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制现代化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内涵,建立起以法治、自由、平等、民主和有序高效为价值取向的法律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法制重要内容的行政程序法是一项基础性法律,是规范和指引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代法律制度。在我国走向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行政程序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制现代化呼唤行政程序法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的法制面临着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创造性转换,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2.
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实践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以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为立法原则,将制定新法与批判、沿用旧律相结合,仿效资产阶级国家主要的法律形式和民主原则拟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章程,以期积极建设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南京临时政府以其颁布的大量立法在中国法律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其立法实践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可贵探索与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3.
论传统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许多文明精华 ,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地限制其消极层面的影响 ,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表现在: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促进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有利于中国的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自主意识。消极影响表现在:西方国家支持中国加入WTO是其和平演变战略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经济方面非稳定因素将会增长;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终将导致原有社会的思想联系纽带及控制机制的弱化,为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庭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望衡 《中州学刊》2003,(1):106-110
本文认为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本位 ,封建社会的国家是家庭的扩大。中国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伦理、美学无不受家庭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的家庭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矛盾较为突出,法制现代化西方化范式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矛盾,不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英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新颖  龙献忠 《江淮论坛》2004,1(5):141-144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受到该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并以英国作为个案,分析了其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其现代化进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供其它国家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8.
入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在经济贸易领域,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入世对中国法制的影响及人们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沈木珠教授的文集《WTO与中国法制》(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一书,对入世后的中国法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扫描与探视,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精到的见解。概括来看,该书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宽广与复合的学术眼光该书显示出作者宽广与复合的学术眼光,它不仅探讨了WTO的强制性法律规则所直接引起的中国法律问题,而且研究了加入WTO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间接生发的中国法律…  相似文献   

9.
王磊 《江西社会科学》2002,(12):151-151
市场经济是信用的经济,但这与法制的现代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法制在逐步趋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必然走向现代化。法制,顾名思义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法律制度,法制之所以成为法制,在于其体现着某些基本的价值观:第一,民主原则;第二,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这一席卷世界的历史潮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历史文化演变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机制。而作为静态意义上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又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ICSID、MIGA、WTO争端解决机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四奇 《云梦学刊》2004,25(4):49-51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自《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至《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再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确立,其呈现为递进式发展的特点。就其所产生的法律效应而言,这些新的法律制度不仅弥补与完善了国际投资法的不足,而且也对改善全球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对江苏城市化进程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预测,我国加入WTO的各项承诺在2005年完成以后,GDP将比不加入WTO的情形提高1.5%。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 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2.6%,高于全国9.8%的水平,预计2005年江苏省 GDP将提高 1.97%,GDP增加 50亿元左右[1]。对江苏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国际经贸对江苏经济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不仅对近期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中长期经济发展、初步实现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经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与…  相似文献   

13.
法治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的法治实践既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治理的地方实践形式。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对党的十八大后四大直辖市的法治实践进行比较,探寻共同经验和各自的亮点,可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路径提供启示: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应实现法治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发挥智库功能,创新国家治理需要及时将地方经验法制化,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同治理制度化,发挥媒体优势营造依法治国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乡村城市化: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耀 《北方论丛》2010,(3):112-116
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容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选择;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通过乡村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实现的,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是以牺牲农民和城乡分离为代价的。中国乡村现代化,应该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范式中寻求可资借鉴的精华,同时要抛弃其发展过程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15.
黄东东 《河北学刊》2004,24(1):204-206
任何制度都是特定精神和文化的载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未能走上法治之路,不仅仅是政治认同问题,关键在于法治文化基础的缺失。面对中国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政府推动的方式加强道德建设,转而致力于社会文化底蕴的塑造,以及更深层的社会心理、观念的变革,是一条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海南是农业份额很高的省份,农业现代化事关海南现代化进程。文章实证分析了海南农业现代化状况,探讨技术、制度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摈弃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传统思维,主要进行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组织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和寻求WTO框架下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晚年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陈独秀思想趋于成熟和定型化,其中关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尤为系统,主要包括关于资本主义阶段不可超越和资本主义是中国发展必经过程的思想;关于中国社会是“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理想实现路径选择的思想;关于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与发展资本主义关系的思想等。我们应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宏观视野历史地予以考察和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18.
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执法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报复或中止义务事实上是一种双刃剑式自助救济,但在WTO法中却是一种强制执法措施。世贸组织把这种自助救济手段纳入其争端解决机制,不仅使它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而且施加了严格的规则,使之成为WTO成员最后的临时救济手段,以发挥其引导成员遵守WTO法律义务的应有作用。世贸组织12年来的法律与实践表明,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中止义务这种救济手段,具有临时性、无追溯性、强制性、组织性、制裁性、非惩罚性、对等性和局限性,需要继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 ,既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因此 ,高校要把握网络文化特点 ,积极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 ,勇于探索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和新模式 ,开创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和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山区,其主要特征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基础差、底子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小县大城"战略,把县城作为增长极来建立和发展,使有限的稀缺资源向县城集中,以此来充分发挥城市在县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