制度、印章制度及礼仪制度。通过拓展式思维,从政治、礼仪、宗教、文化、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发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清代服饰的外延与内涵,从而增加认识,使服饰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赋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批评形式,成熟于清代。清代赋话批评将一批唐宋律赋塑造成为经典,是由帝王发扬、并由精英文人主导完成的,涉及政治、文化诸多因素。在繁盛一时的赋话论著中,清人借助这一批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辞赋经典的认知态度,其论述的重点,正是对唐以来科举考试律赋的经典性的选择。而确立了经典后的清代赋话使得清代律赋创作在完整的理论之外,还具备了可以模仿的公式和典范,更好地实现了它的教授之功。  相似文献   

9.
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对内容粗糙的电视小品帝王戏提出批评。指出近期受到褒扬的《汉武大帝》里面的封建思想太多,对帝王美化过多,与历史不符。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也深有同感.他尖锐指出:“现在一打开电视,明君圣主满天飞,简直陷入一片帝王的阴影。”“而帝王戏又多集中在清代,其实中国的腐败和:莨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  相似文献   

10.
清代康熙年间以来300年间,文县白马人服饰的发展演变,分为清代、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其日常服饰主要经历了由"简"到"全"再到"无"的变化过程,节日服饰地位日渐突出,宗教服饰有"变"与"不变"特点.文县白马人服饰演变的因为与生产方式变化、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化对之冲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典礼。清代长白山封禅是满族贵族入主中原后 ,在其“天命论”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 ,为表示其政权的合法性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清代的长白山封禅从康熙十五、十六年开始 ,雍正、乾隆时期走向正轨与完善 ,直到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才告停止。清代长白山封禅在其封禅活动中形成了制度的不断完善性、地位的不断变化性、祭祀的民族性等自己的特点。从而清代长白山封禅的文化内涵有了一些自己的特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北方的政权——北魏,其开国帝王太祖拓跋蛙实行了一种很残忍的皇位继承制度——子立母死制度,这种制度是北魏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对北魏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因工商业的崛起与繁盛,清代佛山镇确立了天下四大镇之首的城市地位,是中国城市文明史上的重要节点。香云纱是佛山地区特有的丝绸面料。而清代佛山独有的女性香云纱服饰形象不仅反映出这一时期佛山纺织业的发展水平,亦成为佛山人社会生活的写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结合文献与图片资料,重点分析清代佛山富家女性、手工业女性与农业女性三类女性群体,探究她们如何顺应当地的气候水土,并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及生活环境,逐步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香云纱服饰形象。这一形象成为佛山地区的一个时代印记,并为现代设计所沿袭。通过对流变历史的分析,研究表明清代佛山女性群体实践出独具佛山地域性的女性香云纱服饰。  相似文献   

14.
经筵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教育制度,它正式确立于北宋,并为后世历朝所延续。明清以来,经筵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不同于宋代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官场服饰述论王云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衣冠之制的传统.《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商周开始,冠服制度就已出现,以后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与治国之道密切相关的重要制度,历代官修正史,莫不把...  相似文献   

16.
小说《儿女英雄传》服饰描写丰富,写实程度较高,本文撷取并解读了其中的典型男子服饰形象,可弥补清代服饰实物研究在衣服搭配、穿着方式和穿着场合上的不足,并对其他学者相关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讨论和订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帝王后妃制度渊源于我国远古传说的五帝时代,它是以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为基础的,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至周代才定型下来.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帝王后妃制度的渊源、基础及确立进行梳理,以使读者对这个与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相始终的国家帝王婚姻制度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焦循的《孟子正义》为清儒新十三经之一,是清代学术的典范之作,同时这部撰述又是焦循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之作,集中反映了清代中后期的学术风貌。焦循《孟子正义》的注疏方法典型地体现着清代学术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其注疏方法背后深具思想史的意义。焦循在书中重新确立了《孟子》一书的经典意义,构建了自我的义理之学,实现了对汉宋之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清代康雍时期两位帝王出于各种目的.都曾派遣特使东渡日本。康熙帝两次直接派遣官吏赴日.雍正帝起初授意沿海地方官吏雇佣商人担任朝廷特使,商总制度建立后,商总成为朝廷兼职使臣。这些正式和兼职使臣的历次出使活动影响了两住帝王对日本的看法,进而对当时的中日贸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955家,词作4万余首,堪称雍乾词作整理汇编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清代词集文献复杂,遗漏自是在所难免。笔者在翻检清人词集时,为之辑补四家词作47首,以补其阙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