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经济理论界争论颇多。有的说社会主义企业(本文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的目的,是生产使用价值,满足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的说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增殖价值,获得利润;也有的说二者兼而有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持利润说法的同志多起来了。究竟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确是一个有待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阶段中,客观地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二重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二重性,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两个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第一重性的内涵,即不断满足全体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又是联合起来使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集体劳动者,劳  相似文献   

3.
当今,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这里我们主要考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结构的内涵。关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结构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消费品市场。这是指从事消费资料商品经营,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经济活动领域,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品市场的发达兴旺,有利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改善;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积累,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开拓国际市场。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消费品生产,无论是农副产品、轻纺产品,还是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消费品币场已经形成,并日益繁荣。需要研究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甚么?斯大林同志说:“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于斯大林提出的这个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的经济学界中,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使用价值的生产,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价值的生产,也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针对上述这些观点,有的同志提出:“无论是使用价值、价值、或二者的统一,都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途径或环节。”只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必须首先明确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必须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这在过去往往是被人们所忽视的。国内外六十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商品经济,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商品经济。因此,我们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的客观内涵,就得正视这个毋庸置疑的实际,就得从这个基本经济条件出发,从分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入手。二是必须认识到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将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具体劳动从属于抽象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为了交换;资本的求利本性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围绕交换价值而展开,因而环境破坏与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平环境下的无政府地域的成功范例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建构起生态社会主义——它的远期生产目标是为了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它代表着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又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要;其特征是以生态为中心的快乐生产,使用价值和质量高于交换价值和数量。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这种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改变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正进入一个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面临新的形势,有的认为只要商品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就自然上去了。有的则耽心这样一来会使人们处处向钱看,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分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共性及其个性入手,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辨证关系作一番探讨。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各种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如此。商品经济是一种为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最本质的因素,只有首先实现价值才能实现使用价值,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是一种相互竞争的经济,价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囿于某些经典著作的个别定义的约束,我国固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对这个概念,经济学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完全赞同的,有补充的,认为“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区分为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和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有的认为,应明确区分“最终目的”和“中间目的”,云云。我们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运行的,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由代表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调节和控制其运行方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掌握社会基本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是调节和控制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宏观经济运行的主体。他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国营企业的生产目的?目前有两种主要倾向性的看法:一种认为,国营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是获得利润,最终目的(或间接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企业直接生产目的和最终目的统一;另一种认为,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此外也包括满足本企业职工的需要,因而具有二重性。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58条指出: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为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否正确,首先看它是否从消费需要出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竞争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连。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很长一个时期中,竞争比商品经济的命运更惨。即使是在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并认为可有适当发展时,也不允许竞争,总认为竞争是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相联系,必然带来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竞争规律必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地发挥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竞争的必然性和特点,开展竞争,对尽快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幸  相似文献   

14.
人民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哲学问题,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新视域,需要从唯物史观视角予以研究和阐释。人民健康的基础地位有三重逻辑蕴含:从人类历史产生和社会文明发展以及人的存在与本质看,人民健康是生活世界的基础;从生产的总体以及现代大健康的内涵看,人民健康与物质生产共同构成生活世界的基础,如果只讲物质生产的基础地位,就会遮蔽人民健康性质的生命活动;从生产的逻辑前提以及人民健康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看,人民健康是生活世界的第一基础,比物质生产具有更为优先的地位。人民健康的基础地位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人民健康的价值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将人民健康的基础地位与第一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以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美好生活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一把经济效益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提高经济效益,首先服从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了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这个前提下,反映投入劳动和产出成果的对比关系。赵紫阳同志指出:“我们讲经济效益首先应当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前半句是讲要尽可能的节约,使活劳动和物质消耗尽量减少,后半句是讲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这里关键是产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这一观点不仅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而且指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效益的内涵王军一、经济效益特定的质、量属性经济效益一般是指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由于贯彻经济原则,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和尽量少的资源占用(包括劳动资源与自然资源)而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在商品经济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许多经济特征,其基本的特征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劳动生产率水平还很低,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由于我国解放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大国,我们几乎是在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决定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现代化大生产与小商品生产并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并存;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取酬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等等。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在充分调动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全面地、广泛地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经历了协调运转、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辉煌历程;也遭到了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徘徊不前的严重教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注重人民的消费,国民经济就走上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的正确轨道,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顺利。相反,一旦偏离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根本任务,忽视人民群众的消费,国民经济就出现比例失调,受到折腾。我们一方面不能搞西方国家所谓的“高消费”;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以此推动消费品生产,进而推动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列宁曾经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问题上,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在于所有制不同,在于剥削阶级是否存在,在于劳动人民是否当家作主,在于为什么样的生产目的服务,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还在于商品关系的范围不同。”为了更好地运用商品经济形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必须研究商品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视消费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篇短文,不准备一般地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主要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