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代全真教教徒王重阳、马钰、丘处机等人创作了大量诗歌,体现出独特的诗学观。他们不仅以诗歌来传道悟道、教化他人、联络道友、增进感情,还以诗歌来抒发道情和诗情,将诗歌当成传道、交友的文字游戏。他们的跨界创作偏离于诗言志、诗缘情的主流,成了宗教界、文学界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全真道是金代著名道教,创始人王重阳。在王重阳劝化马丹阳的过程中,关于藏头拆字词的运用耐人寻味。藏头拆字词是金代道家词中特有的一种词体,其作者仅限于王重阳和马丹阳,它对于马钰的被劝化起了关键作用,由此看来,王重阳去世后首先由马丹阳来继承全真教主的地位并非偶然。也许在劝化之初,王重阳在综合各方面因素之后就已经把马丹阳作为后备掌门人的人选了。事实证明,马丹阳确能不负重托,王重阳的选择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贾曾的谱系,《元和姓纂》卷七贾氏条载: 唐叔虞少子公明,康三封于贾,后为晋所灭,以国为氏。(贾国,即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一云在今陕西蒲城西南。《寰宇记》:“蒲城县有贾城,古之贾国。笔者注,下同。) 长乐汉长沙王太傅贾谊,洛阳人。十代孙龚,居武威。龚孙诩,魏太尉。生玑,长乐令,(长乐,晋时有二地:一为西晋所置长乐县,在今河南安阳市东;一为长乐国,治所在今河北冀县,西晋太康五年置,北魏时改为长乐  相似文献   

4.
南宋知名士大夫文人陈从古,<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陈从古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于其生平未备者尚十数事,兹予辑补.要点有:从古,字又作"希颜"、"唏颜".斋名敦复斋,人称敦复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闰四月后至二十四年(1154),左迪功郎、临安府富阳县(今浙江富阳市)尉.约绍兴二十九年(1159)至三十二年(1162),左宣教郎、邵州(今湖南邵阳)州学教授.约孝宗乾道二年(1166)至五年(1169),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约乾道五年(1169)至七年(1171)间,曾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1171),知蕲州(今湖北蕲春一带).同年十二月前,阶官已至左朝散郎.淳熙元年(1174)五月,已权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公事.二年(1175)春,以言者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九年(1182),主管南京鸿庆宫.尚著有<和简斋诗集>、<和梅诗>、<万历会同>等.  相似文献   

5.
辽宋之间礼聘频繁,双方使节往还不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宋真宗景德二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孙仪等至燕京;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辽圣宗开太五年(1016年),张士逊等至上京;宋仁宗皇祐三年,辽兴宗重熙二十年(1051年),曾公亮等至鞾淀;宋仁宗至和六年,王拱辰等至混同江。  相似文献   

6.
婉约词派的一代宗师李清照,犹如一颗毫光四射的宝石,牢固地镶嵌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九龙壁上,光辉灿烂,千古不朽。李清照(1084——1155年左右,即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七年至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左右),号易安居土,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擅长古文,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称后四学士(王学初《李清照事迹编年》),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  相似文献   

7.
南宋知名学者、文学家罗愿,有传附见《宋史》其父汝楫传后,甚简略,于其生平仕历多所未备。《全宋词》小传虽较《宋史》为详,可补者仍有若干事,兹予增辑。要点有: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荫补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故地在今浙江富阳、桐庐之间)税。二十八年(1158)五月前,皆在此任。约三十一年(1161)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右承务郎、监饶州景德镇(今属江西)税。乾道元年(1165),监南岳庙。约三年(1167)至六年(1170),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1172)起,通判赣州(今属江西)。曾摄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冬间仍在赣。六年(1179)二月至九年(1182),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九年秋或冬,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十一年(1184)七月病卒于任。尚著有《新安志》。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刘勰卒年问题一直疑不能定,暂有结论亦不能圆通服人.史料表明:刘勰在普通七年三、四月离开东宫,大抵因临川王萧宏请托,代其上定林寺整理经藏,中大通四年正月"功毕"后出家,中大通五年初卒.  相似文献   

