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类型,其艺术可行性和文化社会意义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舞台演绎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舞台演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来进行规范,确立以传承和传播为主的保护原则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评价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偏差在原生态民歌比赛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原生态唱法存在的评价误区,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音乐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只有对评价标准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打破一元制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相伴随的,应是多元的生存方式。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非遗"保护才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生存方式能够切实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歌 ,作为我国文明源头之一 ,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 ,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基础。然而 ,我国民歌的创作和表演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走下坡路 ,特别是社会工业化程度加快以后 ,新产生的民歌数量越来越少 ,作品及演唱的风格日趋单一 ,逐渐失去了五六十年代那种蓬勃发展、色彩斑斓的活力。现今 ,社会上唱来唱去的都还是那些文物级的传统经典民歌。鉴于此 ,笔者追溯民歌发展源头 ,分析其自身特点 ,联系其现存现状 ,探讨民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集宗教、文化、商贸活动于一体的仪式性活动。泰山东岳庙会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庙会之一,2008年泰山东岳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庙会组织形式与民众参与程度均呈现新的面貌,当代庙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研究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研究的转型,既是借助文化研究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层次,又是文化研究在新形势下加快调整研究领域和方法策略,形成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包括文化嬗变、保护合理性、产业开发等视角.文化研究的转型主要是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研究对象从文化文本向文化遗产,二是研究方法从话语分析到田野研究,三是研究思维从个案分析到理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研究的转型的契合,表现在理论提升与现实介入、普遍主义与地方性知识、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等方面,两者的结合必然是一个文化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内蕴厚重,是蒙古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的原生态记忆,蒙古族艺术创造力的活态展现,还是蒙古族科学智慧的有力见证与蒙古族精神特质的重要传承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民歌按传统分为“育林道”和“图林道”两大类,其中那些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无情揭露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作品是科尔沁民歌的精华,科尔沁民歌中反映妇女怀念征人的诗篇、歌颂英雄的诗篇以及一些政治讽刺诗也写得相当出色。此外,科尔沁民歌在表现手法、刻划人物等方面也有与众不同的特征。科尔沁民歌不仅被本民族视为民族瑰宝,也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做出了贡献,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蒙古学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学术》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而宣传教育工作在其中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证从高校、社区和青少年以及媒体宣传教育等角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宣传教育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创新:重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的三维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歌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的活动。在此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宋祖英的民歌为例,探讨中国民歌英译的原则和策略,用于指导中国民歌英译实践。同时通过分析例句提醒译者避免在今后的翻译中犯类似错误,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歌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邯郸作为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有成绩,也有不足。为了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邯郸应构建和完善多种传播路径:打造互联网视听复合传播途径、打造多种类型的大众媒体传播渠道和创建多形式的教育传播方式,扩大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朝民歌粗犷质朴、坦率真诚的性格美,贵壮尚武、尊强崇健的风格美,高亢激越、豪迈奔放的情怀美,敬重女性、歌颂女杰的人性美,构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公共性扩展是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迫切要求,从公共性扩展的新范式出发,本文将民俗学分为专业民俗学、政策民俗学、批判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四类,为解决民俗学学科发展的范式困境提供了全新解决思路。在公共民俗学视野下,提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转向关联机制,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助推非遗从保护性到发展性转变,提出非遗保护整体观视野下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歌的内涵中的“广泛”与“精炼”上论述民歌所处的重要及特殊地位。民歌在教学上它区别于传统的美声教学,本文还论及了民歌教学不可缺少的多角度选材。  相似文献   

16.
贫瘠的黄土高原,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在艺术脉络上传承了《诗经》国风的赋、比、兴创作手法,托物传情,以物拟人,直抒衷肠。歌词一般为上、下二句七言体,与《诗经》的四言四句体迥然不同,但它在七言体基础上所作的灵活变通的处理,却与《诗经》一脉相承。就此而言,陕北民歌是对《诗经》的一种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在立法规范上存在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上的不足,在保护实践上存在过度商业开发、传承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当首先明确非物质文化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并构建其相应的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18.
柳青 《云梦学刊》2010,31(4):116-118
近年来,有关"同宗民歌"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但它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辨析的问题。同宗时调民歌的主要研究核心当为"民歌类俗曲",但研究对比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戏曲、曲艺音乐当中保持民歌形态的小调音乐;同宗时调民歌之"源"民歌的确立应有力证,同时应注意同宗时调民歌的音乐流变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地方风格子体民歌取样的代表性以及民歌研究历时性研究视角的重要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考察当今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与审美相关的项目占了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是其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而非物质层面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代社会的精神和谐构建中它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开展,民间艺术研究成为近年学界的一大热点,有关民间艺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需探究.民间艺术与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进行民间艺术研究是应对西方现代性冲击的产物,其目的是保存文化多样性,获得自我认同感.就研究方法而言,艺术人类学对于民间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正视大量民间艺术走向消亡是必然之势,要加强调查与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