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情感记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激发写作主体强烈写作欲望的激活素.其特殊功能在于经过若干时间的积淀和发酵,由于某种契机进发出来,形成一种"应感之会"的创作情境.情感记忆是客观事物的"影像"在写作主体心灵中的一种信息储存,是不经意的.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就是对情感记忆多次提炼、反复酝酿、不断反刍后,融汇着理性色彩的第二度感情的升华物.  相似文献   

2.
"柔婉"是浅草—沉钟社具有特征性的社团风格.在将经过净化的情感形式化的过程中,该社追求组织与功能的统一,在组织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在表现方式上,他们将抒情与叙事、描写结合,将幽婉情感作了曲折委婉 的传达;在话语情境的创设上,他们追求语言的醇美和结构的婉曲,既注意语词色彩的调配和语言形式的构建,又注重情节叙述的简化和情感表现的复杂化,从而使之满足了其话语传达的需要.这种风格及其组织形态的形成主要源于:时代的需要、主体的自觉和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与功能语法理论息息相关。语言单位的结构、功能、意义相互联系,功能上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结构的选择。从功能角度分析英语中“A of B”短语的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种短语的意义,从而在英汉翻译中使译文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丰富化和情感的个性化。它所创造的是一个超越的精神世界。在艺术语言中 ,语言符号的本身就是情感的形式 ,它具有动人的抒情功能。艺术语言是与生活情感有联系的本体存在 ,它能把发话主体情感的原神灵活地传递出来 ,又能把认识之深理寓于艺术语言之中 ,从表层到深层都体现了发话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传播视野中的网络写作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绪义 《云梦学刊》2005,26(3):91-94
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们的写作观念和写作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网络写作,应该把写作纳入网络传播的视野,才能真正理解网络时代在线写作的意义。网络写作在功能上、观念上、文本上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较明确的走向,从而使之与网络传播建立起互动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特征差异为切入点,通过对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社会功能不同,写作过程各阶段的区别及语言传达二向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二者语言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凭借鲜明的语音、语义特征和独特的审美属性,文艺语体词在文艺语体的交际中形成了描绘、怡情、指称三种主要功能.分别是指文艺语体词所具有的能够描绘审美客体色、形、声、动、味等特征的功能,传达审美主体优美、壮美、凄关等情感体验的功能,指称审美主体所面对的审美客体或客体属性的功能.前两者可视为文艺语体词的个性功能,后者为其作为实词所具有的一般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义,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正确地理解作品的语境是必要条件。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语言环境,是对语言理解起着重大作用的背景知识。从文学角度,可以将语境分为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语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两个基本作用,即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樊义红 《天府新论》2011,(2):131-136
语言是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语言与民族认同关系密切。母语写作体现出民族认同的诉求。非母语写作通过特殊的语言策略也巧妙地传达了民族认同,不过这些现象也体现出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明白”与“精确”是我们在讲话或写作中所追求的标准,但是不可否认,模糊语言却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所感到的使用某个语言符号同他所指对象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语言自身的有限性、交际双方背景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它不仅可使语言更加礼貌,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幽默,还能使文学作品达到显著的艺术效果。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由于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对于学习者心理因素和学习策略的关注不够,人们对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仍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母语迁移模型,采取混合研究的方法,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心理,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岳建 《云梦学刊》2007,28(5):152-154
过程写作法使写作教学关注点从写作成稿上转移到了写作过程上。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可以看到,在对写作过程关注的同时,更要对写作者加以关注。对于写作者来说,用于写作的意义必须是来自作者内心的真实意图。只有在这种真实意义基础上接触到的写作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才能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得上,使用得好。  相似文献   

13.
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貌的形成,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语言是构成作家文学叙事、文体风格及其个性化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体现一个时代文学水准的重要标志。苏童小说的话语方式、修辞造诣,叙述语言的经验、质地、砌成的意象,无不显示出作家“这一个”的独特写作风貌。其叙述的浪漫和唯美品质,抒情风格及气质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表明苏童作为当代唯美主义作家写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为我们揭示了在后消费时代中,现代青年的孤独、迷失、绝望的精神状态。在村上春树的几部作品中,以荒诞的手法指出人类的生存现状,更是蕴含着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写作文化和写作思维操作能力是决定写作能力的两大主要因素,写者是在时代写作文化的控制下,通过写作思维操作的正确展开去完成文章写作的。因此,当代前沿的、操作性的法律写作能力系统必须按照写作思维的客观规律,主要从写作文化和写作思维操作能力两大方面去构建,而高校法律写作课程的发展更新也应当沿着这个方向去实现。  相似文献   

16.
邱睿 《殷都学刊》2008,29(4):97-101
郁达夫的《采石矶》以乾嘉诗人黄仲则为题材,初次体现郁达夫“借古讽今”的历史小说创作理念,借以影射郁达夫与胡适的一段纠葛。《采石矶》蕴含了郁达夫对名士“狂狷”精神的回溯,并揭示了以“立言不朽”来对抗“在世寂寞”的途径。郁达夫对黄仲则等旧名士的追慕,不仅仅止于其诗文,更是一种名士精神的坚持。  相似文献   

17.
穆旦诗歌对抗“古典”的背后,依然有“古典”传统因子的强劲渗透和内在传承。它执着于“此岸”关怀,以别样的姿态“拥抱人民”,充满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它从未放弃对抒情性的坚守,并确立了知性化的“新的抒情”模式;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形式感”的先在自觉,注重形式和语感,承继了传统诗歌的意象抒情方式,追求语言的含蓄凝练。  相似文献   

18.
刘剑英 《阴山学刊》2011,(2):114-115
Inpu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This report will just focus on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Long's Interaction Hypothesis concerning input.First a summary will be made about the two theories,and then the writer will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This report will conclude with the writer's observations of how her thinking about 'input' has been clarified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d writing this report.  相似文献   

19.
语块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语块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探讨如何在外语学习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块学习策略培训,增强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学习和使用语块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计划、监督、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语块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