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五、南朝冕服的复古与创新 “制礼作乐”之事往往要以国势为基础,风雨飘摇的小朝廷多半不会不自量力,在礼制上妄作更张。像东晋在江南艰难立足,礼制上就能简则简。南北朝则已走出了历史的低谷,南北同呈向上气象。看上去“盛世”有望,君臣便都忙碌起来了。创制热情,在南北两方引人注目地同时升温。这既出于政治行政需要——汉魏旧制已不全适合时代发展了;也是出于文化需要——通过“制礼作乐”来夸耀繁荣昌盛、弘扬中华正统①。对这两种需要,《周礼》都可以提供资源。刘宋及萧梁着手舆服复古,《周礼》明显推动着冕服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蒙元秘葬形式以及服饰制度记载严重缺失等原因造成当下对元代舆服制度实施以及冕服使用的情况不甚明了.元代舆服制度实施的是汉法的一部分内容,而实施汉法在蒙元时期始终遇到较大阻力.元世祖时期逐步建立了舆服制度,武宗时期设立了与舆服制度配套的机构,仁宗、英宗时期不断完善舆服制度.《元史》记载宪宗、英宗和文宗三位皇帝在祭祀时使用了冕服.元代冕服制度并未一直贯彻执行.元代前半期虽然已经有冕服制度,但直到英宗以后才比较完整地执行.  相似文献   

3.
<正> “《周礼》是古代典籍中记载政治和经济制度最有系统而篇幅又较多的著作。”从会计角度看,它反映了西周或东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思想。对《周礼》中体现的会计,现从财产管理组织、会计职能,会计方法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财产管理组织 由金文证实的“六卿”制度,在《周礼》中有比较清楚的介绍。天官冢宰掌邦治,辅佐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女官的记载始于《周礼》,至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女官才出现,北魏孝文帝根据《周礼》的记载,参照秦汉以及南朝等政权女官设立的实际情况,正式确立女官制度。自此,女官正式从后妃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系统。北魏孝明帝时期又根据女官的等级,对她们的服饰、丧葬等给予了细化的规定,由是将等级制度贯穿于女官生前、身后的方方面面,成为隋唐女官制度之先声。  相似文献   

5.
《周礼》中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早期乐诗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王官文化信息.大师作为瞽睬之长,掌教“六诗”,主要服务于上古王官之学.由于周王朝对百工技艺教育的重视,瞽睬在当时社会分工中被选为文化传播主体,在典乐诗教体系中,瞽睬大体承担着管理、授学、表演等具体职能.这对早期“六诗”的生成传播产生了重要意义.伴随巫瞽文化地位的丧失,周代“六诗”亦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百国“春秋”对西周叙事散文叙事功能、体式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大多有一个叙事框架,但它和西周铜器铭文一样,是西周史官强化天子的权威和铭功的记事功能的实践.这种强化导致了叙事细化和言、事相兼的具有文书性质的叙事散文体式的产生.春秋时礼崩乐坏,史官的职责更多转向了“守典奉法”,即借历史著述和对君臣违礼犯法的记载来规范当时的君臣行为.适应着这一职能的转变,春秋时期的百国“春秋”在叙事功能上也由西周时期的强化天子的权威和铭功转向了“守典奉法”,并由此导致了西周重在记载礼乐仪式的文书式记事向记载事件发展过程和重视文采的历史著述的转变. .  相似文献   

7.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这必然导致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不平等。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差异,正是先秦统治者将“亲亲”、“尊尊”、“长长”以及“男女有别”等一套宗法制精神“外化”于丧礼服饰中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维系和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统治和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周礼》古称《周官经》,是我国古代姬姓周王朝经国治民的典章。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相当广泛,凡国之大事,都作了全面系统而详尽的记载。它依天地四时设六卿之官,掌国家六典,以佐王建邦国,治理天下,实行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但在汉代发现《周礼》时,已无《冬官司空》,以《考工记》补代之。这就是说,《周礼》并不是周初所作,也不是孔子“修礼”之作。作者及年代虽无据可考,但也不是凭空杜撰,它是西汉古文经学家刘歆校里皇家图书时而发现,并为王莽所重视。当时曾悬赏寻找《冬官  相似文献   

