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法德会计监管模式的影响因素,认为法德会计监管模式与中国会计监管模式存在相似之处,它们的经验对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的完善有一定借鉴作用.并具体分析了法德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主要监管机构及其职能,对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市场上内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和负外部性问题要求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监管.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实施的传统的规则监管模式缺乏应有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实践中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困境.原则监管模式以概括性的原则作为主要监管依据,既能够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又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并可降低合规成本,代表了银行监管模式的发展方向.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当前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全面实施原则监管的条件.可行方法是针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不同领域和银行金融产品的特点,将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协调实施,互为补充,探索化解商业银行监管困境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力加强会计监管,规范我国会计市场,是在当前会计行为出现-系列的会计造假和会计失真情况下对会计业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发挥会计效用、实现会计职能的重要手段.文章拟从会计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分析入手,剖析当前我国会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努力寻求加强会计监管的新思路,探讨并提供会计监管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我国会计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三个基本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本文在对食品安全管理理论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三个问题,最后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视角,提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优化重点,构建了一个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的监管是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分析证券监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证券监管制度的回顾和反思,探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制度安排,旨在防范风险、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监管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监管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证政府成为食品安全供给主体的必然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内分别从机构设置、权力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配电价监管是电力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有效的电价监管需要真实完整的成本信息.文章分析了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成本监管的缘由,并针对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方法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与监管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课题。但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 ,金融监管还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面对加入WTO、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形势 ,要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增强管理风险的能力 ,就必须从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和监管创新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地涌现,金融业正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体制和模式落后以及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监管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保障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在自律性监管不完备和完备情况下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上市公司和证监会期望效用值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加强行业自律性监管的重要性,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碳金融市场中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市场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是政府监管.通过对我国碳金融市场基本情况的分析,得出导致碳金融市场无法有效运行的三大原因分别是CERs价格非理性波动、市场垄断和非法经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对碳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碳金融市场有效运行,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自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从组织机构、价值取向和法律制度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碳金融市场中政府监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明确行政监管的范围是实现良好监管的重要前提.行政监管范围可从三个维度来加以考察:首先是行政监管范围的横向维度,即考察由特定的行政监管对象所构成的行政监管的水平范围;其次是行政监管范围的纵向维度,即考察由特定的行政监管职能所构成的行政监管的垂直范围:再次是行政监管范围的动态维度,即考察由监管程度的变化所构成的行政监管的立体范围.只有科学、合理地对行政监管范围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从理论上回应、并从实践上满足现代社会公共治理过程中行政监管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监管进行了探讨.首先论述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然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了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全球和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律监管体系的思路,以期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政策查询和实际调查,从保障性住房监管的必要性着手,指出保障性住房监管存在的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我国以后的保障性住房监管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石油监管已经从严格监管发展到今天的市场化放松监管阶段,政府对石油行业的合理监管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和挪威等8个国家的石油监管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各国家的石油监管特点,梳理了监管历程,介绍了监管机构,分析了监管政策,并结合我国石油发展现状提出了参考意见。本文对我国的石油监管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会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银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会计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在银行监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会计报表数据是银行持续监管的基础,会计谨慎性原则同银行审慎监管在理念上一脉相通,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实质上是财务比率的演化.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加速,2006年我国的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发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中与商业银行密切相关的内容众多,这些都将对银行监管带来重要影响,需要监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证券市场在短短的20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功能不完善以及监管效率低下,折射出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存在很大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构建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SOMEI分析范式,结合我国现状,从整体的、系统的、机制的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进而重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这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电力行业特点入手,简要分析了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普遍趋势以及常用监管手段。并以澳大利亚电力监管体系为分析样本,介绍了其国家电力市场、电力监管法律体系和电力监管机构设置。结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史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将新电力改革方案和澳大利亚电力监管体系进行比对,论述新电力改革方案下我国电力监管体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食品生产领域潜在的安全风险十分巨大,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从国际经验来看,食品安全保障的核心是政府监管职能的实现.为此,不仅要克服我国传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而且要落实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机制.这就要坚持食品监管公共利益原则,合理安排现代风险社会条件下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分配.同时,也必须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监管的局限性,避免对行政监管的过度依赖,早日实现从单一行政监管体制向复合的市场化监管体制的转变,实现市民社会食品安全法治,使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之上永悬利剑.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如何完善我国电力监管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虽然新型电力监管体制初步建立,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现在的电力监管体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电力监管目标的实现。本文正是着眼于此,从目前我国电力监管体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我国新型电力监管体制的原则、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