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方语言学中对语言形成理论的探索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形成探索的总趋势是从客观主义走向非客观主义、从语言系统中的客体研究走向语言系统中的主体研究。结构主义的语言形成论受到了科学主义的影响,把语言的形成研究限制在语言本体之内;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的普遍语法内在于我们的心智之中,通过转换规则形成语言的表层系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建立了语言系统与社会功能之间的联系,认为语言的形成就是语言实现社会交际功能的过程。这三种语言学理论都未能把人的认知作用纳入语言的形成过程之中。认知语言学认为世界、认知和语言三位一体,发现了人的认知在语言形成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符合语言本质的全新的语言形成论。语言的形成过程涉及认知现实世界,形成思维,认知语言,建立思维与语言的联系,通过隐喻扩展机制,最终形成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的“语言接触”,产生了语言的种种变化,语言混合和语言替代是其中的变化形式之一。语言混合包括语码混杂、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语言替代有自愿的语言替代和被迫的语言替代两种情况,本文讨论了产生这些语言演变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语言消亡的速度呈加剧之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语言生态危机。着眼于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倡导语言多样化和濒危语言保护,并从语言人权和语言规划方面提出了保持语言生态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的本质是谈话,具有主体间性。但现实语言语言本质失落,成为主体性的语言,即独白的语言,语言形式成为主体性的工具。文学语言恢复了语言的主体间性,使人与世界充分地对话,使存在的意义显现。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克服了现实语言形式的工具性和抽象性,以审美的魅力恢复了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5.
回顾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以及西方语言观所经历的历史演变。西方语言观从规定性和描述性转向了解释性,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主观地规定语言规则或客观地记录语言现象,而是侧重于解释语言现象,从而找出语言的普遍规律。当今语言学飞速发展,并与其它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促进了人们对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共性等问题的认识,这都与语言观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闻语言的图式认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语言具有不同于普通新闻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修辞特点。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图式对体育新闻语言进行了认知研究,分析了体育新闻语言的特点,指出了体育新闻语言的图式认知基础,然后从文化图式、语言图式及百科知识图式等方面对体育新闻语言进行了认知分析,最后由图式理论得到了对于体育新闻语言作者和读者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初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新兴语言学科,研究环境与语言的相互作用。由于它与语言接触、语言衰亡等研究之间的渊源关系,使它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语言的作用。Haugen把这一作用分成十个方面,为语言生态学确定了研究范围;Muhlhausler提倡综合分析影响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批判语言帝国主义,将维护语言多样性作为语言生态学的主要关怀;Tsuda在继续深入批判语言霸权主义和语言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引入语言平等、语言人权思想,加深和拓宽了这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为人们认识语言,掌握语言的本质和未来语言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一,不同的语言社区里的人们任意地选用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相同的事物或概念。其二,以英语语言为例详细阐述了语言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几个语言层面上的任意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语言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学界近年讨论的"语言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狭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以及语言词典和声电动画片等语言资料.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语言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语言实际需求的加大,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从将语言视为问题逐渐转向将语言看做资源,发出了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的呼吁,从而促进了学界对语言资源问题的热议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语言规则使用不得体的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对语用语言失误简单的阐述和刻画,借助一些语例,从语言使用者、语用推理和语境等因素对语用语言失误的发生过程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语境避免或减少语用语言失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两个层面,即教学中的个人和个人所处的教育和社会系统,讨论语言测试的影响对象以及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反拨效应有正、负两面,测试要尽量克服它对教学的负面效应,提高正面效应.本文最后介绍并提出了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语言测试工作者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以客观、精确地测量考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测试尤其是大规模高风险语言测试带来的社会影响,很难由改良测试本身来解决。批判语言测试 (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的提出把语言测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测试后效 (consequences) 的反思不再局限于反拨效应 (washback),而是重新审视测试中渗透的权力与控制,测试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政治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在定义翻译和测试的基础上,确定了翻译测试的内涵。为了满足翻译测试研究活动的操作性要求,本讨论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活动主体的工作表现或工作实力或发展性向,把测试定义为由准备、实施和跟踪研究构成的过程。对于翻译测试,准备过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总测试规划的论证与制定、实施条件的规定、刺激物的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有效性依据和证据的采集、结果有效使用措施的制定等。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环境条件的满足、标准化任务的呈献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评定等,跟踪研究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对测试项目执行的效应进行检测。在讨论翻译测试与教育和心理测试、语言测试以及翻译研究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翻译测试的内涵,提出不宜把翻译测试作为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建议把翻译测试作为应用翻译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4.
从词块理论看英语语言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块是二语习得的有效语言单位,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更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当代词块研究的主流。语言测试是检测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因而语言测试与词块在某种程度上必定存在一定联系。本文试从语言测试的领域探讨词块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对反拨效应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语言测试的正向反拨、负向反拨,进而分析了语言测试出现负向反拨的原因,即测试内容的局限、测试结果的效度以及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的矛盾,并对如何化负向反拨为正向反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语言测试理论优化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题库进行测试是命题方式的重要改革,建设大学英语试题库是英语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考分离、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是实行标准化考试的需要。本文基于语言测试理论回顾及分析其新发展的基础上,在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讨论试题库建设的具体题型结构、测试内容和测试目的及所占比例,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优化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的对策建议:夯实命题教师的语言测试及相关理论体系;提高大学英语试题库试题的真实性和交互性;重视题库生成试卷的效度和信度。期望对我国的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与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测试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分析语言测试中的两个重要原则问题——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影响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可以探讨语言测试可靠性的测定方法和有效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二语习得和语言测试属应用语言学的两个不同分支,研究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在一些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上仍有不少相通或接口之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两领域缺少沟通与合作。文章主要探讨了双方的互补性并且指出今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语言行为模式的必要性现已被语言测试领域的一些研究者所承认。文章评价了现有的几种行为模式,并提出了在语言测试中,影响语言行为的因素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外语言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测试(foreign language testing)是评估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确切地说,外语测试是通过测量目标能力的表征行为,去推论目标能力。为此,回顾了外语测试(foreign language testing)历史及三大测试体系,介绍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应用、优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