9.
北朝的都督制,特别是东魏、北齐的行台制与北周的总管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独特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学界对其长官的等级关注不多。经过对史料详细考辨后的研究发现,北魏都督职位等级划分虽采魏晋南朝之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北周总管的等级划分方式与北魏都督制有一脉相承之处;东魏、北齐行台长官不像《隋书·百官志》所说的只有令、仆两等,而是高至录尚书事、低至尚书左丞,至少有六个等级。对于北朝都督、行台、总管长官等级的考辨有助于深化对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周礼》一书记载乡遂组织系统甚详:一国之内,分为国野两大区域。制国为六乡,由比闾族党州而上达于乡。制野为六遂,由邻里酂鄙县而上及于遂。其特点是以国家政权向个体农民家庭直接授田为基础,按地域以整齐划一的编制来组织编户齐民。《周礼》的乡遂组织规划,不独与西周事实不符,与战国的郡县乡里地方组织也不一致。它只不过是《周礼》的作者把西周、春秋、战国诸不同阶段的一些制度杂揉在一起,按“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原则,比照春秋后期兴起的建制步兵编制而设计的治国兰图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三皇五帝"是古人努力建立的一个大体符合人类进化吏及中华远古史发展历程的一个有时序的古史体系.在古人那里,所谓"三皇五帝"主要是一种人类进化发展阶段、历程的安排与推测."五帝"恰如夏、商、周或元、明、清一样,其间既有并列发展的族群关系,更主要的则是表达按族群、部落兴旺发达的先后顺序及演变关系排列而成的一种中华远古史,它们本质上是一种族群历史和关系,同时古人又将其人格化,奥秘即在于此.无论"三皇"或"五帝",在古人那里都不是同时并存.仅把"三皇五帝"视为几个具体的人或康熙、雍正、乾隆那种关系,它当然是伪史,但这有违"三皇五帝"的本意.也有违古人的本意.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无法成为否定传说时代历史或"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的依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2.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即我国原始社会末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是古代传说中的全神“三皇”和半神半人的“五帝”。夏至周,是帝与王分辨的过渡阶段。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他“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自命为“秦始皇帝”。西汉以降的皇帝,自命为天子。三皇五帝经历了由兴盛至衰亡的过程。经考证研究,“天帝”就是虞舜,织女是天帝舜的孙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伦理形态的基本范型—"五伦"社会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全面搜寻古代典籍相关记载入手,考察了战国楚墓出土文物"镇墓兽"的真实名称与身份,认为"镇墓兽"即"坟羊",应为"幽都"主宰,即死亡和毁灭之神,其巫术神话衍生物有"夷羊"、"土伯"等,其原型应为麋鹿,其产生年代不会晚于殷商,为上古墓葬中的厌抑之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嗥为“民神不杂”时期,少皞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项“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6.
《周易·革》经文中曾两次出现“巳日”,历代注家对此所作的解释多有不通。经考,“巳”即癸巳,癸巳即武王伐纣起始日。“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及“三代大火星象”(均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题)认定武王伐纣始于戊子日,比癸巳日早五天。本文经过对“戊子”、“癸巳”二说的比较研究,认为“癸巳”说较“戊子”说可靠。  相似文献   

17.
“帝”起初是指对氏族群体蕃衍作出贡献的父祖辈领袖人物。“黄帝”名号及黄帝族的名称最初可能来源于:远古时代居住于黄土高原部族的崇谷崇地情结;东方部族对该部族人的蔑称;白色人种与黑色人种对黄色人种的称谓;而不可能来自于铜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三皇五帝是古人努力建立的一个大体符合人类进化史及中华远古史发展历程的一个有时序的古史体系。在古人那里,所谓三皇五帝主要是一种人类进化发展阶段、历程的安排与推测,五帝恰如夏、商、周或元、明、清一样,其间既有并列发展的族群关系,更主要的则是表达按族群、部落兴旺发达的先后顺序及演变关系排列而成的一种中华远古史,它们本质上是一种族群历史和关系,同时古人又将其人格化,奥秘即在于此。无论三皇或五帝,在古人那里都不是同时并存。仅把三皇五帝视为几个具体的人或康熙、雍正、乾隆那种关系,它当然是伪史,但这有违三皇五帝的本意,也有违古人的本意。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无法成为否定传说时代历史或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的依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9.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但山东地区的诸侯国则仍与王室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周初社会结构的分解合并与国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形成于周初。周初分封是古代“自然长成的结构”的大分解、大合并。宗法制是对亲属关系的首次政治和组织改造。周公制礼是对社会生活习惯的有序化变革。随着宗法结构的解体,郡县制、成文法出现,战国时代的国家形态高度成熟,其发展水平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的雅典及《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罗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