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南社成员 ,王钟麒和南社关系密切。其文学活动涉及诸多文学领域 ,今知其作品至少有诗词 48首、政论文 12 0余篇、小说戏剧 2 1种、小说戏剧理论文章 11篇 ,此外还有诗话、词话、笔记等多种。其在小说戏剧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被当时人称为“小说巨子”(当时人往往把戏剧归于小说之中 )。可惜的是 ,对他的小说戏剧理论的研究本已显得不够 ,对他的小说戏剧创作实践的研究就更显得薄弱。本文正是有鉴于此而撰写的。  相似文献   

2.
孙步忠 《云梦学刊》2003,24(6):84-86
《儒林外史》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在叙述中夹有大量的诗词文赋的缘饰了。它的这种在文体上的变革,显示了其现代小说的特征。这样,《儒林外史》便彻底打破了白话小说融入诗词韵文的结构模式。促成《儒林外史》这种文体上的变革,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其“简捷地奔向戏剧”的小说艺术方法方面的原因,又有小说用“写实而真实”的创作手法创造其“形象体系”方面的原因,更有小说作者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来创造小说的“意象体系”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的互动传播模式是当时一种经典的传播模式,不过很多研究者都只认为插图对戏剧小说具有一种对文本的传播功能。这种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其实在明清戏剧小说繁荣的时期,插图在戏剧小说实现传统与现代同构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类似的同构,并且更好地完善了自身的审美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实现了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互动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文学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文类构成的纯文学格局,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杂文学格局。在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小说和戏剧因其语言的通俗化最符合启蒙大众的要求,故最受青睐,从而跃居文学的核心位置;诗歌和散文则因其语言的艰深晦涩而丧失其固有的中心地位。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中,小说和散文的成就之所以高于诗歌和戏剧,是由于小说和散文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的语言形式,而诗歌和戏剧则背离了传统的语言形式,又没有找到适合现代汉语特性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6.
回眸审视,二十世纪里几乎一以贯之的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作为小说特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于外国文学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中叙事类特征的生搬硬套。在中国既然已经确立了一种四分法(诗歌、小说、剧本以及散文),而且是一种符合实际和需要的中国式分类,那么,就应该在定位后的新格局里重新寻找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体界域的划分为文学的创造和审美提供了宏观架构,然而,现代小说打破了抒情体、叙事体和戏剧体间的分野,使传统的小说价值审美体系不再有效,从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也使小说审美评价具有了多维性特征.本文以小说<到灯塔去>的语言特征和结构框架为例,分析了现代小说语言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象征性所展示的诗化特征,揭示了作品的结构框架、矛盾冲突过程和对话的舞台性效果,指出现代小说对传统文学文体划分的有意颠覆使小说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提高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组缃小说《一千八百担》巧妙地截取了生活的横断面,从开头到结尾时间只有半天,地点始终没有离开宋氏大宗祠,在小说中运用了西方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法则,把20余个有名有姓有身份的人物聚集于宋氏大宗祠,以一千八百担这桩族产牵系着每一个贪婪的心灵,揭示了封建宗族内部的腐朽、堕落,日趋崩溃的现实。充分体现了戏剧"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新剧转型可从《小说月报》的翻译新剧中窥豹一斑.在演剧实践繁荣、翻译剧本匮乏的时代里,《小说月报》的翻译新剧一枝独秀.译剧在题材、艺术技巧、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特点,译者们对剧本文学性和戏剧言语的重视、对戏剧理论的自发探讨,以及翻译新剧呈现出的小说戏剧同构、著译混淆的状况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戏剧转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艺美学的体系通常有音乐美学、绘画与工艺美学、舞蹈美学、戏剧美学、影视美学、小说美学。艺术的本质决定着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特征又规定着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中国重要的文学批评家 ,梁实秋的文体批评应该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梁实秋曾经是诗人 ,对诗歌的关注与批评是一贯的。他喜欢莎士比亚 ,对戏剧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独独对于小说 ,他单独的批评很少 ,只是在纵论文坛的时候 ,才会涉足小说。对于诗歌、戏剧与小说三种文体 ,梁实秋也有比较。他认为诗歌与戏剧的起源古老 ,在远古时就已经成熟 ,而小说是后起的文体 ,是靠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大众的趣味 ,渐渐压倒了诗歌与戏剧。不过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的厚古薄今的文化倾向 ,也表现在对文体的评价上 ,就是小说的地位不能高于诗歌与戏剧。他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海明威第一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对研究其整个创作风格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该小说中 ,海明威主要运用了场景手法、戏剧手法和嘲弄手法塑造人物的个性。场景是海明威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场景是纲 ,人物个性和人物的人生观都围绕场景进行 ;戏剧手法是海明威最具影响的表现手法 ,人物对白栩栩如生 ,寥寥数语就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嘲弄手法贯穿海明威的小说 ,小说中的嘲弄是对人物命运的嘲弄 ,用浓缩了的笔墨来揭示人物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作为俄国经典剧作家,在其戏剧创作中巧妙地游走在对未来的乌托邦式幻想和冷峻的反乌托邦幻想之间,在矛盾对立的交汇面上完成了对人类未来的独特书写。对未来形象的这一书写因此而具有了矛盾性、模糊性和暧昧性的特征。这种艺术特征通过契诃夫对戏剧人物矛盾的精神状态的揭示,通过将戏剧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悲观忧郁的戏剧情境与戏剧人物特定的乐观理性的心境之间的矛盾性对照,通过对时间的独特感受而展现出来。契诃夫对人类未来的这种矛盾性书写对其剧作独特的喜剧性艺术特质的生成,对融幽默与忧郁于一体的独特的喜剧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蛮时期的结绳记事、刻本记事开始,人类就懂得了依照时间序列串接事物。这或许可以视之为体现时间一维性的直线式叙事的萌芽吧。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老的叙事文学(史诗、戏剧、小说)都是以时间为顺序,对种种事物的先后承续序列进行纵向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说,人类最早的叙事意识,就是从以时间为线索按先后序列串接各种事物当中萌发的。小说是最复杂的叙事艺术,时间对于现代小说来说,当然远远不只是先后顺序问题。现代小说越来越注重叙事技巧,这同时也意味着时间对于现代小说显得更为重要。英国作家伊利莎白·鲍温就曾指出:…  相似文献   

