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多维视角透视“代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为背景,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即宏观、中观、微观多维视角对"代沟"可能存在的影响作一探讨.认为"代沟"对社会诸层面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效应,而何种性质的影响占主导及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社会变迁的速度、强度和广度,以及人们的"代沟"意识等因素.总体而言,现代社会中的"代沟"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代际的划分和更替是一个客观现象和自然过程 ,它是一个基于人口学的自然事实。但 ,当它与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相联 ,从而构成一代人的共同经验和文化价值时 ,代际的划分和代沟的出现便更多的是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课题 ,成为社会学者和文化人类学者所关注的社会事实。自二十世纪80年代 ,代际理论传人我国 ,我国的各个领域的学者就分别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青年学和人口学等多维视角对代际关系和代沟现象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研究 ,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很遗憾的是 ,尽管现代社会正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时期 ,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偏好。这表明乡村社会中代沟现象的存在。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和打工经济的发展是现代性进入农村的主要入口,也是代沟现象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而农村社会也因此而形成了关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4.
"文化反哺"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种"晚辈文化"向"长辈文化"倒流的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对弱化"代沟现象"、实现亲子间的"视阈融合",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子代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善"长辈主流文化"、规范"青年亚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作者周谷城,发表于《社会学刊》第二卷第三期(1931年)。作者指出要明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1)从历史上传下来的遗产中寻找现代中国的社会;(2)从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寻找现代中国的社会。从历史上传下的遗产中追求,是从纵的方面研究;从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追求,是从横的方面研究。前者注重过去势力之下移,后者注重外国势力之内侵。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恰恰在这两方种势力的交叉点上,也是这两种势力互相冲撞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就是要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来认识和研究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史,其社会结构的特征、性质与优劣,其文化特征和社会各类成员中的存在方式及作用,以及这一切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观念中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老年问题的研究往往注重于老年人的现状和对策,对于历史,则偏重在传统的养生学方面。至于传统中国社会中老年人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尊长养老的历史渊源、演变和发展,以及传统社会角色的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代沟,诸如此类属于老年社会学中历史部分的问题,不仅老年学研究者很少问津,而且在中国社会史领域的相应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拟就上述几个问题先作一粗线条的勾勒,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8.
“代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某个地方有两代或两代以上的人存在,对问题的看法就可能以“代”为界而出现分歧,“代沟”的影响就出现了。近些年来,在诸多专著和论文中,不止一次地有人提出“填平代沟”、“消灭代沟”的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这恐怕只能算作是某种一厢情愿的善良愿望,可以这样断言,“代沟”是填不平的,也是消灭不了的。但是,这决不是就意味着由“代沟”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就不可解决。只要我们对“代沟”承认、理解并加以客观分析,最后就可以将由它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予以解决。也就是说,在“代沟”上…  相似文献   

9.
(一)变革思想观念,重视反对封建主义的落后意识。外国专家曾认为,中国目前观念变化的周转速度是其他国家的一倍;“代沟”和“文化位差”也在同辈人之中出现。但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及旧文化观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土化和全球化: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双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本土化”和“全球化”这两个近来引起大陆社会心理学界高度关注的现象入手,阐明了其概念内涵及形成原因;接着,文章就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那种以为“只要是本土的就一定能够成为全球的”的观点是片面的,较为全面的观点应该是:本土化有赖于全球化,而全球化同样有赖于成功的本土化。在此基础上,作者就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提出了下述五方面的看法:(1)本土化需要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心理学进行批判与改造,但本土化不意味着拒斥“全球化”;(2)本土化需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但本土化不等于传统化;(3)本土化需要向先行一步的台港社会心理学借鉴经验与教训,但本土化不等于台港化;(4)本土化需要我们研究中国的社会现实,但本土化要坚决避免非学科化;(5)本土化的最终目标不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而是参与甚而影响世界主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使中国的社会心理学能够成为世界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作者在教授论文答辩时所作的报告。