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委员 第二委员第三委员套( 辨 第五委员行政和预算联合国近东巴发展规划毒黄套惯防和控制犯罪毒贡会跨国价司奏员套自然资源委靖套寸案协调委员会人类住区委爵套同政府问机构谈判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麻醉口∞委员会妇女地位委员会人权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人口委员会统计委贡会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再会欧洲经济委贡会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非洲经济委员会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类住区^生境_)中心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国特别基金联合国大学联合图环境规划署联合田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世界粮食计划暑联合国难民事…  相似文献   

2.
夏雨 《今日南国》2010,(10):28-29
“2010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在中国和印度的带领下,预计增长幅度将达7%。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达9.5%。印度预计达8.3%。”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SCAP)今年5月6日在全球22个城市同步发布了《2010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该报告分析了亚太地区经济复苏状况,并向该地区政府提供了具体的经济社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人的身体、行为和意识不断被数字化,人口的概念也由自然人口向数字人口拓展。数字人口不仅包括数字化了的人类人口,还包括计算机专家系统、机器人、类人脑和数字孪生体。数字人口的死亡、出生、分布、人口再生产、劳动和消费属性等均与人类人口有根本性的区别。人口学由人类人口学向数字人口学转变,而数字人口学最终将朝着智能人口学方向发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传统人类人口学的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均出现了巨大突破。从应用来看,数字人口学在人口监测、人口普查、应急管理、战争模拟、疫情防控、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仿真模拟、个体智能化管理(含健康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住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住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上古时代的巢居与穴居阶段。此时的居住方式基本上是流动的,故有所谓"行国"之说。(2)起始于新石器时代而传承不息的乡村聚落阶段。遍布长江两岸大江南北的乡村聚落,具有"寄情山水,亲近自然"的特点。(3)起自奴隶社会而不断发展的城市住区阶段。城市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长江流域城市起源早、发展快,近代以来城市数量已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5.
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场所。本文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是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并通过秭归桔园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住区景观地域特色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住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很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和特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生态住区的建设情况,提出生态住区应包括城市生态住区物质生态层和精神生态层的建设,认为我国住区环境建设要以“改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为起点,营造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生态住区建设,并最终促进住区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引力场论的提出人类社会进入18世纪以后,特别是自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以来,城乡社区格局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质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世界总人口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乡村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在1800年以前,上溯到人类产生城市以来的几千年,世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始终没有超过3%—5%。而从1800年以后至今不到200年的时间,世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便由3%增长到50%左右,大约每隔50年翻一番。目前,这种加速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据有关方面的资料预测,到21世纪末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3日,随着蒋宏坤市长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女士手中接过授予南京的"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的开幕式被推向高潮,短短的15分钟开幕式古都韵味尽显,国际元素荟萃。  相似文献   

10.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日益发达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而工业革命又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同时,城市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当前,全世界正经历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据预测,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占人类的一半,下一世纪初,全世界人口的70%将居住在城市。我国大中城市之多已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目前城镇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压力过大、传统资源趋向衰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社会将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并对此非常重视。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一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在1987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系统研究了持续发展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性“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的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会上通过了…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发展委员会在不久前召开的第35届会议上告诫各成员国: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而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之众、发展速度之快是十分惊人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将给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对预防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研究     
在现代世界,城市在社会生活中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预测到2000年城市居民的人数将超过世界总人数的一半,少则51%,多则61.5%。苏联仅仅从1959年到1979年期间,城市人口就增加了6300万,而达到16300万,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已从48%增加到62%。苏联在小城市和大城市(10万人口以上)之间的人口分布比例所出现的变化趋势是,大城市人口在增多。1926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安全议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人类安全研究大多局限于20世纪50年代的传统主题,如援助机构、联合国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等。近年来,城市地区安全问题、发达国家人口、原住民族、商业利益集团、新全球治理和三方合作等日趋成为影响人类安全的新变量,应该纳入人类安全议程研究范围。其中,跨国公司在冲突管理、冲突化解与和平重建中的角色增进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互动合作关系。“多行为体治理”与“多层次治理”相结合的组织机制突破了国家间合作的传统谈判机制。总之,只有以社会安全为“增量”,以人类安全为“根本”,以环境安全为“超根本”,同时兼顾边缘群体安全,不断拓展安全建设新途径,才能实现动态的、可持续的人类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5.5亿,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6亿左右。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和普遍地增长,引起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联合国提醒世界各国“铭记着20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自1982年联合国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至今16年来,老龄问题列入了历届联合国大会的议题,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议。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37/51号);1990年第45届联大通过了《十·一国际老人节》(45/106号);1991年第46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46/91号);1992年第47届联大通过了《1992年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样几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一方面人口的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这两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这是近代社会人口再生产运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年满65岁者(七十年代前是60岁)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人口国家”(或地区)。据关国人口咨询局资料,1981年全世界有老年人口二亿七千万,占世界总人口的6%,属于“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有五十多个,一般老年人口都占该国总人口的11—15%之间,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在亚洲,只有塞浦路斯达到10%,其他国家均低于9%。近年来,日本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发展较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简称妇地会) 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设的6个职司委员会之一,建立于1964年。 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就保障妇女在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李睿煊、李香会等撰著的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类著作《从空间到场所———住区户外环境的社会纬度》一书,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该书是国内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第一本以住区规划设计的社会纬度为研究方向的专业著作。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包含物质设计层面和其背后的社会维度两个方面。以往相关理论书籍大多从物质设计方面进行了较多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起了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议,旨在建立一个致力于维护儿童权利的城市治理体系。通过对全球10个典型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治理实践的相关文本展开内容分析,基于"议题■主体■策略"三维分析框架,可以全景式地呈现儿童友好型城市治理的路径选择与实践范例。依循全球治理图景,儿童友好型城市治理具有四个方面的实践逻辑,即路径依赖性的行动逻辑、多元共治性的主体逻辑、渐进式的政策学习逻辑与包容性治理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交往弱化的根本所在,并以理性思辨的角度考察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