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权力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已成为基本共识。转型时期,行政权力容易异化,行政人员容易腐化,因而行政权也毫不例外的需要接受外部监督。我国《宪法》在分配国家权力的时候,赋予了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权力。以制度构建的角度梳理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监督的状况,从而深入分析国家权力机关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构建"法治框架下的全民监督模式",保障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监督的效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张志军 《阴山学刊》2005,18(4):120-124
近年来“依法治国”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法治的重视和需求。然而,口号并不等于实际,法治口号与法治实践之间尚存较大差距,尽管法治口号震天响,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仍十分严重,如何防止滥用公共权力和遏制权力腐败,成为当代民主与法治的重大课题,因此要着重从权力制约的价值基础,权力制约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及完善我国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权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其关键。只有依法治权,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法治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任务顺利完成,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目标顺利实现。而要真正依法治权,就必须做到:在治的主体上,国家权力机关与非国家权力机关相结合;在治的客体上,治权与治官相结合;在治的环节上,把对权力的获得,对权力的运行的制约、监督与对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相结合;在治的方式上,监督与制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试论权力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权力缺乏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而腐败与法治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依法治国,实行法治,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权力制约是法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推进法治的重要环节。要有效地制约权力,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权力制约机制,包括分权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依法治国重要意义的阐释是其逻辑起点;实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统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相统一,以及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统一是其理论支点;推进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干部依法用权、人民依法监督是其实践基点;坚持党的领导与树立宪法权威相结合,提高干部法治修养与加强权力监督相结合,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与培养群众法治意识相结合是其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常桂祥 《东岳论丛》2000,21(2):17-20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们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进步。而要实现依法治国 ,就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因为作为一个法治国家 ,民主政治是其本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其基本原则 ,依法办事是其基本要求。这一切的实现无不依赖于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为了达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 ,应重点抓好对权力主体产生方式的制约、对权力进行过程的制约、对权力运行后果的制约三个环节。对权力制约的各个环节最终还是要靠法律的途径才能保障其实现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一切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转型的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选择。对法治的建构必须厘清权威、权力、权利三者与法律的关系:在宏观上,树立法律权威和政治权威应具有合法性;在中观上,权力依法行使并受法律制约,法律对其制约进行制度安排;在微观上,高扬公民权利,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只有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上对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进行探索,法治才能在内容上全面地超越人治,在本质上历史性地超越传统法治;才能实现实质法治对形式法治的价值超越,实现法治对以法治国的思维超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法制现代化的方向,以政府和社会、个人三方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国未来的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8.
张莹 《东岳论丛》2002,23(4):54-56
行政权力的滥用和缺乏制约、监督 ,是我国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尽管国家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 ,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行政。用法律的强制手段 ,从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方面来解决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规范、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这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也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有序地管理社会事务,是新时期政府推动和负责社会管理创新的主渠道.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建设法治政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法治途径.行政检察监督可以依法监督和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其核心是能动地发挥检察职能.前移法律监督关口,是检察权监督行政权力的创新举措.行政检察监督必须依法、规范运行,要从制度建构和法律实践层面进行法律论证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权力不受限制,必然会产生腐败。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对权力实行制约。如何实行对权力的制约呢?(一)权力的配置要合理;(二)要以权力制约权力;(三)要以权利制约权力;(四)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在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列宁进行了艰巨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制度创新。列宁对权力制约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是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进行构想的,但又根本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那种权力制衡体制。列宁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机制、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列宁认为,监督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的监督权至上;监督活动的对象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贯穿重心上移的原则,重点是对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制约;监督活动的多渠道畅通是保障人民监督权实现的具体途径;监督活动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依法监督是权力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权力监督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规范党和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三秀  舒畅 《理论界》2006,28(9):123-125
建立一个以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民本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而政府权力的生成及运行是民本政府的根本性问题。从法治角度看,权力依法民赋是民本政府权力的生成基础;依法权用于民是民本政府权力运行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法治化责任矫正偏轨的权力行为是民本政府权力正当运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以权力约束权力”相关问题进行的讨论入手,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从国家权力科学配置的要求和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的目标出发,提出整合国家规范权的建议和完善我国国家检察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有些经济转轨国家,政府俘获的出现使改革非但未能孕育出繁荣的市场经济和法治与民主,反而导向了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的动荡。政府俘获的产物——权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已成为阻碍落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使市场调节失灵而且使政府公共管理失败。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转轨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法治建构解决公共管理中的政府俘获和权力资本问题,而公民有组织的依法维权运动是走向法治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府是法治的政府,国家法治的实现需要政府领导法治思维的形成。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势下的新要求,然而受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依法决策并未成为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模式,决策的下达通常依靠领导干部注重政治、经济等因素的自由裁量权。在此情形下,经济虽得到发展,但由于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同样巨大。运用法治思维决策能有效限制权力的滥用、抑制贪腐的产生、减少经济的损失,将行政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建设法治政府的思想、观念、准则等从价值层面所作的话语解读和从践行方面所作的尺度选择.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使政府受宪法、法律的控制和约束,使行政权力的运行体现、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使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目的是要限制国家权力,而为了限制国家权力又需要国家权力,这就形成了法治悖论.法治悖论的解决不能依靠国家权力间的相互制衡,而必须依靠向市场和社会分权,用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来制衡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有限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的精髓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国的客体、主体、依据表明,法治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和约束专横的政治权力。政府不是万能的,其本身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以及组织、功能限度。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在权力、职能、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这些区别聚集表现在是否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和限制上。建构现代法治下的有限政府,必须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由人治、政策治到法治的转变;从适度均衡和建设性互动关系的意义上科学界定和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加速政治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认真对待权力--法治视野下法律与权力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主义者认为,法治的精髓是以法律制约权力,法治意味着"法律至上",这一判断的逻辑前提是片面的,理论根据也具有浓厚的主观理想化色彩.事实上,法律与权力的关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纯的制约与服从.从动态角度看,现代法治意味着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不是以法律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中的权力制约机制应在国家机关权力的内控机制上,依法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的职权;在国家机关之间权力相互制约机制上,科学配置和监督权力;在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关系上,以人权保障机制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