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蚀》写于一九四一年初夏,是茅盾创作中最及时反映时代面貌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一日记体小说,通过一个参加特务组织女青年赵惠明五十二天五十七则日记,反映了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间国民党政府统治下“陪都”的鬼域世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曾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腐蚀》以第二次反共高潮为背景,主要写了赵惠明在特务组织中被腐蚀的心灵。同时通过女主角赵惠明的生活感受,写出了当时国民党政府明讲抗战暗谋投降的反动本质。蒋、日、伪特务明来暗往,随时  相似文献   

2.
茅盾《腐蚀》的命运几起几落,受众对主人公赵惠明的认识也几经改变。在这些改变里,既蕴藏着时代的风云,也显示着研究视域的调整。从人道主义、政治话语以及女性主义这三个视域研究赵惠明,可以发现她在不同的视角中突出着自己作为青年、特务和女人的不同侧面。另外,在这种接受和解读中,日记体的文体选择对于人物呈现与接受也有潜在影响,因而形成的作者和叙述者以及主人公之间,甚而跟外在的社会话语之间、跟普通读者之间的种种张力,也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3.
茅盾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司汤达语),“隐蔽的心理学家”(屠格涅夫语)。因为他开笔创作,就以擅长心理描写,特别擅长青年女性的心理描写著称于世;其后,他的创作不断丰富、发展心理描写方法;乃至到了《腐蚀》,用日记体形式,对女主人公心理作了深刻剖析,而被称为“心理小说”(见《论〈腐蚀〉的心理小说特征》,载《茅盾研究论文集》)。他在《腐蚀》中,不仅对人物的表层动机作了精细入微的刻  相似文献   

4.
《腐蚀》是茅盾继《子夜》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它以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为背景,暴露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血腥统治,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勾结日汪汉奸的卖国行径。小说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新的开拓。然而,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则在于,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赋予了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以复杂、曲折与多重性的性格特征;以细赋的艺术笔触刻划了他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人物画廊中又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小说巨匠,也是特具风格的散文大师。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多种。一九八○年出版了《茅盾散文速写集》,全书共收一百三十篇,是他一部最有代表性的散文自选集。茅盾散文的创作,早在“五四”前后就“多产”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他的散文,确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如果打个比喻,这一篇篇散文就象一颗颗光波斑驳的珍珠,通过历史这条引线汇成一串,以其不同的色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斗争风貌。  相似文献   

6.
论五四时期爱情题材小说胡绍华五四时期,受新思潮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接受了民主、自由的观念,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窒息,以口、以笔、以血甚至以生命在呐喊,在抗争。这一时代潮流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就是爱情题材小说的大量涌现。据茅盾当时...  相似文献   

7.
茅盾小说理性意味较重,在这种情形下,细腻而富于感染力的心理描写对其作品的成功实在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茅盾小说出色的心理描写多交口赞誉,但研究文章却多泛泛而论.论者一般列举出茅盾小说的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然后得出茅盾融铸中外古今,博大精深的结论.这种结论大体是不错的,但过于简单、笼统.不同时期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并不相同.纵向观察茅盾小说,我们发现:随着茅盾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他的心理描写艺术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认为,以《蚀》、《子夜》、《腐蚀》为标志,茅盾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8.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长篇小说中思想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小说虽只有十五,六万字,却是茅盾长篇小说中头绪纷繁、矛盾关系十分复杂的一部。书中表现的矛盾冲突,较激烈、较重要的至少有以下几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钱良材与资本家王伯申、地主豪绅赵守义;王伯申与赵守义;农民与王伯申;农民与赵守义;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钱良材、张恂如为代表的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一代,与封建思想意识的守旧派张家老太太、张太太、瑞姑太太。在这诸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丰富的思想艺术遗产.从现有的关于我国现代文学的教材、论文、专著来看,在论述茅盾的著名作品时,许多编者、作者都把他在一九四一年创作的小说《腐蚀》列入其中.但是,直到今天,对于《腐蚀》一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这部作品在茅盾创作道路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全面、准确的评价.一些同志在悼念茅盾同志逝世的文章中,在总结茅盾一生的文学业绩时,并没有提到《腐蚀》一书,个别的甚至未提及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在对茅盾小说的众多研究中,对于《腐蚀》的研究相对较少。《腐蚀》是茅盾唯一的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它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小说形式上的因素。作家以主人公自叙的日记体形式,巧妙地使读者置身于一种精心设置的真实的阅读氛围中,读者“投身”于作品,和作品一道完成了作家预定的主题。本文用叙事学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茅盾小说创作的母题是时代女性。茅盾从时代女性出发 ,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从而形成了茅盾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形成主要是受茅盾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治与茅盾有不解之缘,但政治并不等于文学。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去探讨茅盾《蚀》三部曲的艺术价值,以及到《虹》中作者的转向,以拓宽视角,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茅盾和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3.
赵执信论诗诗的体裁包括绝句和古体诗。他的论诗绝句集中概括了其诗歌理论主旨,语言简练而含义丰富、深刻,与《谈龙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的论诗古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指摘诗坛流弊、评点作家作品精当而又深刻。赵执信的论诗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如何对待青年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对青年的那种全面的、无私的关怀,那种循循善诱、热情鼓励、严格要求的态度,直到今天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巨大的教益。他在这方面的一系列实践,同时也正是对于王张江姚反党“四人帮”摧残、腐蚀青年的罪行的一种强有力的批判。鲁迅一生十分重视对于青年文艺战士的培育。他自己就曾经说过:“在我倒是一向就注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茅盾典型观的二重性》则敏锐地指出了茅盾在三十年代文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高度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功利性和政治性;一方面又深刻体认文学的形象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新文学先驱中,茅盾开始是以文学理论批评在文坛上闪耀光芒、引人瞩目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活动贯串于茅盾几十年的文学生涯。他在这块土地上坚韧不拔地耕耘,留下了数百万字的思想果实,为丰富现代文学批评史和思想史的宝库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五四”前后的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开始了自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文学观念、审美理想、创作方法和批评原則诸层面都在同传统的裂变中产生了巨大的飞跃。青年时代的茅盾和当时的鲁迅一样,也是一位具有恢闳气度而又敢于放开眼光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革命文化活动家,茅盾在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三个年头,曾风尘仆仆,跋涉万里,来到新疆,开展以抗日救国为内容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在从一九三九年三月至一九四○年五月的短短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中,茅盾在党的领导下,身兼数职,热情讲学,勤奋工作,传播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培育各民族的有志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艺运动,推动抗日救国高潮,对新疆的文化建设作出了有力的贡献。茅盾在新疆的革命文化活动,是他一生整个革命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茅盾研究中不可缺少、不能忽视的内容。由于  相似文献   

18.
茅盾开端之作《蚀》三部曲并非政治与文学的简单勾联,从政治文化视角看,主要反映了作者的政治体验和个人情绪。引人注目的是,小说中刻画了深受“五四”影响而在新的政治文化语境———革命下的“颓废的一代”。茅盾在文化的层次上对“五四”精神、“五四”一代作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社会历史分析是茅盾一贯坚持的理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而把小说研究分为研究对象、溯源、结构、人物环境等方面,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更使其文艺理论批评具有启蒙性和领携之功。  相似文献   

20.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长篇力作,《子夜》中的颓废色彩,在茅盾所描述的城市——上海、文中的主人公吴荪甫身上都有深刻体现,茅盾用独特的颓废视角对繁华的都市及都市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度剖析。《子夜》中的颓废色彩不但为我们研究茅盾作品的文化内涵另辟了蹊径,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