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意识是当前被广泛谈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但目前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模糊性,因而亟须进行理论上的具体分析和界定。本文拟就科技意识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理解科技意识的关键问题作些粗略探讨。 科技意识顾名思义即关于科学技术的意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论,它只能是人们对于科学技术这一特定客体存在的反映。科技意识作为主体对于科技客体的反映,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自身内部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三大要素系列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意识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科技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价值在观念中的反映。如果说科学技术反映的是从科技劳动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那么科技意识反映的则是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的过程。它包括对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反映。那种基于科学技术具有负面价值而否定…  相似文献   

3.
想象作为中介或中间环节,在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中,有以下作用: 第一,能动作用。首先,想象可以为主体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提供内部动力。在认识活动中,想象总是体现主体认识飞跃的愿望,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具体目标,甚至能把这种具体目标某些细节的直观图画提供出来。这种具体目标及其直观图画对主体需求的满足,会使他形成兴奋、快乐等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由此导致认识结构中内部驱动力的产生。这种内部驱动力,一方面会激活主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又使主体积极捕捉他所需要的各种外部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为反映系统所加工,由此产生出反映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其次,想象还可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意识,就是指社会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反映,是一种脑的机能活动.作为党员的自我意识,我们认为其涵义大体应当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即党员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党组织及其事业关系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反映.作为一般意义的自我意识,它具有社会决定性、个体制约性、同一性、意识性等四方面特性.党员自我意识除了同样具有上述四个共有的特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党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和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员的自我意识更直接、更关键的是必须受到党性  相似文献   

5.
对作为实践要素的目的和手段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从主体方面揭示出人类和自身历史之本质关联.一、目的之产生人的目的的产生和一切意识的产生一样,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的(这个客观存在包括一定的与主体相对置的客体,同时也包括主体与特定客体相应的部分),但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简单折射,它有一个主观的内在的建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以产生动机的心理过程为前提的思维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内在或外在的客观因素刺激主体需要,以至这种需要立即为主体所意识.需要表示主体以及生物系统生存发展所必需因素的总和,当它未被主体所意识到的时候,它只是潜在地、静止地存在于主体之中,而一定的内外因素的刺激就会  相似文献   

6.
一、解放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思想”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对于客体本质的反映和把握,它既包括主体反映客体的思维活动过程,又包括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性的认识成果。所谓解放思想是一个同思想僵化相对立的认识论范畴,它是指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受禁锢与束缚而处于自由自觉的创造状态,其认识成果能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进行总体上的同步代谢与扬弃,从而保持与时共进的先进性。具体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7.
从供求关系上讲,学校教育既有外部顾客,也有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包括学生、家长、政 府、用人单位和高一级学校等。其中,学生和家长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外部顾客。对于学校教育来讲,使 用顾客概念和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有利于学校及其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落实学生 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学校处理内外关系提供了新方法,即顾客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构与信息间的关系是我们研究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广义上讲,结构是在一定外部差异所形成的环境作用下,由系统内部差异构成的有组织整体;信息是系统结构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间各类差异的一种相互协调作用方式。它体现着一定差异间的组织方式及组织程度,信息作用过程体现着系统结构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组织方式与组织程度  相似文献   

9.
反映与信息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观念的或理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反映(主体反映客体)和被反映(客体被主体反映)的同步过程来实现的。按照通常的理解,反映是主体的意识以不同形式复制或再现客体,在主体的头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而客体则彼主体所反映,转化为主体的观念的内容,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主体的意识一经达到了对客体的复制或再现,造成了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就意味着认识了客体,获得了关于客体的知识。但为什么说这就是主体认识了客体,获得了关于客体的知识呢?客体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它被意识复制或再现  相似文献   

