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阎肃,1930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先后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与重庆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工作于西南青年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与空政文工团,现为空政文工团编导、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两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4届,从4月12日起,我们又在央视每晚的团体决赛中见到了幽默风趣的阎肃老师。如今,年过八十、自称“80后”的阎肃再次当起了青歌赛的评委,不仅激情依旧,还常常诗兴大发。那么,这位充满热情、一生与歌为伴的老爷子都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笔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一脚     
人生路上有很多第一次的经历。有时候一次便能决定人的一生。 1968年冬天,我刚满18岁。凭着漂亮的脸蛋和亭亭玉立的身材,顺利地考进了区文工团。  相似文献   

3.
“老汉今年六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腰板硬朗腿脚好,无忧无虑笑哈哈。”这顺口溜说的是谁?我也。我之所以能有如此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同常年坚持拉二胡关系极大。我同二胡结缘已有55年了,然而真正迷恋上它还是离休后这些年。现在,二胡已成了我不可须臾离开的亲密伙伴,它那时而哀怨缠绵时而欢快奔放的旋律,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1946年,我在东北民主联军某部文工团当文艺小兵,开始学拉二胡。刚学的时候,没有老师指导,不懂得什么叫指法、弓法,甚至连简谱都不识,纯粹是“乱弹琴”。不过,我想既然吃了文艺…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6月奔赴汶川创立第一个社工站至今,我在灾区的社工服务已经快5年了。水磨小学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在本地复课的学校之一,全镇所有村小都合并到这里,就读学生有700多人。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状态,我们开始去家访。白天翻山越岭做家访,晚饭后就和老师们谈心,让老师们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学会应对学生们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别人的描绘中爱上彭小南的。 那个时候,众多女孩子的嘴里经常进出同一个名字:彭小南。从她们嘴里,我大体知道了彭小南是这样一个男子:会写诗,会弹吉他,住在文工团的单身宿舍里,宿舍门前有一大棵合欢树,而且,他长相英俊、身材挺拔。  相似文献   

6.
张了格 《金色年华》2008,(11):38-38
去年的深秋,我和朋友一起沿着川藏线进入藏区,奔赴四川阿坝自治州的小金县,我们这次要攀登的是那座耸立在高原之上的四姑娘山。  相似文献   

7.
柯蓝 《中外书摘》2007,(3):18-20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犯中国。那时,我才十七岁,不过我已是长沙市青年学生运动中的一个小小的头目,我成立了一个中学生的戍地文艺社,有六七十个全市的中学男女同学参加,我还领导了一次长沙市中学生的火炬游行。当时,我的思想进步,对旧社会的各种不平等、各种腐败十分痛恨,所以我接受了我父亲唐贻承的思想教育,并和他一样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虽然我很小,父亲也只我一个男孩,却竞让我孤身一个人千里迢迢奔赴延安。  相似文献   

8.
1941年,年仅14岁的刘霞逃出当了7年丫环的地主家,参加了新四军五师的文工团。加入到革命队伍,使幼年就父母双亡的刘霞感到自己又重新有了家。  相似文献   

9.
5月27日中午,我刚刚调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就被委任为“安置安心”心理援助行动北川中学工作站站长,第二天一早奔赴四川。6月2日,我带着两名心理专业的志愿者,正式驻扎在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  相似文献   

10.
方成 《炎黄世界》2010,(5):48-49
我从1951年进《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编辑,年老退休到今天,近六十年了。华君武同志在《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组长,我是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他知道我曾在上海从事漫画创作几年,就分派我专管漫画方面组稿与创作,使我处于很难得的专业职位,不仅在漫画创作上,还有充分条件写杂文并从事理论研究。这是在其他工作单位所难得的。在其他报刊工作的漫画家们很是羡慕。  相似文献   

11.
1965年4月中旬,为配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空中爆炸试验,领导派我到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押运原子弹到西北发射基地。那时我是公安部的干事,曾担任过核研制基地某部门的保卫保安组长,对基地情况有所了解,为执行这次押运任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腕力     
8岁那年,我家住在一座小城。那时候,父亲故去一年多,排行老大的大姐15岁,在文工团里当舞蹈演员。留在家里的是母亲和她的5个孩子。5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才两岁,一大帮挤在一间屋里,睡在一铺炕上。不难想象,那么多孩子靠一个寡母,日子该是怎样的艰难。而偏偏在这个为每一顿饭都要犯愁的当口儿,我却得了一场大病,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14,(6):31-31
1965年,彭德怀被秘密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立即奔赴到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  相似文献   

14.
正人活一世很难,我不做这些事有人骂我,做这些事也有人骂我。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到北京发展。第一次进北京是在1988年,当时我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那时候根本什么都不懂,就跟着混。有时脑子里会这样想,我什么时候能当上相声大腕儿?这是那时的真实想法。那一年,我16岁。待了两三年,因为种种原因回去了。  相似文献   

15.
东方 《当代老年》2008,(12):26-27
一次偶然的客串,唤醒了他蛰伏已久的芭蕾梦 1950年2月8目,李秋成出生于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因为俊朗的外貌和出众的文艺天赋,他被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特招入伍,成了一名舞蹈演员。  相似文献   

16.
赵洪滨 《当代老年》2011,(11):32-33
1956—1961年,我在武汉军区电影放映队担任组长、队长期间,我们队先后在北京为出席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外国代表团,和在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执行过几十次放映任务。这一段军旅生涯,是我这个军队电影放映老兵一生的荣耀。1956年夏天的北京,层林尽染,绿树花红。  相似文献   

17.
冉晓仲 《老年人》2012,(3):20-21
不久前,周克臣先生送给我一册他的书法集《周克臣练笔》,附带送我一本《县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后者是一部课题专著,属国家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他是课题组组长。我说:"您24岁在农村当公社书记,64岁到京城当课题组长,真是40年勤奋不已呀!"他笑笑,回答说:"不然,怎么对得起你封给我的‘三栖文人’这顶帽子咧!"1946年,周克臣出生于新  相似文献   

18.
1966年文化革命中,高考制度被废除。1968年,随着毛主席的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7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奔赴边疆。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随之改变。1977年,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被打开,570万中国城乡青年在同一时刻走进考场。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又随之改变。影片《高考1977》把这两件改变千万年轻人命运的大事,浓缩在一个银幕上,作为第一部这样的影片,怎能不引起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陈兰 《当代老年》2014,(12):24-25
上世纪50年代,浙江大学的高材生陈轶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第33中学工作。1956年,在团市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24岁的他邂逅了兰毓云。那年,兰毓云21岁,是湖北省干部子弟学校的团委书记。她曾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一年前刚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荣立二等功回来。那天开完会后,陈轶伦请兰毓云吃晚饭,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面,在蒙蒙细雨中,温暖了两个人的心。  相似文献   

20.
明红 《当代老年》2006,(6):26-27
1967年,33岁的马季已在相声届崭露头角,但“个人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当时的铁道兵文工团团长焦乃积给马季介绍了一个姑娘于波,她是铁道兵文工团的演员。介绍人帮他们约定,7月18日上午在中山公园见面。“文革”时期,孤男寡女单独相见会引来非议。于波由张宝昌陪同;男方马季系赵连甲陪同。见面时,于波悄悄打量马季,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好黑。”原来马季为了见女友,特意买了一件簇新、雪白、肥大的衬衣,穿在身上自然黑白映衬,更显黑中透黑,弄得圆圆的脸活像放大的煤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