16.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汤显祖在改编唐人小说之际,对其叙事视角也加以改造.相比之下,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显示了丰富多样的视角操作艺术,并以多视角叙事为主,汤显祖则根据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在叙事视角上通过五种手段将叙述者隐身于戏剧人物之中,使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电影对“它种艺术”的借鉴与融汇:(一)电影与戏剧。电影的“看”是戏剧的“看”的延伸与发展.电影借鉴了戏剧的“冲突”性因素。(二)电影与小说。在语言、动作和冲突形式(叙述形态)上,电影与小说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一种产生仅几年时间的新兴网络媒体,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有不少人积极尝试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段应用于写作,由此产生了微博文学,其中,最适合微博客传播特点的就是微博小说。借助中国的几次大型微博客小说大赛,微博小说已经在全球华语界产生广泛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其实都与微博小说的审美特征有关。微博小说的审美特征是网络技术性和文学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作家这方面的突出成就,掩盖了他另一方面的成绩。郭沫若诗歌、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几乎忘记了他的散文、小说;老舍小说、戏剧上的杰出贡献,使得他的诗歌少为人知。张志民的突出成就,在其诗歌创作。然而,他却是从小说创作迈进文坛的。发表于1947年初的处女作《大娘家》,要比他的著名长诗《王九诉苦》问世早半年多。1949年,天下图书公司曾出版了他第一本小说选集《婚事》。1982年出版的《张志民小说选》,所选三十二篇作品,早期小说就占七篇,在数量上,超过了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也有其诗歌所不能代替的成就,它们同样体现了一个来自农村和部队作家  相似文献   

20.
新月社和南国社是1920年代的两个重要文学社团,后者以其车硕的戏剧创作、演出实践和戏剧理论推动了当时戏剧运动的发展;前者虽以诗歌、散文以及小说创作著称,但其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的实绩,亦影响深远.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学境况的相似,二者的戏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在的相通性,同时,由于个人性情气质、审美个性及其所选择接受的美学观念等的方面的不同.又使得二者在戏剧美学追求和理论主张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