10.
王爱兰 《北方论丛》2007,(2):149-151
要实现法治现代化,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从根本上影响着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但现代化的标准是把握和分析一个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和基本状况的尺度,在认识法律意识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从内在标准即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所应具备的内在指标与程度,它包括法律信仰意识、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契约意识、诉讼意识和平等意识,外在标准即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外部体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现代化要求,它包括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法律监督几个方面,来剖析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既可以使社会更加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的进程,又成为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 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人们的认识是有深浅程度之分的,这就决定了真理也应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真理的层次性和认识的阶段性是相对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及其外部朕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与认识的这种阶段性相适应,真理也应当分为感性真理和理性真理两种。所谓感性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现形式及其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它只反映事物表面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外部宏观机制,理论界已从多维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从微观角度入手,对主体能动性的发生机制、发展机制和动力机制作些初步探讨.主体意识:主体能动性的发生机制主体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外部世界的能动反作用,表现为主体通过积极的认识和活动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主体能动性是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的一种能力.但是,它并不是与生俱有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主体自身本质力量的壮大而壮大,随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的深入而逐步  相似文献   

13.
盛光希 《学术论坛》2006,(9):197-201
职业用语的演化表现为词的理性意义和词义附加色彩变化的内部形态以及职业定位变更的外部形态,缘于社会发展、意识变化、语言接触和词义内部系统自我调整的力量,是社会、意识、职业、语言历时与共时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深入分析和了解职业用语的古今发展轨迹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刻认识新的职业事物,提高职业本领,规范职业行为,繁荣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4.
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创造性的产生是由创造性的作用机制促成的。这个作用机制由动力驱动和阻力障碍两种机制相互作用构成。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论述。一、创造性产生的动力驱动机制创造性的产生始终是创造主体积极努力的结果,始终离不开强有力的动力系统的支持与激励。这个动力系统由主体内部驱动力和主体外部推动力两个层次组成。其中,内部驱动力是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终极原因和直持动力;外部推动力是主体创造的外在  相似文献   

15.
文学价值评价是文学接受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基础来衡量客体意义的一种认知活动,这里所说的客体指文学作品及其相关联的创作活动,以及其它一切足以成为评价对象的文学现象.这种认知活动,本质上是主体对文学价值本身即文学作品或其它文学现象所蕴涵的价值事实的反映.接受主体在反复认知、反映文学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形成对文学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明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揭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及其国际、国内环境。分析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发展科学技术。再从理论上阐明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并从历史上总结欧洲现代化的基本过程,这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观念更新”三者的互相交织、互相制约与互相作用。在分析了科技发展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后,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即:根据“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规律,把科技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个层次,按此对科技资源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往往才能更好地"自助",主体才能真正得到权能(感)的增加。应该在一个整体的视角下探索新媒介赋权的作用机制,这既包括新媒介使用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又包括行动者在其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还有这种人、社会、媒介三者之间不断互动所带来的赋权结果。增权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新媒介赋权一方面能促进主体的自主性获得,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  相似文献   

18.
精神与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神”的双重涵义 “精神”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眼。从实际运用来看,对它的理解至少可以在两种意义上去把握。一是从广义看,精神与物质相对,指所有的非物质现象,即作为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这一活动所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在这里,精神被看作是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客观反映,它囊括了各种心理、思维、观念、学说等一切意识现象。另是从狭义看,精神是指各种意识现象中处于深层而又相对稳定的方面,指人的心理意识和一切文化现象中作为内核、灵魂的东西,即处于主导地位、起到支柱作用的那种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语言同任何事物一样 ,其发展、变化都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这里探讨的是多民族国家中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变化 (或叫变异 )起制约 (或叫影响 )作用的要素 ,其中主要的有三个 ,即语言意识、语言环境、语言政策。有时三者互为条件 ,密不可分 ,但是 ,所起的制约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对政府权力监督 ,是指对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监察和督导。政府权力监督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政府权力监督的主体 ,是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中国政府权力监督的主体有内部监督主体和外部监督主体之分 ,也称狭义的监督主体和广义的监督主体。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内部监督主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 ,以及政府系统内部专设的各级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 ,这些监督主体对政府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即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法定的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