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强烈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性、新闻时效性。由于它的对象多是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社会和当地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以及最近报道的新闻,因而其新闻信息性是很明显的。我们的新闻评论直接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其精神,是受众获取这类重要信息的渠道。微型评论包容着很大的新闻信息量。新闻评论的“由头”是传达具体新闻信息的重要环节,至于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更是一种信息。我们的新闻评论观反对不顾党性、牺牲准确性去“先声夺人”,但这不等于提倡“旧闻评论”。我们主张在坚持党性前提下,准确及时地去评论各种新闻事实,绝不耽误。  相似文献   

2.
“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小说由诗发展而来,而中国小说极少用诗去写,但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是发展多变的:《三国演义》的诗多用于评论;《水浒传》的诗多用于描写;《金瓶梅》中多用曲辞,多写市井生活;而《红楼梦》中的诗则起着结构小说的重要作用。以诗入小说,是中国小说的独特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3.
最初看到刘君生章研究著名记者林里的专著《中式新闻学———论林里的新闻作品》书稿时,是让我为该书稿写序言的。我坚决辞谢了。理由说来也很简单。第一,我写了几十年文章,到了离休后才算悟到点自知之明,即阅读或评论一部研究专著时,如果对被研究的对象及其著作所知...  相似文献   

4.
随便乱翻书,发现《贞观政要》有《论诚信》一章。现在可谓诚信热,从高考的作文题到报上的新闻、评论,加上2001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发言,都涉及诚信问题。于是把这本摆在书架上多年的书看了一遍。《论诚信》头一段就很有意思。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奏请朝廷去除佞人。唐太宗李世民问他:“谁是佞人呢?”那人回答:“臣在民间,不知谁奸佞。陛下可以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不怕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顺从迎合的,就是佞人。”李世民对封德彝说:“流水是清是浑,决定于源头。国君好比源头,百姓像流水。国君自…  相似文献   

5.
关于电影《阿凡达》,看的人多,说的人少,大家只是欣赏,似乎没有多少话可说。自我的《“地球人”到底有多坏?》(载《艺术世界》2010年第3期)发表后,有人转发给我一篇海外评论,指出《阿凡达》是一部“烂电影”,因为它攻击现代文明;而攻击者自己却并不想过原始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书面表达,新闻写作,就是记者把他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发表出去,所以叫“记者”、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那么全面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的记者报上经常有名(写稿多),可他就是出不了“名”(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而有的记者见报的稿件并不多。但却很有名。这其间的区别在哪里?我以为,就在于是否有独到的发现。一位研究写作的学者曾这样说:一个写作者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大概就在于他必须不断地对现实存在有所发现。这话是极有见地的。一般人则不必非要如此。他可以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通过报道或评论新闻事实,或暗或明地表达某种思想观点,从而对受众产生影响作用的那种特性。要正确理解上述定义,还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闻指导性与新闻宣传的指示性存在根本差别。根据定义,新闻指导性的产生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或评论,受众是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才受到传者思想观点的影响的。倘若受众并不接受新闻事实;或者接受了,却是从与传者相对立的方面去理解新闻事实,那么新闻指导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看来,新闻指导性依附于新闻事实,没有新闻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指导性。再者,…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陈志超《南京社会科学》今年第一期,转载了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文章《深化企业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樊卓然教授专此写了评论,题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闪光》,对程文大加赞扬。我对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很是赞成,愿借《南...  相似文献   

9.
霍林东安徽肥东人,193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与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等以及论文、评论百余篇。陈宗胜1954年10月生于山东省威海市。1990年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后证书。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长、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已出版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IOO多篇。其中有G篇获不同层次学…  相似文献   

10.
批评作为渡河之筏捕鱼之筌─—论李健吾的随笔性批评文体温儒敏现代批评讲求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是对传统感悟性批评的突破与发展。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来,多数批评家的评论文章都采用严肃的论说文体,注重分析归纳、逻辑推断,有的则是堂堂正正的高头讲章式...  相似文献   

11.
“活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它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你活着、他活着、我们都活着。但是为什么活着,活着该做些什么,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哲学的问题。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写过,他在地坛里多年“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谌容更以《活着的滋味》为题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小品,它借助几位有代表的人物之口,述说着为人在世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表现了在改革大潮冲击之下,各种人物的心态,他们的奋斗、追求和无奈:有的人逢场作戏,游戏人生;有的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有的人春风得意,驷马高车;有的人委委屈屈,怨天尤人……这些不谐和音,组成了一曲当代中国人“活着的人生滋味”的交响曲。于是“活着”常常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10月。目前,该所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聘用),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其他人员4人。 该所以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和传播学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和科研发展方向,在建所不长的时间里,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有的研究成果如:《再论舆论监督》、《简论地市报应充分发挥小型报纸的优势》等论文先后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国家级新闻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应重视学习与借鉴新兴的传播学》被《新华文摘》选摘,还有的研究成果被《光明日报》刊登。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鉴于对国民党当局的失望.对民族前途与国家命运的担忧,知识分子不再延续白色恐怖下的缄默.而是采取各种方式对国家的出路发表意见,希冀能影响当局。报刊议政是当时知识界的一个主要动向。其中,《独立评论》《大公报》等是非党派知识分子论说的园地,《再生》《时代公论》则代表了党派知识分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新闻精品王泽华新闻精品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与重视的学术命题。一篇重大的新闻精品,其社会影响与历史价值,并不亚于一篇文章,一部书,一台戏,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许多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与手段塑造的重大先进典型其雏型往往可追溯于片帛碎简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新闻事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新闻理论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外,它被称之为“首席文字”,由此出现许多著名的专栏作家;在我国,它被称之为“旗帜和灵魂”,是各种新闻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焦点访谈”,已成为上至共和国的总理、部长,下至平民百姓热心关注的节目,各新闻媒介的新闻评论的专栏评论,署名评论的开辟与增加,打破了多年来新闻评论单调而平淡的沉闷氛围,其中也出现了很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新闻佳作。但是有些新闻评论总是不吸引人,其原因之一就是缺…  相似文献   

16.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关于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宏观研究,概略地说明了各大方言区在六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的关系:方言的结构体系是多层次的整合,有的单纯些,有的较驳杂;方言区内部差异的大小则造成向心离心之别;从方言的分布看,有的扩散,有的收缩;方言接触时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有不同表现;方言的应用有的很活跃,有的正在萎缩;方言的演变则有快有慢。  相似文献   

17.
陶大坤 《理论界》2007,(5):98-99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新闻评论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写作上向个性化发展;内容上从题材单一化走向题材多样化;立论重点转变为以启发引导为主;篇幅上呈简短化、小型化趋势;同时,新闻评论也开始走向开放式、群众化。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导向性、针对性、科学性等显著特征的评论文章。它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或者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立场和态度的评论文章。它与新闻报道不同。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主要是报道事实,而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新闻评论又是对新闻报道的概括和提高,它可…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要增强其舆论的引导力,首先要打造立体化的言论格局;其次要创新评论的表现形式;再次要加强评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