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思想,亦称比较哲学,近年来在日本发展迅速。60年代初,日本几乎无人使用“比较思想”这个词语。自1974年成立比较思想学会后,已拥有1千多名会员。这一切同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家中村元博士的努力分不开。中树元学术研究成就巨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比较思想方面的研究。尽管法国哲学家保罗·马松·奥苏尔、德国哲学家保罗·  相似文献   

2.
步入近代之际 ,日本的商力明显低于中国一个档次 ,尽管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并不充分。两国间 ,无论手工业商人、航运商人 ,还是金融商人 ,都存在明显差距。此外 ,近代中国还有日本不曾出现过的特殊商人 ,如享有特权、资本上千万两的两淮盐商和广州行商 ,以及最先接受西洋商务思想的买办。先天商力条件 ,再加上两国政治气候大不相同 ,决定了中、日选择各异的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江户时代是日本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除了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以及"割据性"的封建幕藩体制的双重影响外,佛教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精神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佛教思想中的"方便权智"观念不但在佛教的世俗化过程中具有极其显著的现实功能,而且对资本主义萌芽期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日本僧人铃木正三的"任何职业皆为佛行"的职分论思想是其表现之一."职分"思想为江户末期商人的经济行为重新进行身份诠释提供了理据,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 ,康德是 18、 19世纪的近代哲学家。但是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不仅要以时间断代来划分 ,更要以其思想内容来划分。所以我们认为康德是一位现代哲学家。那么 ,康德哲学的真实的现代意义何在 ?笔者从康德哲学开创了哲学人类学 ,确立了作为哲学所要解决的人类精神境界追求的永恒性问题 ,提出了人是目的的、具有现代性的、时代性的问题的角度 ,来说明康德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黄汉青 《中州学刊》2004,(6):132-134
1871年《日清修好条规》签订后,在日本各港口的中国人拥有了合法居住权和经商权,中国人的企业和店铺数量也日益增多.他们积极参与和欧美、日本商人的商业竞争.到19世纪末,尽管他们在贸易额上还不及欧美商人,但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服务行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商人的经济实力为在日本的中国人社区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宋日贸易是宋朝商人主导的贸易,史书上虽也有往来于两国的日本商人的记载,那其实是宋朝的纲首.所谓"纲首",就是负责整条船上一切事务的人,并且还客串两国的官方使臣.宋商还在日本博多(现日本福冈市内)落地生根,建造了唐房(即唐人街).从出土的陶瓷器中还可以看到多重烧制的痕迹,由此可以断定,这些瓷器常常是刚刚出窑就立刻被运到日本博多,并在日本进行最后加工的.这说明博多不仅是商品流通场所,还是宋朝商人们的营业据点.日本学者把这种贸易叫做"住番贸易".也就是说宋代商人从原来的货船到岸后的"岸边交易"已发展成"住番贸易",使日本九州的博多成为宋人和日本人杂居的贸易都市.宋代的这种民间贸易形成了一个东亚贸易圈.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浙江人活跃在时代的经济社会舞台上,尤其是温州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积极参与新疆的经济建设,传播着温州的理念和经验,"温州模式"的企业文化正悄然地影响着新疆的企业家和新疆的企业,影响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回顾历史,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爱国诗人陈亮与维吾尔族古代杰出的诗人、哲学家、思想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经济思想有共同之处;温州商人与维吾尔族商人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性".  相似文献   

8.
一、胡塞尔意义理论的基本点 胡塞尔是最重要的当代西方哲学家之一。他以思想深刻,论述晦涩著称。他创立的现象学方法被冠以当代三大哲学方法之一的美名,影响了整整一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至今仍风靡西方。意义概念是应用现家学方法确立的哲学研究对象,体现了胡塞尔建立现象学的本质科学的理想。意义理论是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其基本点是: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05,26(3):F003-F003
儒学国际传播 朱仁夫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属于中国也是世界的儒学,从诞生起,就开始了它的国际传播;首先播传东北亚和东南亚诸国,形成亚洲儒教文化圈,然后随西方传教士播传西欧、北美,19世纪起中国国门打开,儒学随学者、华侨播传世界各地。该书分章阐释了儒学播传朝韩、日本、越南、新加坡、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历史。中国商贾小说史 邱少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该书旨在探寻中国商贾小说发展的历史线索,探索中国商贾小说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探讨中国商贾小说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从小说这个角度挖掘有中国特色的商人文化。该书从中国商贾小说的具体描写出发,分析小说中的“商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人文化精神,挖掘表现在中国商贾小说中的中国商人文化,因此,中国商贾小说史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商人文化精神的形成史、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通过追述近代日本大思想家西周翻译"哲学"这一重要用语的思索过程以及现代日本哲学家九鬼周造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对话,揭示翻译过程"语言转换"与"意义转换"的深层内涵在于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选择.翻译直接影响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和对话的水平,因此,以提高大学外语本科教学中翻译学科建设为基点,是培养合格的优秀的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亮前期是寒门士子,后期则为豪商富贾。这种由士而商、既是儒生又是商贾的生存方式在宋代士人中是少见的,它深刻影响了陈亮的人格构成,使其人格心理既有儒士的本质,又有豪杰的作风、商贾的精神。陈亮独特的义利观、理欲观、政治观,以及其豪杰人格、事功精神等,都有"商"的意识的深层渗透和凝聚。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造就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越文化熏陶下的越商,具有冒险、创新,勤俭、敬业,诚信、合作以及家庭、企业相伴等企业家精神特质。把越商企业家精神与我国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晋商、徽商企业家精神进行比较,发现创新、勤俭、诚信等是促使晋商、徽商兴旺的重要原因;而不注重兴办实业进行资本投资以化解风险、官商结合、企业带有浓厚的家族化色彩等是导致晋商、徽商衰落的精神性原因。  相似文献   

