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胡适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留学于美国,成了一名西方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忠实信徒。因而在胡适的学术思想中既有否定中国传统思想、宣传西方文明的一面,也有维护、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注意到胡适学术思想中的这种多元因素,对研究胡适及其书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据统计,胡适撰写的书评达一百多种,涉及面很广。对他的书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文质兼胜,读来有味,大有别于一般的‘内容提要’式的图书介绍”也有人说什么胡适的地位升高了,找他写序言的人也就多了,所以他写的序,有的是“言之有物”,“但有些序是慕名而来,他亦作为应酬,发出‘无病之吟呻’”。对胡适书评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认为尚不能客观地反映胡适书评思想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正> 胡适的学术活动涉及许多方面,在哲学、文学、史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一生曾获得35个博士学位。胡适所处的时代,是目录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的时期。目录学在一代艺坛上争得了一席之位。当时除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讲授目录学外,许多大学的中文系也开设了目录学的课程。一些著名学者在目录学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胡适就是其中一人。在胡适的目录工作实践中,也贯穿了他的治学方法。他曾为清华的一些学生开列了《一个最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一个有影响有争议的人物,但在《胡适文集》里,他确实是一个古今中外思想兼容并蓄,在新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整理国故、“启蒙”思想等方面都取得成绩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重实际,轻“主义”;重实证,轻盲从;重方法,轻内容;重求是,轻权威;重创新,轻咸说,构成了胡适学术品格的基本特征。这也是他的独立人格在学术领域里的延伸,是作为一个史家批判与创新主体意识的表现。何时,也是史学繁荣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胡适怀疑成癖、考据成瘾、崇洋成病、方法成狂、问题成论则是他学术品格的缺陷,当然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政治人格、思想性格及时代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缺陷是胡适学术品格中次要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站在新世纪,回首20世纪中国思想界追求现代化的风风雨雨,不得不使我们重新注目胡适的思想。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他始终不渝地宣传自由主义思想,他的思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地使他的呐喊和努力遭到冷遇,成为枉然。格里德把胡适的自由主义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失败归结为“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①就精辟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终身信奉自由主义  胡适曾说道:“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②从胡适个人的阅读秩序说…  相似文献   

6.
杨海亮 《21世纪》2010,(11):20-20
说到胡适先生,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这话给人的感觉是,似乎谁都和胡适沾点亲,带点故。不过,胡适的心是温和的,他的世界是平和的,他可以和各色各样的人交谈、来往,这都是无须争议的。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战与和问题,是胡适对日主张中的核心问题。胡适率先力主与日本直接交涉,反对对日作战;继而又主张和战并举,以外交掩护备战;接着又只言和不言战;最后放弃和平幻想,走上拥护抗战之路。因此,胡适的对日主张,并非简单地以主战或主和来论定。其避战求和思想导源于他思想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其求和主张不仅有妥协性,也有一定的原则性,并非对日投降。胡适最终放弃和平幻想,走上拥护抗战之路,是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的。一方面,是客观形势变化促成的;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是一个反对日本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捣毁保护封建制度的孔丘神像,批判以封建纲常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本内容的儒家经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胡适,也曾经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是个两面性的阶级,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就突出了他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统一战线分化出去,最后转化为反动派。观胡适全人,有功有过。对于一个有过影响的人物,把他的名字从历史上抹掉,就会割断历史的联系;而简单化的片面批判,也不能说明历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胡适提出其著名观点--幼稚民主现.其内涵是:民主制度是一种幼稚的政治制度;民主可随时随地开始;民主运行无需高深的知识程度.胡适提出幼稚民主观,是为了维护民主的终极价值,是为了解决中国民主进程的理论困境,也是胡适个人民主理论的逻辑产物.从理论角度而言,胡适的幼稚民主观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任何民主都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民主运行和民众的智力程度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胡适的幼稚民主观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他过于重视制度的效能,忽视了民主运行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析美国现代诗人庞德对胡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不原则”是在庞德意象主义诗歌主张、特别是在他的《一个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作》的影响下提出的。胡适和庞德的八点两者在形式上显然有相同之处,在内容上也有共同之点。但是,“八不原则”并非是对庞德主张的抄袭,它们在范畴上,却有广狭之分。胡适“八不原则”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中国思想启蒙和“五四”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1.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近代中国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家庭道德观一度风靡我国思想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发挥过巨大作用。中国的封建家长制家庭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之上,对中国人民的摧残十分残酷,这对于生长在封建大家庭中的胡适不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刚刚五岁,父亲早逝,母亲年轻守寡,艰难支撑着家业,饱尝了封建大家庭的痛苦和艰辛。胡适在烟十自述》中详细地描写了他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的情形。他看到了大哥这个败家子是如何吸鸦片烟、赌博;看到了母亲怎样低三下四地打发讨债的人;看到了大嫂、二嫂一张张生气的脸;也…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胡适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积极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并从事新诗歌创作活动.我国最早的白话诗集《尝试集》.就是他写的.同时,他对于民间文学很重视,积极倡导对民间文学的搜集和研究.所以在当时胡适便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起了一定作用的新文化统一战线中的成员.当然,他并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正如毛主席在《新民生主义论》一文中所指出的:"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近现代以来致力于为王安石正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虽不是研究王安石的学术大家,却始终对王安石保持浓厚的文化兴趣,执着于从文化现代性视角出发"发现"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借助"比较参证"的研究方法,胡适发现了一个更加"现代"、更加生动,也更加独特的王安石.胡适对于王安石的"发现"自然受到近代以来梁启超等人新史学实践的直接影响,也体现了其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学术自觉和功利动机,同时也与其个人复杂的人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胡适而言,王安石不只是一个研究对象,更是其观照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视点和"方法",融入了其个人深刻的人生体验.相比于同时代的新文化人,胡适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了王安石形象的近代重塑.  相似文献   

