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青海民族语地名民俗蕴涵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海高原山峦、河湖等地的民族语名称,揭示青海高原地名的多语种性和各民族语地名共存的现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本文从民族语地名的命名和对自然崇拜的分析中研讨地名与民俗学的关系及有关民族历史、宗教、心理和民俗事象,并说明它们的轨迹和多元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地名又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分析,以探求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青海民族语地名的语言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人们遵循一定语言规律而组成的一部分专名词汇。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存在着大量的包括藏、蒙古、土、撒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语地名 ,以及由两种以上民族语构成的混合地名 ;同时 ,因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原因而引起的民族和部落的迁徙所形成的一地多名和一名多地现象屡见不鲜。文章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语言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青海作为多民族迁徙、活动的交汇地区,曾留下丰富的民族语地名。本文运用地名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些地名在青海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关系史上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其历史文化内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傣语、壮语、泰语等语言。同属壮傣语支,因此这些民族语的地名通名有许多共性,而且傣族和泰族后来在文化上接触频繁。而且都信仰小乘佛教。都从巴利语中借进了一些通名;这些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又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地名通名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比较这些地名的异同不但可以了解历史上这些民族的分布和迁徙,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域地名的语属分布情况、形成历史过程及民族语类别;西域地名语属的不确定方面;西域地名语意的文 化意义、语意类别及最具代表性语意地名等。  相似文献   

7.
汉字译写的民族语人名、地名、族名本应按普通话标准音读,但在新疆普通话中,这些译名中某些字的读音却有别于标准音。文章针对这种现象,分析了这些字在新疆普通话中发生音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译名读音的参考建议,这对新疆人说好普通话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疆多语地名的语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的交汇地区。该文历述新疆多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并且通过现有的用汉字标写的新疆汉语地名的民族语考证,用语言学的音变原理分析、推断出这些地名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满语、锡伯语、塔吉克语等的来源,从中看出新疆诸民族迁徙定居的分布格局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的许多地名、山川名是以民族语命名的。今天研究这些名称的来源及其演变,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夏家骏同志的《松花江释名》一文(载《地名知识》1981年4、5期合刊。下简称《释名》),用日人白鸟库吉和小川裕人的观点,认为松花江、嫩江、呼兰河皆“以水色而命名”,嫩江源于女真语,义为“碧、青”;呼兰河古名“忽刺温”,源于蒙古语,义为“赤”;松花江源于女真语,义为“白水”、“白河”、“白江”。此外,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其他材料,以证明其结论。事实上,这些结论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云南汉语地名发展与民族构成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早期的云南地名应是当地民族语地名。随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的设治经营、汉文化的传播和汉族移民的进入,云南逐渐出现了汉语命定的地名。明代以前云南的汉语语义地名日益增多,明代开始汉族姓氏地名在云南勃然兴起,明清以来汉语语义地名与汉族姓氏地名逐渐成为云南地名的主要命定形式。云南汉语地名的发展,反映了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特点,云南汉族移民的定居方式和自身“土著化”过程,以及云南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阿尔泰系几个主要古代民族迁徙的历史记载入手,运用地名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论证青海高原阿尔泰系古代民族语地名的族居问题。文章具体考证了投延、伏俟、慕贺、车我真等地名,从古代吐谷浑语地名与分之土族语音又相同或相近这一点出发,提出古吐谷浑为今土族先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地名书写是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蕴含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宗教图腾、民族语属等地方性知识。从历时性角度看,地名作为书写意象是由新疆诗歌散文的传统表现内容、艺术风格所决定,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地方性知识。从共时性角度,即从艺术审美接受方面看,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选择、文化定位等因素给地名书写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地名书写深化为浓厚地域色彩的精神空间书写。因此,作家的地名书写跟随地域文化的发展一同经历撕裂、重合、再构的社会化过程,也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精神空间的建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代兴屯戍边与青海地名陈新海翻开青海地图,就会发现青海的地名(主要指乡、村一级的地名)中有许多带堡、寨的地名,尤其是在湟水两岸以某某堡、某某寨为地名的尤多。此与明代的移民戍边、置卫兴电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而且,这些以军事为目的而修筑的屯田堡寨经明代历清...  相似文献   

14.
借词又称外来词,是从外民族语来的词词,包括外国语和国内其他民族语两种来源。这里我们所要研究的汉语中的突厥语借词指的是汉语中借自突厥语,其中包括古代突厥语、现代突厥语中的词;以突厥语为媒介,通过突厥语进入汉语的其他民族语的借词也包括在其中。这些突厥语借词进入汉语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再创造,在语音形式、文字形式上适合于汉语的特点,从而融入了汉语词汇,成为汉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15.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都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寻幽探胜,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诗中涉及到许多地名。笔者在检读董理王、孟诗集的过程中,发现旧注或今人的研究著作注解王、孟诗中的地名,时有错误,今略举数例以作考辨。平林王维《奉寄韦太守陟》诗“故人不可见,寂寞平林东”句,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许多地名是由古民族名音译过来的。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及辽西古地名的考察,论证从商周至战国中期,古句丽民族曾居住在辽西一带,并用本民族名称呼居住的山川。医巫闾山之名,即由古句丽人一部族之称谓音译而成,且沿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名区划初探卢忠,甘华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使用八十种以上的语言。这些由不同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各有其特点。本文拟从民族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的地名区划,作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同行学者。一、地名区划原理地名区...  相似文献   

18.
《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古代大量的地名。其中有些地名古今有异。这些古今有别的近音地名往往是受徐霞客母语和当地方音影响所致。从这些地名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末江浙、粤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方音特点。  相似文献   

19.
程红 《源流》2023,(11):36-37
<正>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特定的文化象征。毕节有许多地名都与“茶”有关,道光《大定府志》里有茶山、苦茶园、茶房沟、茶叶沟、茶树垭口、茶店场、茶亭等地名。这些以“茶”字命名的地名,以“茶亭”最为人所熟知。茶亭,顾名思义就是供人喝茶、避雨、歇凉的亭子,内设茶缸、茶桶,煮茶供过往的行人歇息解渴。  相似文献   

20.
智力闯关     
曹平 《阅读与作文》2007,(11):28-29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感到有较大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外国地名的学习掌握。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许多外国地名是第一次接触,而且这些地名冗长、难读、难记,读音相近的地名容易混淆,较长的地名读来拗口。学生在记忆中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常常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克服教学中的这一困难,是我们教好地理课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仅以《俄罗斯》一节为例谈谈外国地名的教学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