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纪念日     
颜彦 《老年世界》2006,(16):20-21
母亲没有戒指,没有耳环,什么首饰都没有。每次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时候.父亲总是很小心地为母亲斟一杯酒,端给她并且保证来年一定会努力地开车(父亲是一个汽车司机),努力地攒钱,给她买一条金项链。母亲每次都用微笑接受了父亲的承诺,也用微笑接受了下一年里无数个意料之外的起起伏伏和升升落落。  相似文献   

2.
李慧玲在她满38岁那天——1998年2月20日,才随着她事业的成功,喜气洋洋地步入洞房。为了这一天,她有过多少辛酸与苦涩,有过多少愁苦与哀怨是谁扼杀了少女怀春的心1959年,李慧玲出生在奉节县兴隆区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二磺厂当工人。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让她到二磺厂当了临时工。当时李慧玲已满23岁,农村的家里有好些人给她提亲说媒,父亲却一概拒绝。在母亲的安排下,她背着父亲先后与几个农村青年相了亲,但几年的工厂生活,已使她看不惯农村人。她对母亲说:“让我在工厂找朋友好吗?”母亲见此情形,也就同意了女…  相似文献   

3.
佚名 《伴侣(A版)》2010,(1):15-15
正原来一辈子的幸福,不在于是否有一个完美的爱人,而是,两颗心,在让与不让组合成的圆里,能否用自己的爱与温柔,宽容地将对方的棱角,环住,永不松手。她一直对母亲把一颗心都掏出来给父亲的活法,颇有微辞的。她不怎么喜欢父亲,过半百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似的任性顽固。脾气暴躁不说,对母亲讨好他做的一切事,向来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发几句评论。每每母亲都温顺地站在一旁,洗  相似文献   

4.
她一直觉得,她的不幸福,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是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虽然后来父亲净身出户,把房子和钱都留给了母亲,但在她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母亲经常抱着她说,爸爸不要我们了,以后,只有我和你相依为命了.母亲还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这让她更加仇视父亲,以至于父亲跑到学校给她送生活费的时候,她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觉得母亲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不仅事事都要依靠父亲,让他拼命地为这个家挣钱,还要满足她无休无止的愿望。就连挠痒这样的小事,她也咋咋呼呼地跑来找父亲,一屁股坐在父亲的腿上,指挥着他的手上下左右地抓挠,丝毫不注意一个母亲应有的端庄优雅的形象。所以我常常不怎么在意她  相似文献   

6.
自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去世后,琳达一直很伤心。更让她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父亲便又娶了一个叫菲莉的女人。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对新过门的继母产生好感,并友好热情地对她,这无疑难于登天。看着菲莉整天在家里指手画脚,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琳达对她更不满了,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父亲身上。琳达开始觉得,母亲的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不是只知道在外忙着工作挣钱,丝毫不顾家里,母亲也就不会死了。  相似文献   

7.
罗西 《金色年华》2008,(9):42-43
母亲是个美人,她不识字,但她知心,礼佛向善。她和父亲的婚姻不是很幸福,爸爸脾气很坏,是只沉闷的虎。在我上大学之前,曾有过荒唐的念头:如果我是一个被百万富翁遗弃的孩子该多好!那样我就可以心安理得毫无牵挂地离开这个家了。  相似文献   

8.
时尚的母亲     
王霞 《老年世界》2008,(16):28-28
母亲虽然上了年纪,却很时尚。我指的时尚,绝对不是说收拾打扮。她很随意,穿衣原则是四个字:干净整洁。所以,母亲一身行头加起来绝对不超过两百元。母亲的时尚,是思想上的,对于当今社会的新事物新思潮,母亲都能很客观地接受,并且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点上,父亲倒更像个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9.
朱玉半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两个哥哥还小,生活重担落在了母亲邓应珍肩上。读完初中,朱玉将高中录取通知书藏起来了,她不想再增加母亲的负担。1991年,年方17岁的朱玉在镇办包装厂上班了,一家人眼看苦日子要熬出头,不料祸从天降。1993年3月14日,邓应珍听女儿说和男朋友张志闹翻了,她善意地劝导女儿,但没想到心高气傲的女儿的心已被一团怒火充溢。张志自恃父亲是个官,以谈恋爱为名玩  相似文献   