9.
论龙门派道教思想与明清全真教的盛衰王志忠全真教是由陕西人王(1112-1170年)于全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在山东创立的"新道教"。五十余年后,其弟子邱处机(1148-1227年)受到成吉思汗的礼遇,全真教在蒙古帝国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一度达到了非...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的洛阳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时期的洛阳,不仅政治上与长安并称东西二京,同时又是中外闻名的商业都会。按照商业贸易的情况,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洛阳商业大致可分为繁荣与衰落两个时期。自隋大业二年(606年)新建洛阳城的工程峻工至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为商业繁荣时期,时间为一百四十九年,自“安史之乱”至天祐四年(907年)的唐朝灭亡,则为商业衰落时期,时间为一百五十二年。繁荣与衰落两个时期所历时间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与洛阳“七老会”及“九老会”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宴集活动,参加者同为9人。春天宴集,因狄兼謩、卢贞年未70,虽与会而不列为"老",故应当称为"七老会",编集《七老会诗》;夏天宴集,李元爽、如满加入,与会者均年过70,可称为"九老会",未编集。古今学界对这两次宴集的人名、会名以及前会唱和集名等有很多误记。又,《七老会诗》以年齿为序,这种编集排序的方法在唐人唱和诗总集中较为罕见。其后,宋有"至道九老"等,日人南渊年名办尚齿会等,可见白居易洛阳宴集唱和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春眞人丘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山东栖霞)人,金朝末年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号长春子。丘处机“未冠出家,师事重阳眞人(王喆),而住磻溪、龙门十有三年”,“暮年还海上”(《长春真人西游记》,以下未注出处者均见此书)。蒙古灭金前后,北方地区长期陷于混乱,人们看不到现实的出路,多用宗教作精神麻醉剂,道教日益兴盛,全眞教的流传日益  相似文献   

13.
佛说自汉末入中土,初期桓、灵暨后,大系凡二。一为安息僧安世高(一作安清)来洛阳,译《安般守意经》,传汉人严浮调,衍禅法一派,静心思虑。一为大月氏憎支娄迦谶(一作支谶)来洛阳,译《般若道行经》,继大月氏人支谦,随父归化中华,任吴孙权博士,承支谶绪,衍般若一派,智慧照达。般若至晋、宋间衍六、七家,浸与三论(中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隔海与山东半岛相望,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山东半岛经过渤海海峡,往来东北大陆的枢纽,又是军事重镇.金代在这里建过州县等行政机构,并有重兵镇守.《金史·地理志》卷二十四:“复州,下,刺使.明昌四年(1193),降为刺史.户一万三千九百五十.县二、镇一;永康(旧名永宁,大定七年更),化成〔辽苏州安复军,本高丽地,兴宗置.皇统三年降为县耒属,贞祐四年(1216)五月升为金州,兴定二年(1218)升为防御〕.镇一,归胜.  相似文献   

15.
据《唐会要》卷六十载:“(元和)五年二月,御史中丞王播秦:监察御史,旧例在任二十五月转,准具员不加,今请仍旧;殿中侍御史,旧例在任十三月转,准具员加至十八月,今请减至十五月;侍御史,旧例在任十月转,准具员加至十三月,今请减至十月从之”。(《容斋四笔》、《文献通考》中的待御史的任期为十二月,馀同)。知姚合宝历元年初至大和元年正月为监察,大和元年二月至大和二年三月为殿中御史。冬,与贾岛、马戴聚会于洛阳。  相似文献   

16.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和叙事意象等方面来考查原文的叙事要素和叙事特征,在对比Witter Bynner,Burton Watson,吴钧陶,王大濂,孙大雨,万昌盛、王僴中,许渊冲等译者的七个英译文本叙事翻译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叙事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17.
《艺风老人日记》共出现陈三立的名号221次,记录了日记作者缪荃孙与陈三立从光绪十七年(1891)到民国七年(1918)交游往还的史实,为我们了解、研究陈三立的人事关系、诗作本事、诗钟活动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从其建立起(618年),到安史之乱止(755年),是它的极盛时期。洛阳在唐“贞观六年(632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657年)曰东都,光宅元年(684年)曰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742年)曰东京.上元二年(761年)罢京,次年,复为东都”。在盛唐期间,有五帝在洛阳居住达四十二年之久,其中武则天居洛有三十余年,称帝后,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国都。这是洛阳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伯国的记载,我国的《三国志》和朝鲜的《三国史记》皆有不实之处。伯固应是高句丽第六代王宫之孙、第七代王遂成之子;他在位的时间应是汉顺帝年间至汉献帝执政的头两年;他死后由其长子男武(故国川王)继承了王位,而男武与伊夷模(山上王延优的别名)并非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哲盟实剂》一书,王士仁撰,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黎树县春和石印局刊行。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十五章,一至七章是上卷,余为下卷,约六万多字,附各类地图九幅(包括行政图、林业图、渔域图、铁路图、矿产图、山岭图、河流图等)。这是一部介绍哲盟状况、筹划哲盟经济的著作,同时也兼及论到哲盟的地理山川、民族构成、政治形势、风土人情等等。《哲盟实剂》于历史着墨不多,但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研究哲盟历史的重要参考书。自此书问世以来,已近七十年,它是我们了解清末民初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