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中国市民阶层中,性的“供给”还是严重短缺的。这里所说的“供给”包括了人们对性爱追求的勇气、社会对性爱的宽容、男女交往的机会、商业性的性服务、媒体上性刺激出现的频度和力度等等。供给的短缺当然容易导致敏感,80年代初我在北京念研究生时,就有一个同学秘密向我诉说他苦于在性方面过于敏感——甚至在公交车上,  相似文献   

2.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黄宗英就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闻名上海滩,成为观众心中柔媚清新的“甜姐儿”。她在人生的第二个辉煌阶段,浪漫与激情地“和读者谈恋爱”,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家。黄宗英的第三人个生阶段,是再次成为一个浪漫故事的主人公,和大翻译家冯亦代黄昏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美国,可谓是“天堂的这一边”,一战刚刚结束,美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正在崛起,而1929年那席卷欧美以股票市场崩盘为标志的大萧条还没有来到。要是有人问: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文化上有何特殊之处?答案就是:新的时尚出现并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爵士乐带来了一个新时代。虽然后来移居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痛心疾首地抨击这种音乐不过是“交出了男子汉气”的,代表了一套“阉割符号”的“太监”音乐。但是,20年代的美国大众还是告别了贝多芬的古典音乐,涌向了爵士乐及其所代表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4.
提起王杰这个名字,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妇孺皆知。可以说,他是中国的第二个雷锋。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英模,曾险些背上“给党和人民抹黑”的罪名的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薛涌 《中外书摘》2006,(1):56-57
南部基督教保守主义运动,已经成功地推迟了青少年性行为开始的时间,也使人们对婚姻有了一种新的态度。看来,为了社会的健康,20世纪60年代的性革命,也需要这样一个“性反革命”的运动吧。  相似文献   

6.
《上海科学生活》2002,(9):22-23
“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疾病,有人甚至说现在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竞争、忙碌都可与焦虑画上等号。我们正向忙碌迈进,‘明天比今天会更忙’,这便是焦虑症的温床。”许多人反映,不知不觉中,焦虑就来临了。这种潜滋暗长的焦虑,正在成为掠夺人们愉悦心情的“强盗”。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相似文献   

7.
如何穿出牛仔裤的风采甘丘平牛仔裤的流行“土壤”最为广阔。从70年代开始,在欧美国家,50岁以下的人中很难找到一个没有牛仔裤的人。在我国,牛仔装是年轻人衣橱中的宠物,人们喜爱它不仅因为它结实耐穿,还因为它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一份年轻和自信。然而,牛仔虽然人...  相似文献   

8.
朱昱 《现代妇女》2014,(10):292-293
20世纪90年代,“红色经典”这一概念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而由央视播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将视线引向俄苏“红色经典”。在此背景中,抛弃对俄苏“红色经典”作品的偏见,将其放在俄罗斯文化的大背景中,探讨俄苏红色经典的生成背景成为一个诱人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饭桌。只有吃的好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和谐生活。然而,不同的年代,饭桌上的东西却不一样。佛日:“一粒米里看世界。”从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不难看出这30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人,没人能救你文/左心平图/流星90年代,人们不爱听乏味的爱情故事。尤其不爱听弱女人被强男人抛弃的故事。但是为什么,几乎年年月月,岁岁天天,都涌出这么多负心汉,几乎一个面孔地扮演着“陈世美”的角色,而为什么天下竞有这么多可怜兮兮的女性,不管不顾、没...  相似文献   

11.
姜莉莉 《现代妇女》2014,(12):394-394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很多的东西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屏风作为一个陈设兼隔离空间的物件,已经很少被用作居家中的主家具,尤其是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人们居住空间的限制,屏风更加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屏风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还可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陈设观赏的角色,如今这个观赏的角色也漆出了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了“老古董”。自屏风出现起,除了它本身的观赏和隔离空间的作用外,还被赋予了很多的文化内涵,无论在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民谣中。可见屏风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的角色,并历来被人们赋予很多的审美愿望。  相似文献   

12.
对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郑钧“代表的是反叛;对于7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来说,”郑钧“代表的是理想。而用郑钧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个工作着、生活着的普通人,一个为生计和创作奔波的男人……  相似文献   

13.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30年前甚至10年前,人们生活在异常单一的社会体制中的日寸候,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人生规划以及生活兴趣等问题,呈现不出多少个性化色彩来。人们对那种特定年代的特定生活方式也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今天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各种不同的新型职业不断兴起,各类行业人才被一批批培训出来,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结构日益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原因非常简单,以前我们生活在“传统”中,而现在我们生存在“新社会”。作为21世纪的一个新职业,社会工作师即将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新崛起的职业“亮点”,社会工作者队伍即将站立社会潮头,引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林 《金色年华》2008,(6):19-20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祥云火炬回到了祖国大陆。经过近一个月的风雨洗礼,奥运圣火已蕴含了更深沉的情感,火炬传递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这注定是一个特殊的五四。在此次反对杯葛北京奥运的行动中,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第一次以主角身份集体登场,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他们的担当、责任和对国家的热爱,引发出人们对当代青年的全新认识,也引发了社会对五四精神和爱国主义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尹新  汤礼春 《当代老年》2014,(12):30-31
1960年5月,我在经历了十年的戎马生涯后,转业到了地方,被分配到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秘书科工作。那正是一个大饥荒的年代,整个社会的话题似乎都集中在“吃”上,人人都在想方设法搞吃的,红薯、藕、南瓜、萝卜这些平常人们看不上眼的杂粮、蔬菜此时都成了抢手货,都成了许多人家里的主粮。  相似文献   

16.
安子 《女性天地》2008,(4):48-49
郑渊沽,对于出生于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27年前,郑渊沽创作了一部3万字的童话——《皮皮鲁外传》,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中国童话界的“大腕”、虽然他的最高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可他却单枪匹马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从写刮印再到发行,他统统拿下。郑渊洁的童话影响了整整一代中陶少年儿童。就是这样一个“童话大王”,在教子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子童话。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在中国,生儿育女不只是个人的事。从上世纪70年代“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80年代”只生一个好”,再到如今“还是两个好”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讨论生育政策去向的时候,我们必须关注的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现有的生育政策将造就怎样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个“见字如面”的年代,远在他乡的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达都是通过书信。当年的知青,把写信当成最主要的精神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候,咫尺天涯,没有眉目传情和肌肤之亲,书信是表达爱情唯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面孔。时代的面孔总是通过一定的具像表现出来,无论你看到或是视而不见,无论你记住或早已忘却……39年前的墙头“宣传画”,是留给那个时代人们刻骨铭心的“面孔”。经历过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火红的年代。而如今,我们目之所及的户外广告,正以一个时代丰富的表情,告诉我们许多许多关于今天的生活和心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年代:一方面在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引入中国已成定势;另一方面,“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民族觉醒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形式上相对统一的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得长期以来“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新思潮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附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