15.
“率性”与“作圣”:少年胡适受学经历与胡适其人罗志田胡适一生,从他自己所说的“做人的训练”到终生职业道路的选择,都有父母亲的深远影响。胡适一进学堂,读的就是父亲胡传自编的《学为人诗》,也就是胡传希望他的儿女学习的“做人的道理”。诗的第一句是“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我的歧路”一文中已自己供出,他之所以谈文学与政治只不过是实用主义的运用而已。事实也是这样,服务于美帝國主义的世界主义、以主观唯心论的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礎的胡适的“实驗主义的美学观”,已在中國古典文学领域中散佈了許多毒素,影响很大。因而怎样才能使每一个被他弄髒了的地方都做一番較細心的清潔工作,还是現在一个很重大的任务。胡适的“实驗主义的美学观”的核心是形式主义。在实用主义者看來,“实在”是感觉的综合,它是不能被認識的;所謂真理就是有效用的东西(“有用的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人们晓得胡适,那是从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开始的。在众多的关于胡适的争议中,分歧最少的大概也只有这个问题,然而对他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的估价却是有争议的。中国的白话文学非自新文化运动时起,更非胡适一人之提倡,它已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如唐时翻译的佛教经典、宋元时的话本戏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不少白话报,如《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宁波白话  相似文献   

18.
胡适以“西化”著称,但他思想上其实传统渊源甚重,老子道家思想是这传统渊源的一个重要部分。胡适认为老子为孔子所继承的“大过人处”:一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二是“倾向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念”。三是“无为的政治理想”。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辨析老子思想对胡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风靡遐迩的资产阶级学者。在政治上他经历了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三个曲折的发展阶段。胡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研究胡适,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历史学界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问题略述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梅光迪是《学衡》杂志得以问世的核心人物,他发起创立《学衡》杂志的原因,一半是他于1915-1916年间在美国与胡适进行文学论争的结果;一半是他这期间所受的白璧德人文主义的影响。因此,追溯《学衡》的出现以及"学衡派"的形成,有必要了解1915-1916年间梅光迪与胡适在美国进行的文学革命论争。这场论争不仅影响了胡适和梅光迪两人的命运,而且直接促成了作为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的"学衡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