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学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社会学家在灾害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研究发生灾害之前、之中和之后个人、组织、社区和社会的行为以及灾害如何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组织和文化生活。当前灾害研究日益显示出多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特征,并将重点逐渐从分析灾害的社会方面转向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郭强 《社会》2002,(7):46-47
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因素很多 ,但总结起来 ,这些因素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家庭外的因素比如灾害本身的因素、社会救助与恢复方面的因素 ;二是家庭内的因素比如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不同生命周期等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社会因素。在灾级一定的条件下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重要因素。但社会因素只是在灾害直接对家庭冲击情况下影响最终冲击程度的一个因素(CausesPredisposantes),而灾害本身是始因(Casuseinitial)。社会学家认为 ,导致灾害的原因和造成灾害后果的原因有所…  相似文献   

3.
郭强 《社会》2001,(12):18-21
灾发时的个体心理反应灾害发生期间 ,在个人作出某种行为反应之前 ,首先经历的是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过程 ,两者存在时序关系。在灾害爆发后 ,强烈的危险刺激———如即将砸向自己的建筑物、被烟雾或毒气熏得快要窒息、见到被龙卷风吹起又落挂在树上的肢体残缺的尸体等———对个人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人们普遍会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等情绪反应 ,只是反应的强烈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个别的还会出现认识能力障碍 ,如迷惘、思路不清、不能处理手头需立即处理的事情 ,以及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美国学者在对一次严重灾害中人们的心理反应所作的调…  相似文献   

4.
高建秀 《社会》2009,29(3):197-202
临床社会工作是提供直接服务的专业方法,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社区的社会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社会工作以促进与维持个人、家庭和团体的社会心理功能为目的,强调治疗、预防及"人在情境中"的概念,协助受灾的个人、家庭和团体,减轻其痛苦,改善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那么,从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和人文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运用时,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取向会对其有哪些积极影响,又会面临哪些困境呢?我们又将如何整合及发展本土化的临床社会工作实务技术呢?  相似文献   

5.
对灾害的反应--社会学的考察(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社会》2001,(11):24-27
灾害发生时 ,面对巨大的危险 ,个体将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这是需要社会学考察的。灾中个人行为反应的一般特性个人灾时行为反应既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又有一定的规律性。灾害的种类多种多样 ,各类灾害对人类造成危胁的方式、强度和后果各不相同 ,加之危机发生的时间、空间的特殊性 ,由不同类型灾害诱发的行为反应差异性很大 ,例如 ,地震时人们可在室内避难 ,洪水袭来时人们必须转移 ,室内发生火灾时人们必须逃出房子 ,而在火山喷发或龙卷风来临时 ,则必须躲在屋内等。即使在同类灾害中 ,个体行为反应也因个体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6.
民族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现象,属于社会潜意识的范畴。它是一定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积淀和社会压抑而造成的民族心理的总称。民族潜意识不仅制约着民族的精神生活,而且对民族行为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重视民族潜意识研究,有助于疏导民族心理,建设民族文化和调控民族行为。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引发对社区建设的迫切要求。从社会层面看 ,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将使政府、单位和家庭的相关或部分生活职能剥离或外移给社区 ;从个人层面看 ,城市的无业人口、流动人口及老年人口暂时或日趋增多将给社区建设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社会性、地域性和生活性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特征 ,也是社区建设与政权建设等其他组织建设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刘祖云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社会分层不单是一种社会事实 ,而且还是一种心理事实。社会分层不但可以通过社会指…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所讲的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以及语言、艺术等等物质的和精神的规则。社会文化是在一代一代相互传递中积累的,是社会群体共有的,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对待周围的生活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其社会心理、习性、气质、性格、行为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不仅在家庭、社区等民间礼俗社会教化过程中奠定其性格倾向  相似文献   

