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电影既是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因而其生产与经营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必须适应商品生产规律。我国早期商业电影从初创,到成长、成熟与发展,既伴随着艺术上的探索与追求,又浸透着相应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的影响与制约。因此,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发展史,也是传统营销观念的演变史。传统营销观念的长处与局限,时时影响着商业电影浪潮的兴盛与衰退。因此,传统营销观念只有发展为最先进的现代营销观念,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重,商业电影的发展才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论贺岁片对中国电影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岁电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电影的既有观念:电影创作不只是剧作创作而且是整体运作;电影艺术不只是内容显现而且是整体呈现;电影形象不只是创作形象而且是大众心理现象.贺岁电影是舶来品,却有浓重的东方心理和节令色彩,贺岁电影体现了东方心理需求、节令观赏期望和商业规则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特征.贺岁现象给中国电影带来了社会文化、市场文化、传播文化、艺术文化等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冯小刚从电视剧进入电影的经历赋予其电影强调通俗易懂、注重世俗价值的特征。冯小刚电影携带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下主流价值观,但在海外难以得到广泛接受与传播。这是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在不同语境的错位所致。在北美市场,冯小刚电影的"非英语""日常性题材"以及写实效果,使之归于艺术电影类型。然而,影片所强调的恻隐之心的道德情感、主流价值观念、特殊群体的集体记忆,会在故事内容上造成文化折扣;"重细节、轻结构""重广度、轻深度"的宏大叙事,又在艺术观念上悖逆于欧洲电影的叙事传统。因此,冯小刚电影缺乏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奖项、权威评论及学术研究,很难如张艺谋、陈凯歌等进入艺术电影的传播渠道,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李春 《东岳论丛》2012,(2):11-17
"主流电影"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实践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流电影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电影形态的出现,更重要的是电影观念和体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流电影观念的分析,揭示工业体系下传播行为的有效性是不同视角的主流电影观对话的基础,并且提出判断主流电影的四个标准。引入"主流电影"的概念,建构"中国主流电影",其意义和作用在于,中国现有的"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的生产、创作和传播都存在明显的欠缺,因此,需在上述三种电影形态之上,整合各方力量,调和观念、立场的分歧,以此形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合力; 同时,与国际电影观念接轨,借鉴世界电影工业发展经验,打造中华文化的电影表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主流电影是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主流电影的出现是主流文化发生转型的缩影,电影叙事中意识形态、艺术审美、文化市场之间的不断缝合,使新世纪以来的主流电影有了更为开阔的叙事空间。电影的商业诉求促使其更加注重叙事方法,以戏剧故事的外壳有效地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最大限度地刺激与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兼顾文化资本的诉求与升值。电影的叙事话语文本为民族精神和文化观念的书写,提供了特殊的叙事视角与想象方式,并成为建构集体记忆与营造文化认同的语义环境,使其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中,更好地发挥影像话语的流动性、生成性与对话性。  相似文献   

6.
商业电影既是艺术, 又是一种商品, 因而必然要受商品生产规律的制约。从原始记录电影、早期戏剧电影、通俗化电影, 到类型电影和现代商业电影的整个发展历程, 无不浸透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的影响与制约。因此, 一部商业电影发展史, 也是营销观念的演变史。只有用时代最先进的营销观念来指导商业电影的创作与生产, 才能适应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另类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等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走向各异,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独立电影和商业电影成为其中发展较快的类型.中国独立电影的快速发展有其历史契机与特殊语境.跨国文化资本运作下产生的中国独立电影,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独立电影的制作,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正日益影响独立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向.底层视角将继续成为独立纪录片的重要特征,并可能产生新的流向.中国电影消费的特殊情境形成了盗版消费现象;盗版消费既涉及到法律道德问题、消费习惯问题,还涉及到全球影像工业的一体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问题,它已成为海内外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中国电影界出现商业电影题材类型单一、技术上缺乏创新、创作上漏洞百出和艺术电影票房欠佳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电影界缺乏电影整体产品观念,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电影进步。电影整体产品观认为:电影产品是包括核心层、形式层、概念层、延伸层四个层次相统合的整体,任何一个层次的欠缺都会影响电影整体产品价值的实现。