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宁波帮"历史演进过程中,"宁波帮"与宁波同乡会组织如影随形;同时,宁波同乡会组织在"宁波帮"的形成、发展历程中也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揭示宁波同乡会组织与"宁波帮"的这种特殊关系,将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和评价"宁波帮"。  相似文献   

2.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乌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3.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的"ブ"?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将"十六大报告"中相关理论创新的论述,与当前我校"两课"教学创新实践联系起来,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崭新的"创新实践"阶段,对这一阶段中"两课"教学和科研如何应对现实,实施"与时俱进"的创新、"两课"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时机进行理论创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观.刘勰重视感知、想象等在修辞认知过程中的存在、特征、功能,注重对修辞认知个性特征的探讨,总结出了诸如"博而能一"之类的修辞认知方式.<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博大精深,其修辞认知观是可信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狯"的异体字,"()"在上古本是从"()"声(中古随"狯"转入"夬"韵),由于其声符"()"后来变形为"舌",所以"()"就以"狧"的形式出现于作品中.我们首次在典籍中发现了这个形声字"狧"(区别于会意字狧tà)的五处例子.同时,我们还考察了"狯"的另外两个异体字,"姡"和"()",并且初步断定"()"不是"狯"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综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反思近百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关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付诸实现的具体措施."发展"与"稳定"思想具有动态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活的方言与文献材料互证的方法,对"和(和身)"、"做(做头)"、"累"、"哄"、"掩"等吴方言词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辨,辨析了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考证了它们的本字或来源,分析了它们古今演变情况,纠正了一些学者的错误解释。  相似文献   

9.
根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60多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写成了<<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一文,剖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并附录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近50个"奄"族字,略加分析,分成具有"覆盖、隐藏"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覆盖、遮藏、盛装物体的东西"义这7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现补析、论证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些"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期,大型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的主要目标、形式、领域和争夺人才、发展推力等方面呈现出一些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因此,我国在对外开放战略方面应吸取大型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着重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以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博弈论和灰色关联度的企业人才招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和实现企业人才招聘的科学化、合理化,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灰色关联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即在什么样的选拔机制下选拔人才,以及如何在众多应聘者中间识别人才。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相关理论建立人才招聘模型,并指出在合理选拔机制下,企业偏向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实现收益较大;为了实现识别素质高的人才,建立了全面、系统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说明如何对人才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学科发展,是一个多元创新要素集聚体。文章在阐明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集聚效应、科研资金和固定设施集聚效应、知识集聚效应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三大问题:一是符合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国家投入的大量仪器设备资源还不能实现充分共享;三是科研选题与我国市场需求有脱节现象。因此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竞争机制,激励重点实验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通过对重点实验室的有效评估,根据学术贡献和业绩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分档,依分档结果进行资助。实验室在开展科研活动时也要满足国家需求,明确目标和科研方向,合理配置和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13.
面对人才资源转移和人才国际化的大趋势 ,高等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 ,进一步更新观念 ,开拓视野 ,建立起灵活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 ,通过机制留人 ,待遇留人 ,稳定人才 ,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变革。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围绕着实现高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目标,围绕着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围绕着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来进行。薪酬制度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现有职工按统一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的形式,制定灵活的薪酬管理模式。通过薪酬制度改革带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发展的人才选拔机制,为实现高校的人才强校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开发政策的选择,对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人才观,是关于人才重要性、人才内涵、人才标准、成才渠道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对人才的科学评价,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企业使用心理契约作为甄选、留住和管理优秀人才的策略,从而提高优秀人才与企业的"契合"程度,在一定岗位或职位上实现良好的业绩。该文从心理契约在企业招聘与甄选优秀人才机制和作用入手,分析了环境、组织、招聘小组配置、考官心理误区及应聘者期望等对招聘中心理契约影响,并且针对企业使用心理契约作为有效招聘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需求不断向高层次迈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选拔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油助力,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作者在赴巴墨高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巴墨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做法,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可资借鉴的地方,以期为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开发亟待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 ,强化人才意识 ;努力创新机制 ,适时调整政策 ;明确战略重点 ,突出市场导向 ;加大工作投入 ,强化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必须要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人才观,转变传统的人才考核、培养、选拔、发展与使用机制,更新观念,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实现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科学研究型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用研究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和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的素质特征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实施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培养,构建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