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历史尺度的总体化——兼与一种“对立论”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在历史尺度问题上,有这样一种对立论:把生产力与人对立起来,并依此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对立起来。它认为“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力作为衡量历史的科学尺度,而人道主义则以人为历史的尺度。”这种对立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怎样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怎样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怎样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过去的人道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同异及得失,等等.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首先就是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维科创立历史哲学以来,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争论的焦点;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巨大贡献,然而,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曲解,非难和挑战。本文拟就西方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及其演变作一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对待历史科学的党性,存在不存在无党性的史学和史家,对于研究历史的人,这是有关学术方向的问题。列宁曾经说,“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的社会集团的立场上。”①对于列宁指示的原则,还不能说所有的历史研究者都已经接受得很好。有人至今抱着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而疑问又都和历史要不要贯彻党性的思想有关。在史论结合问题上,有人宁愿重史而轻  相似文献   

4.
论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科学方法论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同样需要有科学方法论作为支柱。本文拟结合近年来国内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状况,阐述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以求教于中共党史学界的同行们。 一、一个具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中共党史研究方法论问题的重要,首先决定于中共党史学科的性质和意义。 中共党史学科的属性,仍然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无疑,中共党史属于历史学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现代中国的政党史的一部分,而政党史又是政治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中共党史是中国现代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它又不是普通的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  相似文献   

5.
论波普尔的历史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发展理论是历史哲学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发展遵循着必然规律,因而历史科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历史领域的必然规律。对此,波普尔有不同的看法。他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以及《猜测与反驳》等著作中,借助对历史决定论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反思表明,其研究现状尚未从根本上超出前科学形态;当前的迫切任务是颠覆原有的"神学叙事"范式,构建"科学历史"的范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科学化即由"前科学"向"科学"的飞跃.但是,"历史科学"的一般性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特殊本质,又要求我们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科学化的过程中不能重蹈西方科学主义的覆辙,而必须在"本文(马克思哲学)"与"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与"叙事(意识形态)"、"逻辑(内史)"与"历史(外史)"、"同一(建构)"与"差异(解构)"之间既保持必要的张力,又坚持具体历史的统一,以期超越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在成为"科学的"历史的同时成为真正"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反思表明,其研究现状尚未从根本上超出前科学形态;当前的迫切任务是颠覆原有的“神学叙事”范式,构建“科学历史”的范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科学化即由“前科学”向“科学”的飞跃。但是,“历史科学”的一般性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特殊本质,又要求我们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科学化的过程中不能重蹈西方科学主义的覆辙,而必须在“本文(马克思哲学)”与“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与“叙事(意识形态)”、“逻辑(内史)”与“历史(外史)”、“同一(建构)”与“差异(解构)”之间既保持必要的张力,又坚持具体历史的统一,以期超越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在成为“科学的”历史的同时成为真正“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正> 历史哲学在人类知识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就其研究的范围、内容、性质而言,它既有历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即必须以历史本身作为自身的对象和前提,又具有哲学的特性和功能,即不能满足于对历史表层的审视和描述,而只能是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把握历史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需要     
需要范畴应该是历史唯物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他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社会实践赖以进行的内在动因则是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外化.因此,对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唯物论,是不能无视需要范畴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的.什么是人的需要?它有什么特征?需要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需要的内涵和特征通常,需要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哲学长期把人的需  相似文献   

10.
马晓俊 《理论界》2006,(1):76-77
回顾科学哲学的发展,科学合理性始终是作为一条主线出现。如何正确的去理解这个问题,解答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统一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回到辩证哲学的立场上来。康德在他那个年代就洞见了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物质层面上的迷失,以及人的价值在机器大工业下的失落。他的“目的论”学说为我们解答科学合理性问题又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康德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科学思想中充满了哲学的意蕴,这突出表现在他对科学起源问题的研究中试图将唯理论与经验论统一起来。而康德对哲学的问题又尽可能地从科学意义上去理解,他通过对知性与理性的研究,试图把哲学建立为纯粹理性的思维科学。总之,康德不仅研究了经验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哲学)的分界问题,而且研究了二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伦理的核心范畴,从学理层面上看,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互为因果。从现实层面上看,二者的离合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自觉而能动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良性互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党的十六大报告为二者的有机统一找到了科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成素梅 《齐鲁学刊》2005,(3):113-116
科学实在是指经由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而在科学理论中所描绘出的实在,它在形式上具有物质性和可感知性特点;在内容上具有复制性和建构性特征。而技术实在,一是指经由人的技术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物形态的技术产品,此被称之为一级技术实在,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特征;二是指通过人的技术活动呈现出来的非实物形态的信息与环境,此被称之为二级技术实在,具有再现性和对象性特征。科学实在与技术实在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关于科学实在的理解是当代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那么对于技术实在的理解则应该是技术哲学中技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科学实在和技术实在问题的关注开辟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研究的交汇领域。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革命风格□汪玉奇邓小平是20世纪的历史伟人。尽管他已魂归大海,但他的伟大名字依然在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引中国人民胜利走向新世纪的科学旗帜;他那鲜明而又崇高的革命风格作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  相似文献   

15.
郭祎  李弦 《天府新论》2019,(1):19-24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究竟如何可能,成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结合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侧重于“往后做”,即探讨“历史科学”创立之后如何是“科学”的,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于“往前做”,或者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往前做”与“往后做”结合起来,即探讨“历史科学”的提出过程及其全面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性质,只有以“现实的人”为主体、以人的感性活动为中介、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目标,才能真正建构起“大写”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6.
黄禧祯  胡潇 《江汉论坛》2007,2(7):21-24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一发展观的生成在现实性上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思想脉络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进程的光辉展示,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从方法论看,又在实践基础上生动地实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历史的、具体的有机结合,在尊重和奉行科学理性的前提下,贯穿着对广大人民及其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注和全力维护.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是对当代西方哲学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思想潮流,本文力图在西方哲学传统的背景之下,综合考察其在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发展”的特点。在科学的历史发生这一问题上,比较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这两位现象学的代表人物科学观思想的异同,借此显示出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与古典哲学既有继承和坚持,又有重大超越和发展的复杂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8.
和谐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斌 《学术界》2005,3(4):7-19
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念及其历史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不断进化的理论表现,内含着人类不断发育、成熟的良知和智慧,从而也就构成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深入地解剖了社会有机体及其发展进程中所内含的自然、社会与人,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狭义),过去、现在与将来三大基本关系,科学地揭示了和谐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现实化的途径与方式。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创造性发展,又准确地反映了处在社会历史大变革中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战略需要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类的思维同人类一样,是一个历史的产物,而当人类思维产生之初,是先有形象性思维而后才有逻辑思维的。它们本是同根生,而后成为“并蒂莲”。这是一个有待于论证的结论。论证这个结论,对于讨论形象思维之有无、研究形象思维的特征、它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都会是有益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探索性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20.
论“吴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蓉 《天府新论》2009,(4):138-143
吴虞作为五四"反孔非孝"的英雄,一方面而受到历史的肯定,而另一方面,他又因写艳情诗、嫖妓等行为而受到历史的怀疑和否定,按照现代性的标准看这确实是一种相悖的行为.然而,历史人物之所以呈现出两面性,与我们判断个体生命与历史对话的价值立场有很大的关系.宏大而庄严的历史叙事往往省略了难以追溯、考证的形而下的动机.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宏大历史叙事对历史真实的一定程度的呈现,同时又要充分发掘被宏大历史叙事所忽略和遮蔽的历史,主要是个人体验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