13.
傅承洲 《河北学刊》2012,32(2):74-79
李渔宣称"行乐第一",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他的人生哲学直接影响小说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操纵小说情节的发展与结局。李渔认为"行乐之地,首数房中",他一生广置姬妾,笔下人物大多妻妾成群。其性爱观念主要考虑男人的利益,婚恋小说要求女人无条件地顺从男人。李渔对居室、园亭颇有研究,一生三次修建别业。他把自己置造园亭的绝技与雅好移植到了人物身上,并已明确意识到人物身份、性格与居住环境的关系。李渔出生于商人家庭,具有良好的商业意识与经营能力,晚年转型为文化商人。他笔下的正面人物,都是靠忠厚起家,凭仁慈发迹,赚钱后享受生活,仗义疏财,决不当守财奴。  相似文献   

14.
高志忠 《阴山学刊》2009,22(3):23-26
唐人小说中商贾形象的鉴定,不外乎正面与负面两分法,而依据的标准为是否符合儒家的传统文化道德,如此审美下的完美商人形象与商人精神的统一是“商才士魂”——商为皮相,士为心迹。故整个社会对商贾形象的审美标准是以德统美的,人物形象也因此具有浓郁的伦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胡果文 《社会科学》2006,(10):178-184
元末明初社会变迁对江南地区商业活动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该时期声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富商,沈万三的迅速致富是与他个人的主观努力及当时风云际会的天下大势分不开的。但时代既造就了沈万三,却又在随后的社会变迁中无情地颠覆了他所开创的事业。沈万三悲剧性的人生格局并未改变他的历史定位,同时也给当代国人留下若干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山西商帮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人集团,其经营的商品以盐、茶规模最大,两者均为官府严格控制的专卖商品,均能获得垄断利润,因而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盐商与茶商在兴起的时代背景、经营活动的地域范围、衰落的原因等方面又有明显的相异处。本文就山西盐商和茶商之间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周石峰 《云梦学刊》2007,28(3):61-65
华北危机将天津商人置于历史“事件”的中心,商人的国民身份因此而凸显,积极抗日的呼声、维持地方秩序的举措,蕴含着“私利”与“国权”的双重考量,而采用抵制日货作为民族主义情感的主要表达形式,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紧张。既是“国民”,又是“商人”,亦“民”亦“商”,唯有把握此一双重身份,方能真正同情性地理解民族主义运动中商人的诸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思 《理论界》2014,(4):117-120
西尔维娅·瑟拉普教授所著的《中世纪伦敦商人阶层1300-1500》,合理评估了其时伦敦商人阶层的数量,细致分析了商人和乡绅间的对流问题,并对工商业中数量极少的女性从业者和帮工会问题给予了关注。由她对商人阶层参与政治、接受教育和从事慈善的研究中,不难窥见处于过渡时期的伦敦商人阶层传统性和先进性兼具的特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助推了这一中间阶层的成长;同时,他们又加快了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三言”中的商贾小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1,22(6):77-80
“三言”中的商贾小说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具有商贾生活特色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弘扬了一种以商品经济为依托的新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贾生活的渗透,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20.
日本海军从1873年就图谋长期在中国沿海立足,为此,于1874年7月在上海向英商非法购得浦东的一块面积为27亩多的沿江土地,作为所谓“海军省用地”。为了对中外掩盖真相,日方以日商出面购地,继而在海军绝对掌控的前提下,长期将所购土地租借给日商.甲午战争后,所谓”海军省用地”逐渐用于军事意图。近代日军在华非法购地之事多有发生,而海军购地则是首开其端,其以日商为掩护的手法后来也被日军沿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