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子文争取美国租借援助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资格获得美国的租借援助,其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在与美方接洽租借援助、交涉开辟租借物资的营运途径方面,宋子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租借物资的营运过程中,宋子文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大大降低了租借援助的实际效果,暴露了宋子文的个人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为援助英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据此法规,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巨额的租借援助,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方面,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该要求不仅意味着英国在战后将失去保护其脆弱经济的屏障,也预示着将世界经济霸权之位拱手让与美国。为此,英美双方在第一阶段租借补偿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另一方面,根据《租借补偿协议》,美国对英国的美元储备及出口做了严格限制。这使得英国出口急剧萎缩,财政赤字不断加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为了战后经济和平转型及重建,英国再次向美求援,是为第二阶段租借谈判。二战结束后,美国停止了租借援助并与英国就租借物资展开了总清算。  相似文献   

3.
美国罗斯福政府在二次大战期间制订的《租借法案》,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租借法案的实施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步骤,是“不宣而战”地介入战场的有效手段。其次,租借法案使同盟国获得了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要的物质援助,它不但奠定了同盟国之间战时合作的经济基础,而且对战后全球国际关系和经济合作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租借法案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在特殊时期的立法,仍然是垄断资本通过国家的力量为自身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扩张主义和损害他国利益的性质。但是,租借法案在二次大战期间所产生过的历史作用,却是每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的人所必然得出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于建设世界新秩序和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首先为日本提供法治援助。随着全球战略的推进,美国逐步将对外法治援助的范围扩大到亚非拉第三世界。苏东解体后,又扩展到曾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东欧和前苏联转型国家。基于特定时空外交战略目标、利益和资源的不同,美国从"立法—司法—法律教育"当中选取其一作为援助的重点,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援助策略。不同策略的效果有所不同:立法援助效果较好,司法援助效果有限,法律教育援助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租借法产生的原因、内容及作用的分析来阐述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以及租借法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中的作用 ,从而得出国家利益及实力对比是美国 2 0世纪4 0年代对外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 ,以及经济外交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外援助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外援助是国内政治的拓展 ,是一个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当然 ,随着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依赖的不断加强 ,特别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介入 ,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追求更多的人文关怀。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官方发展援助最早的国家 ,在规模和程度上也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 ,美国推行的对外援助政策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格局的变幻,美国的对台政策经历了从策划“自治”到观望待变,从“弃蒋”转而“扶蒋”,从“介入”到有条件的“不介入”等阶段性变化。文章从历史的层面分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生成及其演变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缘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符合美国需要的“有关世界的体系并予以实施”,维护所谓“自由制度”或“自由世界”不受侵犯,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军备控制体系;一是意识形态驱使,即维护非共产主义世界的边界,控制非共产主义力量与共产主义力量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援活动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性援助;有条件援助;援助制裁。通过对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运作模式的分析再次证明:美国对外经援的实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为其国家利益服务。这一性质,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都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是美以关系的晴雨表。以色列建国伊始,美国就通过援助拯救了这个新生国家,从而奠定了美以关系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主要以经济援助为主,军事援助所占比重很小。进入60年代,美国对以援助总量和援助结构均发生明显转变,美以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是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战略的调整,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毕云  郑有旺 《中南论坛》2007,2(4):36-39
美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高校收费制度相当完善。其中政府对高校收费制度的健康发展给予的服务与援助,对高校收费进行价格补贴、法律规定及诉讼等的相关管制与引导,对美国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关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正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的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表明战时中关“特殊关系”已在事实上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美国郊区化始于20世纪初,二战后进入大规模扩展时期,70年代这一过程基本完成.美国的郊区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联邦政府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因素.郊区化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公民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一战也为美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农业经历了战时的繁荣景象以及战后萧条的起落。面对一战的大背景,美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农业政策以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开始了政府对农业发展宏观调控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19世纪后半期“农业革命”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冷战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发展援助政策在冷战高峰时期形成,它成为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本主要探讨美国发展援助政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冷战在其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深刻理解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新经济史学家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分析美国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的由来.建国后的美国宪政体制确认了南部蓄奴州与北部自由州的划分,并形成报酬递增型路径依赖.内战前美国宪政机制陷入僵化、锁定的不良路径.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打破僵化宪政体制的必要.美国以南北战争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废除了存在美国250年之久的奴隶制度,产生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它是美国曾经存在奴隶制度的逻辑产物.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 ,民盟的对美政策是其外交政策中的核心内容 ,也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 ,民盟的对美政策一直处于不断修正与调整之中 ,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 ,民盟也因此经历了一个由亲美到疏美到反美的立场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扶蒋反共到遏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转变。通过分析这种政策的转变过程 ,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 ,把握美中关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宋子文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登上美援外交舞台,成为国民政府关援外交的重要决策人和积极执行者,他在美援外交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援外交思想,洋溢着比较浓厚的民族主义意识。其战时美国观集中反映为:中国完全有资格获得美援,美国政府理应援助中国;中国应尽力争取美援,但必须以抗战自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史迪威事件”起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关两国对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的分歧,是二战时期中关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史迪威事件”不仅清晰地折射出中关两国的战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示出中关两国在二战时期既合作又矛盾的关系,它对战后中关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