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列宁和邓小平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他们的经济制度渐变思想却具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主要表现在关于执政党对经济制度渐变必要性的认识问题,关于渐变过程的启动问题、关于渐变过程的全面推进问题等方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经济制度渐变思想,有利于深刻理解渐进式变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有利于防止盲动、急进思想的产生,有利于消除那些关于我国现行改革开放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非恶意担扰,有利于激励人们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爱国主义的核心是爱社会主义祖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随着社会主义产生力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社会主义本质逐步体现出来,使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步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上提出了崭新的思想.这种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生产方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存在着共同点,都利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三是从生产力水平层面来说,社会主义应当向资本主义学习。邓小平理论有助于克服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5.
制度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足鼎立的人类社会文明之一 ,而且是连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 ,对社会文明系统起着组织、协调和整合的作用。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制度文明”的概念 ,却有着深刻、系统的制度建设理论。他论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任务、途径和原则 ,还提出了检验制度的标准等。强化制度文明的地位 ,学习邓小平制度建设理论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列宁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2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下述重要的特点:强调认清东方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从这个实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目标;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主张大胆探索前进道路,并且在所有制结构、交换和流通、分配等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鉴于东方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经济落后,主张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反对“冒进”;在关于社会主义路线和方向的问题上,主张原则的坚定性,在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上,主张策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确立市场经济是一种体制性的范畴;明确市场经济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明确市场经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的观念;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建设上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在制度上建党 ,加强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新思路。制度建设论 ,使执政党的建设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邓小平制度建设的主要思想和理论观点是 :制度建设对党和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要从改革制度入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等 ;分析制度改革、制度建设的目的、重点、基本原则、评判标准、基本任务、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江泽民对制度建设的思想有所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改革是革命”命题提出的时间、涉及的内容和所持的依据等方面,对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邓小平关于改革是革命的思想不仅具有首创性,而且更具科学性。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正确指导,而前苏联改革的失败则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的失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到十二大进一步发展,再到十三大完整系统的阐述,从形成、发展和完善,每一步都离不开邓小平的指导,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1.
选择社会发展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在社会发展道路上所做出的艰辛探索进行梳理,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和调整的结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目标实现设计了现实有效的实践机制;社会主义本质论,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机制问题。邓小平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及时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调整,使中国适应并融入了世界发展大潮。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浪潮则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道路中要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就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关系进行探讨 ,试图揭示国人社会心理现代化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慈善"一词在古语中大都用作形容词,将其作为概念和术语是20世纪初从日本转译过来的。该术语出现后立即被人们接受,至民初又得到官方文件的认可,终使其术语的地位得以确立。"慈善"作为术语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与近代社会变迁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激荡于中国社会的新名词洪峰中的一员,社会变革为其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时人对中国传统慈善事业近代转型的自觉认知有力地推动了术语"慈善"的出现与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14.
实践思维方式,是实践活动本身各种矛盾在哲学思维中的有机统一,是唯物论的实事求是原则和辩证法的否定批判原则在思维方式上的内在耦合。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思维方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形成的建设思维方式;在新世纪初期提出的创新思维方式。以创新为实质和内核的创新哲学已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范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和列宁对社会发展代价问题都有深刻地认识.他们都肯定了社会发展代价存在的客观性,都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对待不同类型的发展代价,在实践中也都探索出了多种减轻发展代价的有效途径.邓小平结合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在避免和控制社会发展代价的政治保障、战略、方法、检验标准、发展基础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两人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对认识和处理当前社会发展代价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是邓小平在我国社会变革中出现新的社会阶层的情况下,敏锐观察到我国新的劳动者群体及利益群体内部结构变化和统一战线广泛性发展的新趋势,从劳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角度,在逻辑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今天,学习新修改宪法中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重温邓小平这一科学论断,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邓小平在基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收入的合理分配、共同富裕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公正观。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符合中国国情,对构建当代中国科学的社会公正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和邓小平在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9.
理论的实践力不等同于理论的实践性 ,实践力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理论的实践力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二是理论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耦合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历史地具有实践力 ,但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最具有实践力。邓小平理论实践力的基础在于它的前溯性和创新性 ,对改革开放后的实证分析显示邓小平理论具有强大的实践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以现代科技和教育为保证,体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