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后起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体系,真正起到在经济起步阶段的“助推器”作用.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保护和培育,避免越位、缺位、错位等政府失灵,逐渐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17-17
认真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推进重大改革特别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抓好高端制造业和“两头在沪”生产在内地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区域的开发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3.
吴明华 《决策》2006,(2):10-11
在今年地方“两会”中.“又快又好”地发展,创新、降耗、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教育、医疗……这些词汇炙手可热。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廊坊市信息化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思维模式,应该从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和信息化的协同化着眼考虑,把廊坊城市信息化与“大北京”、“环渤海”区域经济圈的信息化建设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廊坊市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9):30-31
继200B年12月中央制定并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后,各塔区市有关人才引进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乃至“万人计划”也纷纷出台。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各地方更加注重将人才引进计划与当地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相契合.通过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和专业才能的转化及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占领新兴产业高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5年底,国务院就“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下发通知,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仍非常严峻。为此,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提高地方领导文化责任自觉。  相似文献   

7.
郑阳 《管理科学文摘》2011,(13):156-158
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东、中、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的物流需求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物流发展状况。从各个区域乃至国家范围来看,物流基础设施等的发展不同,结果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物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重新走先进国家和区域渐进式的物流发展之路,将是一个成本高昂的漫长过程,一方面不能尽快达到企业的高速增长对物流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将长期滞后于先进国家和区域。但是,我国物流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存在着“后发优势”。因此我国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 “后发优势”,通过借鉴先进国家和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技术的模仿创新、制度的借鉴改造、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正>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昭示了未来我国制度创新的一种倾向:考虑到我国区域空间的巨大差异,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发展中的不同重点,设立不同侧重点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分类指导区域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似乎会成为一个趋势。在人们对国家设立“新特区”越来越关注之际,第三个“新特区”尘埃落定:6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成渝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9.
“双转移”转变发展方式广东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双转移首开资金竞标3个胜出者分享15亿元大蛋糕 广东“双转移”虽遇难题但汪洋强调“三个坚决” 与国务院珠三角规划相呼应广东全面改革不再“摸着石头”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表达“国家存在感”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我们必须要学会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并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话”。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发挥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指导下,国家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国家与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高教管理体制。国家重点高校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的科技优势和资源,相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这些高校更容易获得国家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及各地方“十一五”规划纲要先后出台,各地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路线也日益清晰。本刊将陆续推出“‘十一五’区域发展路线图”系列,分别探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等四大区域“十一五”发展思路和重点,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李萍 《领导决策信息》2012,(19):32-F0004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京津冀地区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区。由此可见,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冯岚 《管理科学文摘》2012,(16):110-111
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于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本课题组在对浙江省台州地区200家中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领班”人才为目标、以“I+N”课程包为特色的服务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形象名片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文化形象原本就是文化图腾的演化延续,是地方特征的文化表达;说其“新鲜”,是因为近来在一些有心人的刻意雕塑下,各地的文化形象越来越清晰化、格式化、市场化、工具化。  相似文献   

16.
和谐德育,是当今教育一大主题。德育入情、入脑、入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2003年,我们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为我们增强德育工作的区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7.
环境权力在多层级政府间的合理配置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石。本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建立了环境分权理论框架,聚焦中国多层级地方政府,基于环保系统人员数测算了省、市、县环境分权及其动态变化,对省级以下环境分权定量研究进行了深化拓展;利用1992—2015年面板数据的多种工具变量回归,定量评估了多层级环境分权的污染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中国环境管理向县分权和向中央集权并存,省级、市级管理力量被相对削弱;环境权力下放至县属于“过度分权”,加剧了工业污染;扩大市级环境权、特别是监测权有助于工业污染减排;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强力协调“中和”了县级增污和市级减排效应。环境分权的治污效果因不同管理职能、污染物和区域迥异,其政策启示是,应探索按管理要素划分的,与区域特征、污染物类型相契合的灵活性的纵向环境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深耕”文化产业,既是提升涪陵区人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涪陵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打造“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需要,要着力打造涪陵本土文化品牌,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52-55
“地方形象”就是能引起公众感知,并由地方内外的公众作出评价。形成一定观念的地方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地方的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市容市貌、社会风尚、公仆为政、居民素质、社会秩序、服务效能和生活质量诸方面。良好的地方形象不仅能折射出区域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加快对外地方形象传播,已成为目前各地政府重要工作。许多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宣传攻势”,  相似文献   

20.
4月24日,黑龙江省委第十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的决议》。《决议》称,建设八大经济区,是区域发展理论在黑龙江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是对全省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深入实施并不断完善“八大经济区”规划,必将有力推动黑龙江区域发展呈现“分工合理、优势发挥,东西呼应、南北互补,内外相联、全面跃升”的良好局面。黑龙江省今年确定投入5000亿元全面实施“八大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