(Habilitationsvortrag)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在中国业已存在的送礼贿赂现象。本文认为,送礼贿赂现象作为社会交换行为的一种形式,无论过去和现在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具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功能。送礼贿赂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互动方式。正确地从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送礼贿赂现象,对于理解目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的过渡,理解中国现代化与社会发展过程,乃至理解整个中国现代社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后喻文化背景下,我国代沟现象出现新的特点,即代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代际影响的相互性、代际评价的理解性、代沟影响的双重性。代际间要正视和理解代沟,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代沟弱化;亲代和子代要提高各自的媒介素养,拓展沟通渠道;淡化文化的区别化、对象化,构建代际间沟通平台;长者和教师在与子代的沟通中要注重方法的艺术性;子代要学会反思和换位思考,主动关心亲代的娱乐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用社会网络分析的观点研究青少年人际关系的整体面貌与发展轨迹,运用社会网络调查表———SNI(theSocialNetworkslnventory)初步探讨了青少年的社会网络结构与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对象为80名大学生,90名高中生。研究发现:(1)高中生与大学生在社会网络的整体规模上差别不明显;(2)对于青少年来说,极为重要社会网络关系类型为现在的朋友、现在的同学、父母、现在的班级以及过去的同学;(3)以社会网络关系力量中的亲密度为考察指标,社会网络的亲密度对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影响较大。无论是自评亲密度还是他评亲密度,大学生高于高中生,对进入社会网络中的女性的亲密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邢华  都乐洋  那子晔 《城市观察》2021,74(4):105-116
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体系构建的背景下,城市网络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创业板企业子母公司城市分布联系表征城市网络,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量化分析,研究了2004—2019年全国城市网络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城市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网络呈现复杂化、连通化、多层次的发展特征;(2)全国城市网络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3)经济实力显著影响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地位;(4)区域协同发展导向推动全国城市网络演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正视和接受代际之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称之为“代沟”。“代沟”,这可是一个敏感的字眼儿,一提到它,许多人非常反感,认为这个字眼蕴含着“儿子看不起老子”的情绪,一提到它,似乎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青年的盲目反抗,逆反心理,对一切传统价值系统的否定,就是犯罪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种种失败事例。长头发,奇装异服,自我中心,自我折磨,逃避主义,边缘化、异化、以及具有对立情绪的小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代汉语中语法欧化现象的研究,是汉语语法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从五四运动以后,欧洲语言文学走进了中国的文化领域,并开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汉语语法的发展,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欧化语法现象的识别手段、欧化语法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核心家庭愈来愈成为中国现代家庭结构的主流形式,这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国民素质、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着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民主政治的自主主体、现代文化的创建主体的现代个人。现代家庭与现代个人改变着原有的家庭道德规范,促进着新的社会规范体系的产生,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生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一、核心以家庭中新生个体主体地位的突出伴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流的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便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这种带有明显娇纵溺爱色彩的现象有一系列负效应,为人们广泛泥病,但其对中国社会、中国人自身发展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11,(23):59-59
代沟是从来就有的,代沟的深度和年龄段的距离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从前20年一道“代沟”,后来缩短到10年,现在是3~5年——时代的飞速发展,新事物新知识更新更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国内日语学习者第三者待遇表现的习得状况,本文对本科高级日语学习者(1)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其习得状况,发现问题点并找出相关原因:(1)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影响第三者待遇表现的习得;(2)敬语语法知识的习得影响第三者待遇表现的习得;(3)助词的习得影响第三者待遇表现的习得;(4)回避现象也影响第三者待遇表现的习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中国社会的数字代沟正加速演变成数字化代际冲突。较之于数字代沟,数字化代际冲突在内涵定义、主体指涉和结构强度上都存在着明显不同。数字化代际冲突还具有冲突内容涉网化、冲突方式媒介化和冲突扩散情感化等三个方面的特征。我国网络社会的压缩式发展、新媒体传播的"流量逻辑",以及网民群体的结构性失衡,成了数字化代际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化解这一新型矛盾,当前的理论研究应再次聚焦世代视角,并需要在治理对策上坚持"线上+线下"的联动性治理、"市场+政府+社会"的协同性治理以及"对话+行动"的情感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