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应该树立电影整体产品观,从四个层面发力,取得艺术与市场的双赢,最终实现电影的整体产品价值,共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登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贺岁片"的兴起为中国人世纪末的狂欢创造了影像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电影《金陵十三钗》明显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它力求在主旋律电影要素、商业电影要素和艺术电影要素之间求得平衡,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对人精神、心理、品性挖掘和表现的单一性,在运用画面、声响、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高扬国人团结自卫的伟大精神和自是一家的价值理念时,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却遮蔽了同名小说的文化多元性和精神超越性,使电影的艺术回旋空间明显不足,对人性的张扬也缺乏丰富性和对比度,导致电影的创新性大打折扣,文化审美意蕴也存在诸多缺失。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主流电影在类型整合、意识形态言说、市场营销等方面为创建具有民族品格的国产电影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思路.全球化语境下,新主流电影的在地化表述,立足中国电影本土经验,借助电影市场融合资本、变革技术,实现了艺术、商业、意识形态三方面的整合创新.新主流电影的在地化表述从主体意识、审美逻辑、民族文化精神传达等方面探索了全球化时代下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为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形态与观念.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实践,特别是电影品牌的观念创新、内容培育与传播渠道维护将直接决定着华语电影的未来,是解放华语电影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竞争中积极培育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华语电影品牌是推行本土电影产业化政策的重要手段,更是未来华语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欧孟宏 《云梦学刊》2009,30(5):103-107
左翼电影文本指左翼作家及其同路人参与制作的进步电影。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左翼电影采取了一系列的话语建构策略:采用暴露性的策略直接宣扬阶级意识与民族解放斗争;通过探索女性命运来达到社会批判或者意识形态规劝的目的;以电影歌曲来传达政治观念。但左翼电影在建构其意识形态观念时也遇到了诸多的现实困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外,与左翼作家本身的唯物机械论、庸俗社会学的左倾观念有着重要关系。政治上的急功近利使得大部分左翼电影颠倒了艺术与政治功用的关系,忽视了电影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以西方强势国家为主导力量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民族电影文化依然弱小且身份暧昧.尽管中国电影在全球化、产业化道路的探索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做到商业与艺术的双赢、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依然是中国电影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坚持民族文化立场,走"和而不同"的创作路线,不仅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维系文化生态平衡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形态,现已成为世界影坛中的成熟类型,但武侠电影类型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借鉴中国电影传统建构"武侠电影类型论",对当前日益受到重视的商业类型电影特别是武侠电影创作而言,尤为重要。发轫于"影戏说"的中国电影传统不仅孕育、发展了商业电影类型观念,而且也提供了重新阐释当下电影艺术现象的可能性。从中国武侠电影传统和历史中发掘武侠电影的类型内涵及其在电影实践中可能开拓的现实性话语生长空间,是研究和建构武侠电影类型理论的途径之一。而作为一种来自于武侠电影具体历史的美学范式,"武侠电影类型论"将有望与当代批评实践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领域的改革,同样也促成文化领域的裂变和新生.作为艺术的电影也 经历了文化转型的历史性阵痛.然而大时代的背景特征又孕育了新的机遇,那么当代中国电影该如何抓住机 遇%再创辉煌%拟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取了中国诗论中最古老最核心的概念"诗言志",运用言志诗学理论观照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言志诗学时期、现代言志诗学时期与伪言志诗学时期,从而为华语电影的美学表现形态与未来发展之路寻找到它的传统之根.  相似文献   

18.
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登上 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贺岁片”的兴起为中国人世纪 末的狂欢创造了影像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中国电影呈现出整体疲软和局部亢奋的状态 ,混杂于艺术与商业角逐背景中的电影文化显露出某种无主见的状态。但艺术表现依旧有动人因素 ,包括人性关怀显露、情感表现加强、现实主义本质精神回归的艺术精神 ,和偏重平民的姿态、英雄主义复归、怀旧感伤趋向显著等文化现状都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电影批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异,票房数字代替思想含量和艺术品位成为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热衷短暂的轰动,失去时间的重量,媒体的介入炒作颠覆了学理性推介.电影批评自身也发生了变异,传统的电影批评发言的主阵地是各类影视专业出版物,其影响的人群当然也只能局限在阅读者中.要寻求电影批评的突破,一是面临传统的文化美学批评的适用性问题,二是电影批评的疆域需要明确,第三即重视电影批评的品性问题,批评应站在更高的层面和从更深入的角度对电影作出令人信服的深度阐释,批评所应该承担的引导性、历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