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实践,对劳动争议诉讼举证责任的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举证责任是劳动争议诉讼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争议诉讼是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后,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并以此为目的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义务。由于劳动争议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因此,举证责任也是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一项必  相似文献   

2.
举证责任,指谁负有提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义务。如果负有举证义务的人不能提出证据,则有可能导致在诉讼中败诉。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可以理解为证明责任的承担,即案件的事实由谁来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目前立法上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由于无明确的举证制度,取证难、调查难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当前在仲裁工作中有两种观点:一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二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应由企业方当事人承担。劳动争议,即当事人双方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我国没有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特别法,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一般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确立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标准时,通用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标准。但我们认识到,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无论是性质还是证明责任的分配均与一般民事案件有着相当的区别,鉴于劳资双方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能够获得诉讼资源的渠道和可能性、付出成本的心理价位等等,存在相当大的落差,在考虑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证明标准时也应当与一般民事案件加以区别。笔者就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邢颖 《中国劳动》2008,(4):25-27
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一部程序法,其立法目的是为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争议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该法针对劳动争议纠纷处理中存在的调解率低、仲裁时效短、案件审理周期长、劳动者举证难等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笔者现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调解、举证责任、仲裁时效和终局裁决方面的新规定及对诉讼产生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争议,在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维权中遭遇了诸多立法空白。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确认权、非全日制用工的判定标准和要件、非全日制用工否决后的法律后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争议处理中举证责任分配、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等实操问题,需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陈勤 《中国劳动》2003,(12):42-43
2001年4月30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以下简称《解释》)和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以下简称《规定》),均对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作了规定.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地位,使劳动纠纷案件中的有关双方举证责任的分配和承担问题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修改未涉及劳动诉讼问题,鉴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劳动诉讼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问题。为此,既要从我国的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进行考量,又要借鉴和考量域外及其他地区劳动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及劳动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从立法形式而言,劳动诉讼立法要逐步与民事诉讼分离,以适应劳动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内涵而言,劳动诉讼要走新路,即走低廉、简易、便捷之路,不可以传统民事诉讼作为样板。  相似文献   

8.
黎建飞 《中国劳动》2004,(11):24-26
高法《征求意见稿》着眼于《劳动法》实施中存在且突出的问题,对于准确适用法律、解决司法审判中歧见与纷争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值此征求意见之机自陈己见,谈谈《征求意见稿》中对审理工伤案件解释的二点意见。一、工伤案件的性质和诉讼主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建立和实现劳动关系的纠纷。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必须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或私营业雇主,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当我们将工伤案件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后,工伤案件的诉讼主体也同样受此规制。对于…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是指各级法院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一般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本文仅对劳动争议诉讼中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关于劳动争议诉讼的地域管辖所谓地域管辖,是指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劳动合同争议数量居高不下,特别是去年,张海超“开胸验肺”案件的发生,使得劳动合同争议的举证责任问题不仅被公众关注,而且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为保证劳动合向争议案件公正、及时审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法学专业教授许丽英提出,如果在涉及农民工维权的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是对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最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建民 《中国劳动》2004,(12):27-28
我国现行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前置的机制,对于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有积极作用的,也是合乎我国现有实际情况的。据北京市某城区的初步统计,在该区一年的劳动仲裁案件中,大约只有45%的当事人会因不服仲裁裁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约有55%的劳动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也就是说,一项劳动争议,如果未经劳动仲裁,一般是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来讲,劳动争议的仲裁是不可逾越的必经程序。当上述的前提确定下来之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决定了劳动诉讼的受案范围。如果劳动仲裁机构准确地、全面地受理了劳动争议仲裁的案件,那么,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工作就比较顺利,否则将立刻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是把不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受理了,另一个是把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排除在外。如果是前者,那还…  相似文献   

13.
刘诚 《中国劳动》2004,(8):8-11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到2002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达到18.4万起、涉及人数达61万人,分别是1993年的15.6倍和17.1倍。①并且,越来越多的劳动争议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以上海松江区法院为例,1999年至2003年,该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24件。其中20  相似文献   

14.
黎建飞 《中国劳动》2006,(10):39-41
2006年8月31日,针对当前新出现的社会矛盾,以及劳动争议纠纷类型增加,劳动法的规定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状况增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新型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不受理的范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诉讼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力派遣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与《解释》(一)形成了配套的司法解释,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进一步提供了裁判指引规范。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承担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责任。我国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的是一裁二审制,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的前置程序。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无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如其认为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都可以作为申请人向有管辖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对于已发生的劳动争议,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劳动争议种类日渐多样化,解决难度不断增大,推动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格局,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优先性,对处理劳动争议,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都江堰市2012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计31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32件:全年未立案采用调解处理的案件共计162件,其中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约占20%,仲裁院调解解决的约占45%.人民调解在实际劳动争议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探讨的意义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中,劳动者诉请加班费的案件占据极大比例。而加班费的计算也是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人单位在面临劳动者诉请加班费的时候,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可能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境地,造成额外用工成本支出,甚至被人民法院认定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进一步产生其他争议。1因此,对于加班费的计算方法,用人单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掌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非劳动争议案件理论上说,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社会关系,但在实践中,并非一切的劳动都由劳动法调整,并非一切的劳动争议都是可以仲裁和诉讼的。劳动仲裁和诉讼手段调整的是依附有劳动合同或者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履行过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该条中"本法另有规定"指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即劳动者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这样规定,目的是让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在仲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劳动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而目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现状即是一裁两审的格局,之所以在诉讼程序之前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以及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就是为了使劳动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但现实中处理体制以及劳动立法的现状又使得劳动争议复杂化趋势明显,一裁两审的处理程序也给劳动法律在仲裁、诉讼过程中的适用带来了种种急需衔接之处。在此,笔者就结合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谈谈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以及对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