9.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如果把家庭比喻为个人的“避风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便是个人、家庭的依托,社会的根底。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的社区,承载本社区的众多家庭和居民,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在政府宏观方针政策指导下,结合本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现状况,群策群力从事社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1):75-80
社区建设的要义在于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人本视角下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能够增强民族信任、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质量、增进平等意识,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人本视角下构建民族互嵌社区的基本路径有:重视社区成员的需要,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提升人的素质,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发展社区和谐文化,完善社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徽省阜阳市的调查,我们发现城市"流动学生"受家庭流动性、非熟人环境缺乏监督性、教育场所不固定性、社会环境净化不力等因素影响,学习心诚浮躁,敷衍了事;生活无规律,卫生意识差;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弱;甚至发生校园暴力和越轨行为."流动学生"行为失范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基于此,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有条件的地域,可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引导"流动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行为习惯,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近期的灾害研究中,研究者开始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结构性资源的概念,分析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对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综述表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资本(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可获得的资源)可帮助受灾者获取有关灾害的信息,得到救援、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等实质性资源;而表现为公众自愿组成的公民组织、人际信任以及合作与利他的社会规范的宏观社会资本则可以促使受灾社区及居民的团结合作,更积极地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3.
一门关于灾害共生实践的学问——日本灾害社会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60余年里,日本关于灾害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逐渐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灾害社会学。在基本理念方面,它以集合行动论、社会信息论、组织论和地域社会论为基本视角,通过"脆弱性"和"复元·恢复力"的发现,实现了由"天灾论"到"人祸论",再到"灾害共生论"的飞跃;在研究实践方面,它在灾时的生命和心理、灾后的生活重建和地域复兴等领域蓄积了丰硕成果,近年又把研究范围推进到防灾福利社区和公民社会建设、灾害应对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男女共同参与问题、受灾地调查研究方法等领域;在研究取向方面,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人类遭遇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渐成常态的今天,日本灾害社会学的启示意义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家庭的闲暇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支了。本文想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家庭的闲暇问题:从闲暇行为中的个人和家庭的关系来分析家庭闲暇的诸类型;在核心家庭形成、发展的周期中,考察核心家庭的闲暇行为的演变。西方社会学家在研究家庭闲暇问题时指出,个人生活时间可以分成劳动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和自由时间(除去劳动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剩下的时间),而家庭是一个对个人自由时间的活动起着更强的约束作用的集团。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家庭又是一个为个人闲暇行为提供场所、手段和机会的社会单位。法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兴国 《日本学刊》2001,(2):110-124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各集团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习的社会事象。它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 ,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征 ,构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动力。民俗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 ,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当是在 1 9世纪。人们普遍地将英国人汤姆斯 ( William John Thoms)提出“民俗学”的 1 84 6年 ,视为国际民俗学运动史之发端。一日本有关民俗的记述 ,从广义上讲 ,可以溯源到记纪神话时代。《古事记》( 7…  相似文献   

16.
程旭 《唐都学刊》2011,27(3):102-107
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中有关祆教女性的社会生活主要有家庭、婚姻和财产,祆教信仰决定她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在婚姻上,她们多依从"血族内婚制度",多由家长安排婚姻,有很小程度的选择自由;在财产方面,享受一定继承权,但有明显的被歧视现象;在家庭地位上,处于父子家长制的内向型家族中较为不利的地位,被控制、被歧视,反映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社会中的脆弱性与被动性。这些发现对于研究祆教在中国的传布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诉讼文化论     
“文化”一词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在现代社会学著作中,它主要指特定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所生成的环境反应模式,这其中包括行为方式、信仰、态度、观念、价值取向、推理方式和感性认识等。换句话说,文化,反映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在许多方面的共同行为方式和思想的构成。关于“诉讼文化”概念,要在着手研究之初根据社会学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论来下一个定义,我们认为,所谓诉讼文化,是指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与诉讼机制有关的规范、设施、制度、理论、观念和价值等一切成果的总和。实质上,诉讼文化是一种综合宏观研究诉讼问题的代名…  相似文献   

18.
舒小昀 《社会》2002,82(2):39-40
家庭既是一个社会细胞,又是个人活动的一个舞台.对于个人来说,家庭要保护家庭成员,要为成员提供社会和经济保障、心理需求的满足,促进人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家庭是生产和消费单位,家庭的职能是使人接受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控制人的各种行为.研究家庭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会遇到各种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协助解决的个人、家庭和社区问题,而社会工作就是这些助人的专业之一。它注重人的价值观,同时也强调人的价值,特别关注的是通过强化社会功能来帮助人们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分析二者的关系,探讨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的大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20.
人性善恶与中西社会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人论人性善恶设计的不同是导致中西社会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最终根据,这种差异表现为:在社会人际利益观上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道义优先与功利优先;社会治理与调控方面的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民族文化心理上的自尊自大与反思忏悔意思。在建设和发展中国21世纪的文化时,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义利统一,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统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反省革新意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