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儿童选美已经成为一个价值50亿美元的产业。一篇名为《穿高跟鞋的小孩——父母正以有点怪异的全新方式炫耀他们的小孩》的短文这样描述美国的儿童选美热潮:“所有的父母都认为他们的小孩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孩子,但有些父母希望全世界都赞同这点。他们让自己的孩子穿上迷你礼服,送他们上舞台,在完全陌生的人面前展示他们自己。这些陌生人根据他们的姿态、才艺和外表来替她们打分。赢的人可以把现金和奖品带回家,输的人则心碎神伤。”  相似文献   

2.
"人的血型决定他们身体所需要的食物类型"。这是美国著名的"自然疗法"专家彼德·达达姆医生提出来的。为什么有些人为了减肥,小心谨慎地少吃,结果体重照样增加?原因就是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因血型而异。  相似文献   

3.
在拉萨生活着一群老外,他们不是那些旅游者,也不是僧侣,他们是一群像我一样活跃在西藏的援助人员.这些人有的是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有些是长期驻藏的援藏人员.他们都是来自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意大利、瑞士等很多国家.  相似文献   

4.
关于财富     
《女性天地》2013,(2):1-1
一有些人觉得付出后得到的回报是财富,有些人认为点点滴滴的累积是财富,更有些人觉得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你又怎么看呢?"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李嘉诚  相似文献   

5.
微语录     
《女性天地》2013,(2):1
关于财富—一有些人觉得付出后得到的回报是财富,有些人认为点点滴滴的累积是财富,更有些人觉得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你又怎么看呢?"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李嘉诚  相似文献   

6.
近日,俄罗斯《真理报》列举了一些最奇怪的职业,有些工种极其不可思议。做梦幻买卖生意的人:美国芝加哥有一家公司专门帮顾客实现幻想,最低价位为15万美元。气味研究员:他们负责观察气味清新剂在试验人腋窝里的气味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小语每个人都会老,只是亲人没有想到他们会以这样的方式变"老"。他们慢慢失去记忆,直到连最亲的人也不再认识,他们甚至想不起儿女的身影和老伴儿的模样。有人说他们是提前变老,有些人则更愿意相信他们是返老还童,只是变成了孩子。他们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盛森 《金色年华》2008,(8):20-20
美国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以偷盗为生却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雇主都是银行和零售商。他们的法定名称是“抵押收回执行人”,而美国百姓却习惯叫他们“回收人”。  相似文献   

9.
歌子 《老人世界》2008,(2):37-37
美国人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缺少中国式的人情味。他们人际间的关系淡薄,甚至有些父母不帮助子女读大学,子女当然也没有赡养父母的观念。亲友之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同事之间也没有什么感情,逢年过节则是秀才人情一张纸,彼此寄一张贺卡,就算情至义尽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先生指出,在中学、大学,人们受到的教育使他们以为,知识学问是获得经济酬劳和事业成功的不二法门。但在事业中挣扎数年,经受过各种磨难之后,他们终于明白,有些在事业上获得重要成功的人,其实得力于学校所学知识以外的一种能力——口才,即一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善于影响他人的能力。他们终于领悟到,在事业上,能否戴上“船长”的帽子,能否胜任愉快地驾驶事业的航船,说话的能力有时比拉丁文或哈佛大学的文凭,还要重要。汤姆士先生认为:“善于言谈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  相似文献   

11.
在拉萨生活着一群老外,他们不是那些旅游者,也不是僧侣,他们是一群像我一样活跃在西藏的援助人员。这些人有的是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有些是长期驻藏的援藏人员。他们都是来自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意大利.瑞士等很多国家。他们一般都有独特的专业,是作为专家援助西藏的,有老师、医生、护士、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专家,也有的是在他们的机构中搞行政管理工作的。这些人当中也有以义工的身份无偿援助。无论是时间长短.他们都同样尽心尽力的工作着。生活在这世界屋脊的异国他乡.老外们要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生存环境、语言障碍、文化风俗.当然还有思念亲人的苦闷。德吉小区的小院里住着我们几个来自加拿大的老外。从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08,(32):58-58
美国人有一个观念,他们认为美国是年轻的乐土,好运动和欢乐总是青睐年轻人。然而最近一些研究却发现事实同美国人的这个顽固印象背道而驰,年长美国人可能比年轻人更快乐。  相似文献   

13.
活着的伤疤     
《金色年华》2009,(7):23-23
从口外草地回来的人,身上多半带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如果伤在手上脸上,谁都看得见,而有些伤是很难看见的;首先,他就不愿让谁看见,而有些伤,即使让你看,你也看不见。这些伤,痛在骨头里,深深地藏在倔强而沉默的心灵里,只能从他们艰难的步态(并非由于衰老,他们大多不过是三十几岁的人)和沉重的哮喘声中,猜想到他们曾经遭受过难以想像的磨难和病痛。小灾小病难不倒他们。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风暴     
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会引起一场心灵的风暴,而他们自己却不一定知晓。我的老师金生荣先生,大概就不知道他曾在我心里引起过怎样的心灵风暴。  相似文献   

15.
刘波 《现代交际》2003,(12):60-61
典型的美国礼仪一直被很多人效仿,因为它实用性强、有骑士风度、既严肃又灵活,与欧洲的刻板正统有很大区别。其实,美国礼仪也是在不断的颠覆中一路走来的。 最早的美国人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他们是新世界的开拓者,也是被欧洲“上等”阶层拒之门外的人。他们唾弃欧洲社会那种苛刻和冷酷的人际关系,因而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编辑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跟我说:“有一回,我的心情特别苦闷,特别想找个人倾诉倾诉,可我翻遍了那本厚厚的通讯录,却一个人也没有找到。”我说那是为什么?起码你可以找我呀!她说,是可以找你,可我付不起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费。接着,她向我说明了一个人也没有找的原因,她说通讯录上的有些人,只是一种稿件往还的工作关系,人家没有义务倾听我的苦闷,我也没必要向这些人敞开我的心扉;另有些人呢,关系不错,可我估计他们对这类事没有兴趣,说不起来也就不说了;还有些人,对这类事他们根本就不懂,你跟他们说无异于自言…  相似文献   

17.
手机、呼机、短信、彩铃、互联网,这些E时代的流行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我们有些人亲历了他们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有些人则直接面对铺天盖地到来的他们。现在的事实是,当你对一种现象一种生活方式还来不及定论时,它就已经成为过去。身处E时代不断变换的通讯风景,你将如何来享受这样的时尚风暴呢?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也无时无刻不在暗示他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互动。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相当不易,有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东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刚刚发生的黎以战争,毋庸置疑美国是支持以色列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牢牢地站在了以色列这一边,因为80%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担心战争可能会伤及到无辜的平民,4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从而解决冲突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来势汹汹,他们说,现在你们的人民正去中国人的工厂里做工,他们正在这里扮演实质性的角色。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也正因如此,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现在美国想阻止我们,他们嫉妒你们进入了肯尼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