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性意识的青年诗人。这些现代派诗人中,不少都属于京派或者和京派有密切的渊源。这群诗人在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吸收中表现出更宽广的视野和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进行了很好的借鉴和创造性的转换,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无论就诗歌现代性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无论就诗歌的哲学意蕴还是艺术生命体系而言,京派诗人所做出的成绩比起同时代的同行来说是一点都不逊色的。  相似文献   

2.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0,(5):96-102
现代主义作为中国新诗的一种艺术方式 ,由于文学对于社会使命的过多承载 ,一直处于边缘和支流的地位。但艺术发展的审美要求 ,又使具有独特审美方式的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它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因素 ,渗透在作为主流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中 ;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历史进程的某些“间隙” ,形成三次跳跃性的发展。第一次从二十年代李金发肇始 ,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戴望舒、西南联大校园诗群到“九叶派” ,为现代诗走向成熟塑形 ;第二次是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现代诗 ,这是一次由诗和美术发端而广及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完整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第三次是八十年代由朦胧诗发难而呈现出多样形态艺术发展 ,在进入后现代中与台湾、香港、澳门年青一代诗人汇合。曲折的发展呈现出现代诗在中国的特殊运动形态 ,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罗振亚  柴高洁 《东岳论丛》2012,(11):101-105
1970年代是台湾现代诗的一个转捩点.前行代诗人戮力开拓,继而新世代诗人以“团体”姿态崛起;同时外省诗人与本省诗人交相辉映,并行互动,精彩纷呈.他们的创作既承续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精神,又促成了1980年代现代诗多元化的展开;不仅融会了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的诗歌理念,还扭转了现代诗晦涩冷僻的诗风,实现了对传统重铸与再造的精神转向.  相似文献   

4.
"新月"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们的现代诗实践,在追求艺术规范的闻一多的<死水>集有所表现,如它所包含的现代诗的精神的经验;在以诗歌体制实验著称的朱湘<石门集>中,也有重要的反映,<石门集>中甚至出现了典型的现代诗.这两个"新月"派的经典诗集的现代主义诗歌实践,反映了浪漫的"新月"诗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专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20年代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到30年代现代派直至40年代九叶诗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皆有众多不同探索。但是,他们在本质上是共同的:即反对即兴和反对直接抒情,主张用象征化...  相似文献   

6.
在彭燕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着外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刻影响。“七月”诗派时期 ,由于受到鲁迅和“七月”诗派同人的影响 ,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已经不自觉地出现了现代主义的萌芽。解放后 ,尤其是从 80年代以来 ,诗人更是自觉地、系统地梳理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使其独特的诗风得以成熟。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思考的诗、通感的诗、散文的诗。  相似文献   

7.
一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学艺术养分和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传统的双重影响下,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新诗现代主义艺术潮流,既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走过了由极盛的颠峰到衰微的历程。但是,三十年代新诗现代主义潮流的衰微,并不等于新诗现代艺术方法的消逝。到了四十年代,曾一度衰微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又由于时代精神与美学追求的逐步和谐统一,终于产生了由个别诗人的探求,发展为群体崛起的景观。这就是从冯至的《十四行集》到“九叶”诗派为代表的新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和创造。1947至1948年前后,一批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围绕、聚集在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杂志周围。这支队伍包括西南联大的学院诗人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以及先后  相似文献   

