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国军队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所创造的军事奇迹与辉煌是与其独特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密不可分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秦国军队战斗力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影响秦国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因素,再次对秦国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2.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前期,车战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兴起.以兵器由木石材质向青铜材质的转变、兵役制度由部落民军制向国家常备兵制的转变、作战形式由自由作战向初级阵战的转变为主要标志,以军事纪律、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的产生与转变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青铜兵器为基石、以国家常备兵制为支撑、以战车为中心的车步协同作战为载体的车战时代典型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火药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兴起。火药兵器越来越多地在战场上使用并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冷兵器地位渐次下降,兵役制度由府兵制、世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中原地区),作战形式由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向以火器手为中心的诸兵种协同作战转变,以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后勤的发展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冷热兵器并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募兵制为支撑、以火器手为中心的诸兵种协同作战为载体的火药时代典型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车战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二是从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火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每次转变中,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要素如兵器、兵役制度、作战形式等要素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其他要素如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要素也在质上或量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5.
汉唐时期骑兵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在秦汉时期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更为精良的钢铁兵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府兵制为支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的作战形式为载体的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时,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结构性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6.
汉唐时期骑兵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在秦汉时期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更为精良的钢铁兵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府兵制为支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的作战形式为载体的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时,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结构性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军事技术发展催生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以信息为其主导要素,以系统性为其内在要求,以集约式为其本质特征。信息化条件下优化战斗力生成,必须发挥信息主导作用,遵循系统发展规律,以战斗力各要素综合集成为新的战斗力增长点,实现集约式战斗力生成。  相似文献   

8.
从战国时期到西汉中期,车战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兴起。以兵器由青铜材质向钢铁材质的转变、兵役制度由国家常备兵制向郡县征兵制的转变、作战形式由以车兵为中心的阵战转变为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主要标志,以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后勤等因素发展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兵器为基石、以郡县征兵制为支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为载体的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前期,车战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兴起。以兵器由木石材质向青铜材质的转变、兵役制度由部落民军制向国家常备兵制的转变、作战形式由自由作战向初级阵战的转变为主要标志,以军事纪律、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的产生与转变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青铜兵器为基石、以国家常备兵制为支撑、以战车为中心的车步协同作战为载体的车战时代典型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军队战斗力受文明传统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游牧和海洋文明不同,以内陆农耕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华夏文明历来缺乏扩张和尚武的内在冲动。民国时代中国政府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既有农耕专制政治形成的崇文抑武传统的影响,也与其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相关。而兵源因素则更直接影响了军队战斗力。中国政府军队的下层官兵基本上由在灾荒中无以为食的城乡饥民和无业游民组成,军队成为了事实的灾荒救济所和就业中转站,军人毫无职业尊严和责任伦理。到对日抗战和国共大规模内战时期,由于战争伤亡巨大,兵源极度匮乏,当局于是普遍强征壮丁充军,加之缺乏基本的政治军事教育和训练,使军人既无战斗意志,又无战斗能力,因此在战斗中往往出现众不敌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元代江南蒙古、色目侨寓人户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江南地区的居住人口呈现出复杂的历史格局。随官附籍、随军驻守、商人逐利及迁徙罪犯、传播宗教等 ,使得来自蒙古高原及西域、波斯、阿拉伯等地的蒙古、色目人口入居江南。在各民族混居的条件下 ,蒙古、色目人中出现了汉化的知识分子 ,还出现了具有极高文学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创造也为民族文化增加了宝贵的新内容 ;民族间还产生了普遍的通婚 ,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新鲜血液 ,加强了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许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对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严格要求,向他们灌输程朱理学思想,促进了这些生员的“汉化”。许衡培养蒙古、色目生员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为元朝造就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元朝俸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少平 《南都学坛》2002,22(1):22-28
元朝的俸禄制是在官制和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元世祖时官吏按品阶支给俸禄 ,至仁宗时最终建立较完备的俸禄体系。官吏的俸禄由俸钞、职田、俸米组成。和宋、金相比 ,支俸项目已大为简化 ,文官以月支俸 ,月末支取 ;以银两为俸禄颁发标准 ,实际上多以纸钞支付 ,间用白银。俸禄的货币化 ,表现出历史的进步 ,是元朝俸禄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地方官员普遍颁给职田 ,以补充在币值不稳时官员的俸禄收入。武官领俸时间依军队性质和所驻守地区不同而异。元朝俸禄制的建立和沿革是在保留了蒙古族的部分旧制的基础上 ,依然沿袭、继承了中原传统的俸禄体制  相似文献   

14.
从蒙古灭金前后、统一中国北方以及入主中原这三个时间段对元朝金银矿冶的分布与开采进行了时段性研究以及区域性的探讨;蒙古灭金前的金银开采,以开采统治下的西夏与花剌子模等地区的金银矿藏为主,而灭金后则旨在恢复和继承金朝的金银矿产资源;1234年至1278年前后,蒙元帝国在统治的下中原汉地初步建立了金银矿冶管理制度,恢复开采疆域内的金银矿藏,然而此时蒙元的金银开采仍主要依靠云南地区;元统一中国后,统一政权的建立使得国家完善了对中国南北方疆域内金银矿冶的恢复、开发与徵课,并使元朝的金银开采基本上恢复了前朝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元代统一中国,促使各民族文化得到了相互交流。元文宗时,建立了奎章阁,集历代书法名画作为内府收藏,并集中了一批少数民族书法家,他们对我国的书法事业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元代书法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元代前期编纂的民间交际应用类书《翰墨全书》辑录有一些元史资料。这些资料有的它书亦载,但过去未被关注和利用;有的目前仅见载于此书,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元朝在藏族地区“因俗而治”,尊崇佛教,为藏传佛教各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藏传佛教最古老的宁玛派,在元朝其传承派系更多、掘藏活动更加活跃、教法教理更趋完备,建寺活动持续不断,并与中央政府开始接触,从而进一步传播,进入一个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新军的优抚,是我国优抚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袁世凯对新军的优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军队医疗救治方面,聘用熟谙西方医疗知识的军医,采用西式医疗技术,使旧军队医疗救治落后的局面大大改观。此外,针对新军退伍士兵的安置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关于安置退伍军人最完整、最系统的细则。这对于激扬军队士气,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新军的优抚仍在封建社会的窠臼中徘徊。   相似文献   

19.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