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时20多年的国企体制改革走到今天,遇到了产权改革这个躲不开、绕不去的难题,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围绕着这些问题又有了国企产权改革该不该进行下去,以及怎样改革才是正确选择的大讨论,应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产权改革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眼下还很难说谁的办法就一定完美无缺,不过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宏观目标出发,国企产权改革绝不可半途而废,既然回头路不能走,那就得想方设法找出阻碍国企产权改革进一步深入展开的因素,只有正视问题能够有效化解其中的矛盾,将国企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日渐深入,我们应当如何提高国企的业绩和效率,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产权,竞争,创新对于国企绩效的影响,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并且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国企现状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和市场主体。目前,国企已全面完成改制,都按规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中小型国企也正在通过重组、出售等方法实现产权多元化。但国企数量众多,国有资产净值异常庞大,国有资产在国企中的权重过高,而其它企业和居民的购买力相对有限,这就决定了中小国企的售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因没有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地位,体制并没有明显的实质性变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走…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成员为其承担绝大部分成本,因此国企的利润理应惠及全民。然而,在国企利润分配过程中却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产权角度对国企性质和收益分配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经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与中国成功进行了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而各方面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土地问题的改革。科斯的理论对国企及土地问题的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用科斯的产权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并提供启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也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才能参与国际企业间的竞争。但是,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健全,差距很大。认清这个差距,对于我们今后的企业改革很有必要。国企制度与现代企业的差距1.产权制度缺少必要的产权基础。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产权清晰是建立在各市场主体产权清晰之上的。企业固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但不是惟一的,抛开众多市场主体孤立地谈企业产权清晰意义不大。产权基础缺失、没有整体的产权制度造成:(1)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是以投资者权益为目标的,产权界限不清,治理就难…  相似文献   

7.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11,(11):6
1制度不应逼人犯罪做国企的企业家并不容易,产权问题往往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一样,永远在推,却永远无法到达山顶。第10期的独家企划东软产权改革的文章里,我特别同意刘积仁说的话:中国有一大批企业家,他们在社会的整个变革和社会的变化中,法律不清楚,资本来源不清楚,如果当时分清楚,他们拿到的应该比现在还更多。  相似文献   

8.
6.国企产权观糊。关于国企产权的界定。一种观点认为,产权界定要坚持创造与投资并重的原则,承认劳动者对企业资本增值的贡献原则和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相结合。在“拨改贷”前建立的国企,无论在税前,还是税后还贷,应定为国有产权。“拨改贷”后的企业,若是税前还贷,还贷后形成的资产一部分界定为国有产权,一部分界定为集体产权;而税后还贷企业,其税后利润及资产归全体职工所有,界定为职工集体产权。对于国企历年从留利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以及公益金,应界定为企业职工集体产权。另一种观点认为,“拨改贷”后企…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具有许多弊端,而所有权问题是首要问题,必须对国企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而MBO是条非常有效的改革方案。随着粤美的,宇通客车的成功实施的MBO,MBO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收购一起成为了国企产权改制的三大法宝。然而,MBO作为一种明晰产权的手段,有本身的积极作用和仍然不能解决的难题。本文拟系统分析MBO的正面效应、负面效应以及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话题,有很多解读和争议。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同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避免纯粹资本运作。她认为,各界相关讨论要先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搞清楚,特别是相关主导"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部门,更要从深刻认识改革目的入手,参透三中全会《决定》的改革思想,捋清思路制定方案,引导"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在,虽有不少国企已实现改制,但由于受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影响安定团结。这些问题对国有大型企业或中央企业的加快改制步伐影响很大,以致停滞不前。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国企在改制前的改革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也就是在不涉及产权的诸多方面使其管理制度向改制过渡,在改制后这些制度都基本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  相似文献   

12.
钱锋 《经理人》2005,(3):68-69
2005年1月15日,首届中国脑库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本次年会是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首次以“中国脑库年会”冠名,在北京举行的重要经济社会问题研讨活动年会。主题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企业家贡献”。年会汇集了中国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 它发出的声音,对如何促进国企产权改革及如何看待企业家贡献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谁去跟外资利益集团作战? ——中国中期集团董事长田源我做了12年企业,就是天天解决麻烦,企业的事九  相似文献   

13.
浙江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目标将有望在今年年内基本完成,届时将有35%的省属国企实现产权多元化或变身为民营企业。根据浙江省2004年的部署,浙江希望以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为重点,培育一批省属国有大型龙头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有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要生存就要改革,而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负盈亏、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则是国企求得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1996年开始试点,经过8年的艰苦历程,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多数大中型企业初步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工作,增强了经营活力,改善了经营机制,并且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仍有一些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推动力度不足,国企改制进展迟缓。政府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导致大中型企业改制处于停滞状态。二是股权结构单一,企业三会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及职工的切实利益。本文立足企业薪酬改革的现状,从薪酬激励作用、分配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国企薪酬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薪酬管理理念转变、分配系统完善等方面,论述了国企薪酬发展的趋势。最后,从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一般职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等方面,阐述了国企薪酬改革的新思路,以促使国企薪酬改革朝着健康而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在,虽有不少国企已实现改制,但由于受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影响安定团结。这些问题对国有大型企业或中央企业的加快改制步伐影响很大,以致停滞不前。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国企在改制前的改革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也就是在不涉及产权的诸多方面使其管理制度向改制过渡,在改制后这些制度都基本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以我所在的中国水电十局机电安装分局为例,这个有50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近两年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二、解决国企改革难点的宏观战略与微观操作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企。七十年代以来,各国国企相继出现了普遍性亏损,最终导致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与此同时,各国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又对国企提出了调整存量结构的要求。从七十年代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国企改革的浪潮。各国都在设法克服国企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管理不善以及效率低下等弊端,为国企成功经营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都采取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方式,找到对国企合适的控制点和放权点。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全面加强对国企宏观管理。1.西方发达国家国企改革的启…  相似文献   

18.
于榕 《经营管理者》2009,(23):216-216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典型的经济转轨国家,在转轨进程中都对国企产权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和绩效却迥然不同,这与两国的政治、思想、经济、民族文化等初始条件存在重大的差异息息相关。本文主要针对两国的政治条件作了一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段喜松 《经营管理者》2013,(18):145-145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人的改革,对于国企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是每个企业管理都要下大力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激励创新所面临的问题着眼,浅议了国企激励机制如何创新,希望为国企激励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现状,分析了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围绕企业产权改革的宗旨,从企业财务控制系统架构、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及内容、完善财务控制的外部环境四方面论述如何强化财务控制,实现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