8.
论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范专科学校戴望舒对中西诗歌艺术交融的探索,在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中是卓有成就的一个。最能体现他在沟通中西诗艺方面探索成绩的,我认为是他在意象艺术方面的实践。戴望舒与现代派大多数诗人一样,当时对勃兴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美...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五四时期的中国诗坛,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接受了西方艺术的馈赠,孕育出与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并存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以二十年代象征派诗歌的诞生为起点,经过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探索,至四十年代九叶诗派的全方位开拓,形成了一个包括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在内的相对完备的系统。然而,直到今天,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视为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并进而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注重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的联系、影响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论余光中的乡愁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银廷 《东岳论丛》2002,23(3):123-125
乡愁是台湾社会独特历史条件下民族感情的一种体现 ,而乡愁思亲是台湾诗坛 5 0年来最流行的主题之一。余光中的乡愁诗在他的诗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 ,格外引人注目。余光中个人的人生体验 ,就是游子的生活 ,因此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离开母体的思念故园的痛苦情绪及民族的自尊心 ,而且包含了古典的、传统的意识与乡土的、民族的观念。因此可以说 ,余光中诗中的乡愁意识是传统意识及民族意识的反映 ,而且是诗人选择的两岸沟通的文化角色和相应的文化使命与艺术追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T.S.艾略特被西方诗坛称为“现代主义的缪斯”,他对浪漫派和后期象征派诗歌的表现力的突破,使现代诗歌增强了丰富的表现力,拓展了诗歌表达的空间,同时也给现代诗歌带来了引经据典和晦涩难懂的后遗症。分析诗人笔下的“非英雄形象”、神话色彩、宗教氛围以及时代和诗人内心形成的荒原世界,对破解艾略特诗歌意象中的复杂成分和独特的先锋创造精神才会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谢朓是南朝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在继承谢灵运诗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转变和扩充山水诗的内容,注入了更明晰的主观情感,转变了审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时空组合,达到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效果,把山水带入了世俗的生活,形成了清丽淡雅的诗风。在永明体诗歌方面,谢朓诗具有了普遍抒情的意义,推动了诗歌向近体诗的发展,对诗歌发展在整体的风格与境界,以及具体的艺术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修辞学、诗学视角出发,以隐喻为切入点,对台湾“现代诗派”诗歌文本中的隐喻模式、隐喻的生成机制、隐喻类型、隐喻意象以及隐喻的本体与喻体双重视野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台湾“现代诗派”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习染和反思过程大致经历了技法移植、西化质疑和传统内转等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诗歌中的隐喻在共时层面上分别有着相对稳定的深层结构模式,即替代式、范畴错置式和虚实结合式,而在历时层面上则呈现出隐喻风格从夸饰性到抽象性最后向明喻化演变的轨迹.在这一演变历程中,隐喻以“纯粹语言学的否定性策略”,不但实现了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一脉相承的“先锋精神”,而且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反思的同时,推进了台湾“现代诗派”不断走向艺术自律的过程.以此为基础,重新发掘出了杨炽昌及其所倡导的风车诗社对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锋性实验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倪素平 《阴山学刊》2003,16(4):61-64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传承了“带着镣铐跳舞”的主张,其散文化倾向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歌的流弊。后期新月诗人又注重音乐性对诗形、文字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从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所体现的总体艺术精神看:在诗人主体情思的狂放直抒形式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诗人的诗歌观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密切联系上,以及诗作所表现的诸多意象和非理性激情上,则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为“五四”时代精神所浸润的新生活创造精神,可称之为“五四先锋派”。这种艺术精神,是诗人立足于中国诗学优秀传统,接纳西方现代诗潮精髓,融于“五四”反叛与创造的时代精神,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郭沫若这种“先锋”精神泽被后世,永远值得珍惜、光大。  相似文献   

16.
现实经验是现代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也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来源。但对于德语诗人策兰来说,诗歌创作并非从诗人个体的现实经验直接走向诗歌作品,而是发生在其个体现实经验被悬置、被扭曲的他者时空中。在此时空中,诗歌与陌异的他者相遇并对话,在向他者的敞开中增强诗歌意义的不确定性,甚至禁止对诗歌意义的具体阐释,以保持他者的绝对陌异性。同时,他者又成为诗的来源,诗人通过时间星丛和语言栅栏既将诗立于时代的现实之中,又溢出个体的现实经验,达成对诗歌意义自由的追求,让诗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谭五昌 《齐鲁学刊》2014,(2):156-160
罗门是台湾现代诗坛及整个当代华语诗坛的重要诗人。罗门的现代诗创作经历了早期的浪漫主义诗风模仿期、中期的现代主义诗风形成与固化期、晚期的试图超越现代主义诗风的"综合性创造期"三个阶段。罗门的诗在台湾及大陆诗坛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真正确立罗门在台湾现代诗坛乃至整个当代华语诗坛独特的文学史地位的,还归功于他在现代都市诗与战争诗创作领域的突出建树。  相似文献   

18.
殖民地大连孕育了日本现代主义的诗歌,大连的生活体验影响着日本现代主义诗人的思想取向,引发了北川冬彦的殖民批判。北川以犀利的眼光观察现实的黑暗与丑陋,并通过诗歌尖锐地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扩张行径。他的创作赋予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9.
倪素平 《阴山学刊》2004,17(6):32-35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艾青的诗歌包容着丰富内涵的意象。诗人认为意象是主体情感与外界事物的契合。意象的运用,使我们既看到了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又看到艾青的诗歌同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由于艾青的诗歌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意象,因而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