10.
圆子 《现代妇女》2009,(7):50-50
我父母感情不好.父亲对母亲关心不够,遏事总站在祖母一边,致使母亲心生怨恨.加上母亲总抱怨父亲的养家能力.不爱父亲.后来终于自寻短见。由于父母的事.结婚以后,我对妻非常忍让。特别是经济方面,全都交给她支配,但婚姻还是出现了问题。结婚前她有一个男友.都发展到快结婚了,分开后也一直联系着。她很能干,但独断专行,  相似文献   

11.
方格 《当代老年》2010,(3):34-35
1990年,张艺谋与前妻肖华离婚时,女儿张末年仅7岁。父母离异后,张末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的破碎给幼小的张末带来了很重的心理阴影,她恨父亲,自从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几年都没来看她一次,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给她。看着别的孩子享受父母的疼爱,张末怨恨中又强烈地思念着父亲,她不知父亲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2.
军旅"百灵"苦水泡大董冬出生在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定远县站岗乡一个贫寒农家,上面有四个哥哥。董冬母亲是个戏迷,妈妈给了她最初的艺术启蒙。而令父母惊喜的是,小董冬嗓音非常温婉清亮,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较强悟性与天赋。3岁时,一首儿歌只要听过一两遍,她就能哼出完整旋律。10岁那年,董冬小荷初露尖尖角,斩获安徽滁州地区少儿歌曲比赛一等奖,一举成为了县里一颗冉冉升起的童星。1992年冬天,董冬刚上中学时最疼爱她的父亲不幸因病离世,董冬的天塌了。从此,兄妹几人在母亲的拉扯下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很快压垮了母亲瘦弱的脊梁,妈妈由于积劳成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伤痛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夜是怎样的让人寒心彻骨. 1987年的除夕前夜,母亲和我们兄弟俩围着炉火在等父亲回来.父亲那时有些经济头脑,从两年前就一直在外跑生意.敲门声响起,却是常和父亲一起跑生意的隔壁四伯.四伯把母亲拉到屋外,嘀咕一阵后,母亲一脸惨白地回到屋内,泪水从她的眼角不住地往下流.原来父亲在外面有了女人,那女人是个寡妇,拖着一个孩子,父亲和她已经有一年多的来往了.  相似文献   

14.
劝母亲再婚     
李春香 《老年人》2013,(12):32-32
母亲命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她的两次再婚都是因为丈夫亡故,第一次我坚决反对,第二次我则全力支持。母亲是12岁时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父亲家来的,和我父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姐姐,哥哥,我和妹妹。我5岁时,先是哥哥夭折,不久父亲又因病去世,母亲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心灵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母亲要养老抚小,放牛、养猪、织布,哪样重活脏活她都干过。在我父亲病故3年后.母亲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决意嫁给他。  相似文献   

15.
浅水 《老年世界》2011,(15):29-29
十岁那年,母亲和父亲分了手,我归母亲单独抚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埋怨母亲,怪她让我失去了父亲的疼爱。  相似文献   

16.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17.
张正 《老年世界》2013,(2):13-13
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被电话铃声吵醒,那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母亲说,父亲刚刚出门到城里来了,说要检查身体,让我在单位传达室等着,把户口簿带给他。父亲和母亲住在老家乡下,户口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户口簿平常由我们保管。我问检查身体要户口簿干什么,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一定要你带给他。  相似文献   

18.
女人也行     
罗塞夫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个笃信共产主义的保加利亚移民,在巴西投资做生意,母亲是个土生土长的巴西人。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她从小就对穷人满怀同情。年少时,经常和同学去贫民窟担任教会社会志愿者,挨家挨户地分发食品。  相似文献   

19.
她恨男人,因为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丈夫抛弃了她。为此,她要求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也一样恨男人,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女儿。可她没有想到,她的一番“好意”并没有给女儿带来幸福。相反,那畸形的母爱不仅毁了女儿的幸福,并且把女儿逼上了绝路 在母亲带恨的爱中长大 1975年的春天,正是乍暖还寒时节,一个小生命在吉林省农安县一所简陋的平房中降生了,家人为孩子取名寒梅。 小寒梅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因为在她出生的前两天,她的父亲就离开了家,另觅新欢去了。因此她随母亲的姓,姓温。自从她记事起,她就时常听到母亲给她讲父亲如何…  相似文献   

20.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